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6-05-30何利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

何利

摘要:数学即生活。作为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只有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数学课堂,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生活情趣,真正做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标;生活情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让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究发现,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空间,感受数学真谛

1、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有所发现。学生的动手实践、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如教学《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拼摆小立方,从小立方的不同点取下若干块后,研究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不仅发现了数学规律,同时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获得学习。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用具,让学生自由选取,分组实验、讨论,发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充满探究、充满思考的生动活泼的过程。

3、让学生在调查应用中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眼界,增加信息量,使他们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特殊的应用价值。例如在《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调查六年级学生课间的体育爱好情况、家庭用水、用电情况,以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把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然后分析推断,提出合理化建议等。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体会、理解统计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来观察世界,提高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意识。

四、融入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在同一生活情景中,设置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适应一节课学生思维程度的变化,围绕同一个主题的学习,不仅研究数学有关的问题,还可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与其它科目之间的联系,扩大数学信息。比如解决问题可设计成走进乡村一课:1、情境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乡村去走一走,看看那里有什么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呢?2、出示走进乡村情景图说一说:(1)小华家、养鸡场、麦田、商店、苗圃、学校、文化站、果园各在什么小桥的什么方向。(2)小华从家到学校的路线。(3)笑笑和淘气从学校出发去商店、养鸡场、麦田的路线。(4)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运完苹果要几趟?养鸡场每天产蛋几个?……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感受数学价值。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通过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富有生活化情趣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真正做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参考文献

[1] 普昭年.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几种途径[J].中学数学杂志,1997(6):24.

[2] 冯建明.小学数学探究四步法[J].陕西教育,2006(4):24.

[3] 翟珊珊.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培养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6(12):191.

[4] 张平.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五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2).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数学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