APP下载

理查德?罗蒂的反讽自由主义初探

2016-05-30肖濛

资治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罗蒂反讽自由主义

【摘要】理查德?罗蒂的反讽自由主义概念由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两方面内容构成。在私人领域,自由是个体主义的,需要不断进行对自我的反讽;在公共领域,自由则体现为共同主义,应减少和避免残酷和侮辱现象的发生。罗蒂以现今西方自由主义社会所面临的理论和现实难题为出发点,试图用反讽自由主义为其寻找出路摆脱困境。

【关键词】罗蒂;反讽;自由主义;重新描述

理查德?罗蒂是当代美国新实用主义的代表之一,他不仅对传统西方哲学中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展开批判,同时试图为西方哲学寻找新的出路而倡导一种后哲学文化。罗蒂提出了与传统自由主义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自由主义并不需要理性主义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他进而提出了反讽自由主义的理论。

一、私人领域:反讽者

传统的自由主义认为,基于普遍的人性与法制原则,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得以达成统一。然而,罗蒂却否认了这种观念。他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普遍人性和共有信念、欲望將个人与社会结合起来。他认为所有的人性学说都只是在个体与共同体之间预设了一种普遍的理性作为前提条件。个人的自我创造与社会的演变实际上只是偶然性的产物,它们之间并没有某种内在必然性。因此,罗蒂断定自我和社会不可能被真正地统一起来。对此,弗洛伊德在其理论中也将自我创造的私人伦理和相互协调的公共伦理截然划分开来,试图让我们意识到人类并没有所谓普遍共同具有的信念或欲望。罗蒂用反对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的方式来表述出路:个体和社会之间的连接,是否意味着罗蒂所描述的社会将陷入分裂状态,甚至会在没有理性和普遍性的保障下,走向敌对?罗蒂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法,即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进行区分并确定不同的目标和规则。在私人领域,罗蒂创造了反讽者形象;在公共领域,他创造了自由主义者形象。两种形象的结合,就是他的自由主义反讽者形象也是自由主义社会中的理想公民。

反讽的观点来自于罗蒂的语言观。他认为普遍主义存在尖锐逻辑矛盾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它将语言和现实分离了。在罗蒂看来,语言只是应对环境的工具,它的不断累积最终构成了我们每个人的“终极语汇”(final vocabulary)。它是在人类演化过程中产生的话语工具,我们利用它们来认识世界、处理人际关系、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愿望,语言最终构成了“自我”的信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人们无法超出自己所使用的语汇范围,但语汇却不断地吸收新的隐喻并把它变成本义,从而扩大自身的范围,进而让私人性的东西得到丰富,这就是反讽。

二、公共领域:避免残酷与侮辱的自由主义

反讽的概念遭到了许多质疑,人们认为它会威胁到自由主义成员之间亲密联系的基础。然而,罗蒂相信只要对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做出明确的区分,使它们互不僭越,就完全可以实现自由主义和反讽主义的结合:在私人领域,用反讽的方法重新描述自我的形象;当进入公共领域的时候,则采取另一套语汇。

自由主义形而上学家认为,一个稳定社会共同体的基础在于其中的基本秩序和准则,这些秩序和准则便是来源于社会成员之间普遍存在的共同本质。对于社会成员的基本共识,罗蒂与自由主义形而上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形而上学家认为,自由社会的基本共识只有建立在普遍人性和价值原则上才是有可能的。如前文所述,罗蒂的反讽主义认为根本不存在这个前提条件,取而代之的是由不同语汇所表达的信念和思想。反讽似乎把形而上学家所寻求共通语汇变成了毫无意义的事情,这在形而上学家看来将直接导致维系自由主义社会之团结所需的共识不复存在。对此,罗蒂运用了休谟的观点为反讽进行辩护:“人类的共识不是来自某种理性的、普遍的、抽象的东西,而是来自于一种直观的、具体的、感受性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感受痛苦的能力。”反讽不会去除作为稳定社会基础的人类的共识,因为人们的共识或团结感是建立在对人类共有的危险的感受上,而非共同的人性或共享的力量。

三、思考

反讽自由主义的核心,就是对自由主义的传统理论基础进行批判,同时要把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区别开来:一个人文化、艺术的关注纯粹是私人的事情,和他的政治、道德倾向没有必然的关联。这种分割是否可能?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的资源,是所有人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早已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思想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摆脱身处的文化环境而任意地创造他的“自我”,可以说“私人的”在根本上来自于“公共的”,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个人决定了最终社会的模样。事实上罗蒂承认,在实际生活中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虽然不可以综合,但两者的相互影响确实不可能截然分开。也许罗蒂的意思是,尽管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不可避免会相互影响,但最好还是将它们分开以便给私人领域留有一个自由反讽的空间。然而,这个愿望在在现今对普遍主义持有坚定信念的社会文化中生活中是难以实现的,如果突然撤掉某种基础观念,可能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心理纽带的瓦解。尽管罗蒂的反讽自由主义理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我们仍应看到这一理论在缺少私人空间、矛盾凸显的当今社会所具有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罗蒂:《偶然、反讽与团结》,徐文瑞译,商务印书馆。

[2]理查德·鲁玛纳:《罗蒂》,中华书局。

[3]董山民:《罗蒂政治道德哲学批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简介:湖北武汉湖北大学哲学院简介:肖濛(1988-),女,湖北武汉人,汉族,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罗蒂反讽自由主义
近十年国外理查德·罗蒂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小世界》的现实主义革新之我见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至善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连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