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新课激趣的五种导入法

2016-05-30王水法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导入法兴趣语文

王水法

摘要:兴趣能促使人们去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都力求去全面认识和深入地研究它。同样,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就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去深入钻研,并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假如这个学生对语文毫无兴趣,虽然经过教育会勉强去学习,但也是难以学好的。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过程的同时,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篇文章中,我只阐述激发兴趣的一个侧面,即导入语文新课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兴趣;导入法

有人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一点不假。学生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到新事物时,往往会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大胆的提问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诸环节中导入语的设置是很重要的。它是教师传授新知识之始,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方法所设计的教学语言。新颖、引人入胜的导入语能抓住学生心理,唤起注意力,诱发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精神准备。因此,在导入一篇新课进行教学时,应努力用几句有感情的叙述,或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或出示一幅挂图,或在黑板上勾勒几笔,或用播放幻灯、录音等手段,来吸引学生,使他们“课伊始趣也生”。

以下我就介绍几种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导入语形式,以期抛砖引玉。

一、悬念式导入法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设疑置难、制造矛盾,使学生产生种种疑团,激起追根溯源、急欲寻求答案的学习欲望。比如在上《<论语>十则》(人教版七上)时我运用了这样的导入语:有一个人,用他的思想影响中国上下两千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仍然深入人心,这个人是谁?有一本书,因为影响的深远、内容的精辟,垄断了中国上下两千年文人的思想及命运,这本书是什么书?这本书节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虽几易课本但此文仍是保留篇目,这是哪篇课文呢?为什么此人、此书、此文能够俯瞰千古呢?一连数问,学生平静的思想上,刹时激起了层层波澜,急欲求知的心理也给诱发出来了。

二、趣味式导入法

我们可以利用一段包绕有风趣的故事,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一曲婉转的歌等来渲染气氛,诱发情趣,引起学习动机。下面摘入的是我在教学《安塞腰鼓》(人教版七下)时所引用的导入方法:一上课,我先播放并请学生跟唱了他们非常熟悉的《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然后再请他们聆听时下非常流行的学生中广为传唱的《江南》,通过这两首的对比,学生们对歌的风格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参与学习的热情,这样就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学习基调,为理解课文内容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情景式导入法

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其他手段,创设情境,唤起美感,使学生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具有一种急待接触课文的 趋力。这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下的例子将做很好的诠释:

1、“成长是漫长的,成长是快乐的,总拂不去阴霾,也挥不走笑声;走过雨季,走过花季。成长中的我们总是爱偷偷哭泣,成长中的我们总爱傻傻欢笑……”

“童年是一首歌,也是一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歌唱吟咏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下)的时候,这样抒情的导入语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很顺利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意境之中。这样,对于课文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皇帝的新装》(人教版七上)一文导入环节采用的是小品表演的形式,学生以栩栩如生的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演绎了人物形象,揭示了主题思想,篇幅不短的童话在开始的几分钟内学生们便有了一个很直观形象又生动有趣的感知。

四、资源式导入法

教材中的选文大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且是选自大家手笔的。有些文章其中心之所有较难理解,关键就在于背景的复杂或年代的久远,因此,在授课之始介绍背景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就有些文章而言其背景本身就是教育的绝佳材料。而作品中的作者不乏光耀文坛的巨匠,初露头角的新秀,也有曾为人类、国家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其中的优秀者其探求人生真谛及真理的勇气,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为人们所景仰。在授课之初,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比如《雷电颂》(人教版八下)历史背景的介绍,屈原故事的讲述是打开课文意旨的一把钥匙。而《再塑生命的人》(人教版七上)一文的作者海伦·凯勒本身就是一个神话,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强烈的阅读欲望,激发了学生对文中两个人物的崇敬之情。

五、顺势式导入法

响亮的上课铃声并不能马上停止学生的课间活动,有时候教师在门口等候多时了,教室内还是“狼烟四起”,这种情况下你如果大发雷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不仅破坏你的好心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学生的情绪,限制了他们课堂上的思维和表达,甚至破坏了你跟学生之间的感情。顺势式导入法就是利用情景,用有教育意义又有趣的语言化解矛盾并自然过渡到教学内容上来。

一次上课,课前三分钟候课的铃声已把我带到了教室外面,学生小李还在对小苏穷追不舍,他们从后门出来,跑过走廊,跑下楼去,又从另一侧的楼梯上来。跑进教室的时候,我已经静候多时了,两个人虽然气喘吁吁但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其他同学也诚惶诚恐地等着我的“发威”。“先把气喘顺了,再听我说。”我开口了,“小苏跑得还真不赖,咱们班开运动会的时候他可是种子选手呀,不过你们知道这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是谁吗?他不是刘翔,不是博尔顿,而是你们早就认识而且喜爱的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内容之一的孙悟空……”这样一举两得,一堂看起来剑拔弩张的课瞬间化干戈为玉帛,选手在一通大笑之后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好的开头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因此潜心研究导入的方法和效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特别重视的问题。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说:“在课题教学中要培养、激发选手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的开场,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的“序幕”,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符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演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和带入情景的作用。效果好的导入能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情趣高涨,步入智力兴奋状态,为学习主要内容夯实基础,获得良好的效果。因为这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之奇效。

导入技能作为一堂课的伊始,它的效率高低是不言而喻的。清人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弃去。”语文课的导入也理应如此。导入设计得巧妙,就能起到先声夺人和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兴趣之功效,希望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根据教学和学生之实际,用更精炼的语言,更短的时间,更有效率地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心弦情境,激其情,引其思,促其学。

猜你喜欢

导入法兴趣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浅析导入法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