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

2016-05-30吕学军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类型小学语文

吕学军

摘要:就小学阶段而言,朗读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大作用。事实上,从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开始,到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一直强调朗读。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类型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以,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琅琅读书声赛琴声”。如果能把好的文学作品作为语言的桥梁,利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达出来,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听众,就能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境界。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

一、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朗读欲望

首先要树立学生讲好普通话的信心,为朗读作初步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通话读音准确、规范就会为朗读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抓好读音这一关。其次,教师自己范读课文,经过自己精心的准备,深入地体会作品的丰富的内涵后,教师为学生范读,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学生会十分喜欢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最后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作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有了朗读的冲动。

二、朗读的类型

(1)赏读。赏读,便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2)演读。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却又忘了说。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评读。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

三、朗读的方法

现在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像读错字、漏字这类情况都基本上难以见到,但是要让学生有感情的去朗读,这就要我们小学老师多下点功夫。因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去朗读。在小学朗读教学中,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朗读教学的方法也在日益丰富和完善。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最普遍、最受欢迎的朗读教学方法主要有:①结合实际生活朗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提倡一种“情感教学”,现在这点也被应用到了朗读教学上来。我们要让小学生单一的从课文中去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点很难,但是我们可以把课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来把握文章的感情朗读,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做到。②比较朗读。比较朗读的主要形式有:老师和学生的比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学生朗读与磁带录音比较。③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尤为重要,因为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通过这种模仿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例如三年级《找骆驼》这篇课文,不管是老师范读,或者是听录音读都会少不了找骆驼商人那种焦急的感情,和老人那种心平气和说话的语气。刚开始听的时候,他们或许理解不了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感情,但是通过几个同学在老师的指导来进行对话朗读练习,就能在多次的练习中加强感触,从而理解老人的感情。

四、循序渐进,让学生“会”朗读。

俗话说:人伸出的五个手指都会有长有短。因此,学生的认知水平先天就有不同,作为教师,我们应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别。因此,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这就是具有特殊性的朗读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朗读,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对于一部分后进生,如果他们能把一篇课文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下来,那么,就是满分了。而相对于优秀生,就必须引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朗读,不仅要用嘴巴读,还要用眼睛、眉毛,用表情、肢体语言等参与朗读,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血管都充满情感来朗读。要让听者不观其人,便知其表情。此外,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循序渐进,力求多样化。朗读中教师以书本内容为主,但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朗读的内容不仅可以是课本上的,而且可以是课本以外的童话、故事、寓言、诗歌等,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注意将所读的内容与客观事物的观察表达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发展。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循循善诱,让学生由想读——乐读——爱读——会读,层层递进,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略到朗读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赖正清.对小学朗读的多元解析[J].中国小学语言教学论坛,2005(4).

[2] 黄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兴趣的途径[J].广西教育,2005(1、2).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类型小学语文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