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大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及发展

2016-05-30鲍国季凯宋晓博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内涵改革

鲍国 季凯 宋晓博

摘要:大学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从有效教学内涵出发分析如今大学有效教学现状优点及不足,并对下一步大学教学改革方向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有效教学;内涵;改革

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格外关注大学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人们越来越关注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教学有效性和大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这种关注很有必要,而大学教师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需要政策和环境的支持。

一、有效教学内涵

有效教学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核心和实质是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进步、学生的发展,要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效果是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预期教学效果是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吻合教育目标、符合特定社会和受教育者(学生)的教育需求:相对有效地达到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教学过程合规律性和成功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有效教学实现的条件。

二、大学有效教学现状

1、有效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我国大学对有效教学研究较少,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师和教学管理产生目标认识上的偏移。一是以偏概全,过于强调教学方法改革对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性,忽略教学改革的系统规划和引导;二是责任主体单一,过于强调教师的责任,忽略学生和学校教学管理的协同作用;三是目标指向不明,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和教学效果,忽略学生的“学”和学习效果;四是评价标准不清,过于强调表征化的东西,如教师教学的行为规范等,忽略对有效教学内涵,如课程设计、教学结构等的审核;五是教学管理重心失衡,重教学规范管理和约束性规定,轻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培训,重教学过程管理,轻对教学效果、效益、效率的关注,重宏观控制,如培养方案的制订,轻微观要求,如课程和课程单元的设计要求、教学结构的要求等。加之教师科研任务重和大的社会环境影响,让教师自觉把更多精力投入教学似乎更难做到。

2、教学方法理念滞后。研究表明,大学教师普遍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教学等方面做得不够好或表现较差。因此,大学教师除了要从事科学研究以促进教学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接受培训和反思,要掌握教育科学知识、有关的教学策略性知识,以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他们的进步与发展,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确保大学教学的高质量。

三、大学有效教学改革策略

1、教学管理改革。(1)转变管理理念和工作重心,弱化教学行政管理的成分,淡化规范性、约束性的刚性管理色彩,强化教学管理为教师、学生发展服务的价值导向,增强教学管理的学术内涵;注重促进有效教学的宏观政策的制订、教学标准的制订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2)建立教师教学指导中心或培训与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相关的职业和个人发展培训与指导;促进灵活、创新和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提供有关教学、课程、学生学习等广泛的评估服务和帮助;发现、支持和奖励优秀的教学、学习和研究;(3)建立大学生指导中心,为学生学习、选课、专业发展、职业规划、参加科研项目等提供及时的、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积极推动教育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推动培养方案、课程、专业、院系信息、学校政策制度、教学资源上网,为学生构建自主选择与学习的平台;(4)健全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完善有效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有效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应从以教师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评价观转变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观。通过评估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推动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教学运行机制的创新,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方法改进。(1)研究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主张在对话的语境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同一个平台上,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成果平等地得到尊重和爱护。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去发现事物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进而组织自己的知识。它力图解放学生、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他们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引导他们去发现他们自己的真理和智慧。最佳的专业教育并非教授一套固定的知识,而是要训练和发展一套科学思维的构架,让学生学会发问,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即高等学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深入到某个学科领域,使其能够在这个领域内驰骋、探索和发展。在对学生的实际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比较认可研究式教学,学生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对他们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有很大的影响。

(2)教学反思。大学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要求大学教师不断地对其所做的事情进行思考或反思。教学反思或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在反思中,大学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或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采用的教学策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大学教师要成为一个有效教学的大学教师,必须具有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通过对教学进行反思,优秀的教师可以成为更富有成效的教师。”可见,教学反思对于大学有效教学及大学教师成为有效教学的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魏 红, 申继亮. 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2):33-36.

[2] 肖贻杰.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高教所,2003.

[3] 何丽君,何丽霞,唐玉光.基于学生需求的高校有效教学目标研究[J].江苏高教,2006,(5):72-74.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内涵改革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改革之路
挖掘习题的内涵
改革备忘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