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孔子的精神追求

2016-05-30孙亚娟

资治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仁者治国小人

【摘要】孔子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

【关键词】君子人格;修治文德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以其深邃的思想、睿智的言行、高尚的人格为世代学习、仰慕。

一、孔子的治国思想

孔子的祖先是殷商贵族,父亲曾做过陬地的地方长官,可到他已是一介平民了。在治国问题上,可以说只有理论探讨而无实施机会。他一生游走许多国家,希望得到机会,把治国理想变为现实,但终不为用。孔子的治国理想是以“仁”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涉及分配均衡和修治文德两个方面。

1.分配均衡。孔子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治国见解。“贫”指百姓财用缺乏;“寡”指人口因逃亡而稀少。此言不怕百姓财用不足,而怕财产过分集中而贫富悬殊;不怕人口稀少,而怕上下不能相安。这里的“均”,并非“平均”之意,康有为《论语注》云:“均,各得其分”,我理解为按照不同的等级和身份进行不同的分配。从这个意义上分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治国见解,它的意义在于要求统治者必须给人民以起码的生存基础,让人们有饭吃,有衣穿。

2.修治文德。孔子提出“故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意为如果远方的人们不归服,便修治仁义礼乐的政教招来他们。分配均衡是国家安定的经济基础,而修治文德则是治国的高级境界。百姓有了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然后就用教化陶冶他們的思想,实现精神的归服。孔子十分重视教化在治国中的作用,孔子的教化主张是以提升人的道德修养为依托的。

二、孔子的人格追求

孔子的人格追求也是他“仁”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孔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具有“仁”的本性。“仁者,人也”,孔子所说的人格,就是作为仁者的道德准则。在《论语》中,“君子”和“小人”是一对对立的概念,“君子”人格高尚,“小人”人格低下。孔子把许多仁德品质集中于“君子”身上,“君子”所负载的道德品质,代表了孔子的人格追求。孔子批评冉有和季路的为臣之道,并对冉有“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人格缺失给予教训。

1.为臣之道。孔子主张臣子应该在安邦治国中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形成高尚人格。处理好与国君和人民的关系,是作为臣子的首要问题。孔子理想的为臣之道在于“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忠”就要对国家与人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孔子认为臣子应该协助国君以德治国,保护人民的利益,做不到就应该辞职。孔子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卫孔文子将攻太叔,问策于仲尼,仲尼辞不知,退而命载而行,曰:‘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文子固止。”他还赞扬管仲为社会和百姓做出长久的贡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2.道德教训。孔子的人格追求中,道德的内容非常重要。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对弟子也时刻不忘道德教训。冉有面对老师的责备不断找理由为自己开脱,在老师的几次逼问后,他终于说出了讨伐理由,“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批评他“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人格高尚的人,应该表里如一,光明磊落,不应口是心非。一个人犯错误在所难免,知错就改就可以了。“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冉有这样说,道德的等级就降低了,由“君子”降为“小人”,“小人之过必也文”。所以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态度激烈起来。他还三次对冉有直呼其名,这在古代是不客气的称呼方式。在学生犯了有违道德的原则错误时,老师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

三、孔子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只是指国王以下、大夫以上的官员,常与小人对举,如“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但是,孔子把这个只是身份、地位含义的称谓一变而为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他提出了“君子儒”的概念。他对门人子夏说:“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儒是古代对读书人的称谓,朱熹说:“儒,学者之称。”由此可知,在孔子看来,儒是一个人外在的身份,而君子则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按照儒家的习惯,应该说是内修的工夫。那么,这种内修的工夫指的是什么呢?《中庸》引孔子的话说:“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这就是后世所谓的三德。孔子在《论语》中是有论述的。《论语》中有两处提到智、仁、勇,一处说道:“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另一处几乎一样,“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里所谓的“道”,完全可以理解为内修的工夫。孔子认为仁、智、勇这三者,是君子必须做到的事情。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注释:

①《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论语·公冶长》孔子说自己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作者简介:孙亚娟武警警官学院人文社科系历史教研室副教授

猜你喜欢

仁者治国小人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仁者爱人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指印小人来了
仁者
木勺小人
『仁者爱之理』
点点读《论语》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