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2016-05-30赵娅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班主任工作培养

赵娅

摘要:养成习惯要从点滴抓起,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由局部到整体,日积月累,方达目的。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通常是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具体做法如下。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培养;良好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这就说明养成习惯要从点滴抓起,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由局部到整体,日积月累,方达目的。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通常是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具体做法如下: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基础打好了,对后面的班级管理有很好的帮助。

二、激发学生愿意去做

教师的期待只是指明了学生发展的目标或方向,为了让这种期待成为学生的自觉的行动,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学生对律他一般极为感兴趣,这一点并不少见。我经常向学生请教一些班级工作的做法。例如,面对一名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老师向全体同学征求处理意见,学生会五花八门的提出许多可资借鉴的方法,足以让这个学生记住教训。纵然违纪学生会有好多个理由,(诸如记错作业、忘带了、弄丢了等),但孩子最了解孩子,他们比我们更了解事情的真相,更了解学生的心里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来约束。

律他并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学生非常感兴趣律他过程,正是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并完善班级的各项常规制度的过程。

从健全精细化制度开始,实现班级精细化管理的进程。建立了多样、精细化的制度,让班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生明确知道了什么时候应该干些什么,应该如何去做?做得好会怎样,违反了纪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些制度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管是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都深深的烙在学生心中,便于学生遵守。

学生在律他过程中懂得了怎样律己!当然,知道怎样做只是属于学生道德养成知、情、意、行四个环节中道德认知的范畴。仅仅懂得如何律己和怎样才能做到律己有很大的差异!让道德认知变成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更需要教师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三、注重细节,落在实处

一个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例如: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伤残病、老人等要主动让座,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让学生回到家对家人说一句或几句自己以前没有对家人说过的礼貌用语,像"请妈妈为我检查一下作业"之类的话。看家人的表情、语言、行为有什么变化,然后到班上与同学互相交流,这样一来让学生从点点滴滴中懂得并初步养成有礼貌的良好习惯。告诉学生在公共场合不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不随地吐痰,不在服务设施上乱刻乱划,不踩踏禁行绿地等。教师在这些细节中要时时提醒、加强监督,使同学们明白"细节决定一切",从小事中成就大事业。另外,还不能只停留在要求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老师应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从细节抓起。例如,教室整理、书本摆放、课堂坐姿 留心观察同学的举止,及时改错误、抓典型、树榜样,使学生在训练中培养习惯、强化行为,扎实开展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行为习惯容易受干扰,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按规范要求去做,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使学生们自觉调整道德认识,积淀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注重以身作职,做好学生榜样。

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也更为深远,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应该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大凡优秀的班主任都很重视身教。例如,如果要求学生语言美,而老师又常常说粗话;要求学生不给同学起外号,而老师间又常常叫外号,这样做本身就失去了教育的力量。我刚开始做班主任时,为了让学生养成不乱抛纸屑杂务的好习惯,曾把教室简单地划分为一个个保洁区,每个学生负责自己保洁区的卫生保洁,结果一段时间下来,情况虽然大有好转,但仍然有少数学生不能很好地保洁,其他同学也视而不见,要等我提醒后才拣起来。后来,我改变了做法,每次进教室后先总体检查一下,然后盯住纸屑看一下,最后自己把它拣起来放进纸篓里。几次下来, 地上就没有纸屑了,学生只要看到我进教室,就会直觉地检查自己周围有无纸屑,如有,就自觉地拣起来,即使不是自己的保洁区,也能主动地拣起来。所以,班主任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注重以良好的道德行为影响人,用自己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去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家校合作,共同作用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权威性、基础性、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经常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总之,少年儿童时期是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如果能够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下,形成良好的习惯将会个孩子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家校长期互动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班主任工作培养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爱在字里行间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