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语文的兴趣教学

2016-05-30胡燕妮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兴趣小学语文

胡燕妮

摘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成功的教学在于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说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挥与发展。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以兴趣激发为出发点,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学得轻松且富有成效。但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要依靠各科教师培养、引导和激发,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及课堂改革,教师应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挖掘潜在因素,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乐趣中学习,使他们处在最佳学习状态中。

1、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结合课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讲台,更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语文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动、自学、自得地寻求知识,获得知识,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做到“自己会学”。

2、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其探索活动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如一位教师分享了她在公开课上的美好经历:“在课堂上,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他依次表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如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二、重视美育渗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来源于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让学生学习中感到精神和谐,这就要创设好审美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美育渗透,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愉悦,精神上得到满足,情感上产生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教渗透基本上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达到:一是赏析词句,品味语言美。二是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对课文的欣赏实践,教师要指点门径,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揣摩语感,以景生情,从情联想到境。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三是熏陶感染,体悟情感美。四是言行揣摩,领会形象美。五是引导诵读,鉴赏整体美。六是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

三、享受成功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意愿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一位教师介绍过这样的体会: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教师看了以后,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象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教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

四、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联系在一起,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是具有创造力的表现。“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

瓦特、牛顿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了人们没有在意的问题,诱发了研究兴趣和创造欲望,完成了推动人类进步的重大发明。可见,学习中提问与思考是何等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克服困难,才是真正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习惯,激活学生的内驱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教《小狐狸卖空气》,先让学生读标题,再谈读后产生的疑问。学生提出,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小狐狸怎样卖空气?把空气卖给谁?结果怎么样?读这篇课文,我们会得到什么收获?把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解决。由于问题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并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的情绪极佳,探究得非常主动,学生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兴趣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