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SEC项目启示下:工科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5-30魏丽丽郭楠王晓辉李国华刘清荣

科技风 2016年20期
关键词:工科学生

魏丽丽 郭楠 王晓辉 李国华 刘清荣

摘 要:现代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工科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质疑、否定、创新的能力,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越来越重要。ISEC项目中各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包含了对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对ISEC项目进行教学本土化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工科学生,对ISEC项目目标中的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了研究和阐述,为ISEC项目教学及对工科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ISEC项目;工科学生;明辨性思维

ISEC项目是吸纳了美国先进的教育模式,以开放、民主、互动、批判式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十大能力及意识为目标,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质疑一切、敢于向既有结论挑战。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的显著区别在于强调批判式教学理念的导向作用和明辨性思维的养成。[ 1 ] 在ISEC中,明辨性思维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

2010年耶鲁大学校长曾说过:“耶鲁更强调培养学生明辨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斯坦福的学制是2+2制,学生先进行两年学习方法的学习,然后进行两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可见西方教育对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在东西方教育差异的日益凸显的今天,国际化教育在快速普及,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我们的教育不能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不能再是填鸭式教育,教与学是双向的,教师应充当一位引领者,引领学生进入知识领域,教会学生学会寻求和探索知识,学会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学生具备明辨性思维的能力。工科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普遍欠缺,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所以探讨研究工科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明辨性思维的内涵

明辨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作出主张的思考”。[ 2 ]

“批判性思维”是明辨性思维的另一种叫法。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Critical thinking”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焦点。明辨性思维,是指一种有逻辑、有理性的论理,是一种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个人判断的思维技能,明辨性思维的目的在于获得理解、评估观点和解决问题,它提倡的是怀疑精神,要求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盲从权威,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智慧头脑。[ 3 ]

美国“critical thinking”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 Ennis)对”critical thinking”概念作出如下表述:”critical thinking”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这等于“开放式学习”(emancipatory learning)。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Edward Glaser在给它做界定时指出,”critical thinking”应该包含三个方面:一要从自己的经验层面做思考;二要掌握逻辑思辨的方法;三要掌握应用这些方法的技巧。

因为“明辨性思维”亦有“批判性思维”之称,所以人们在对明辨性思维的认识方面存在一些误解,认为明辨性思维是否定性的,不包括创造性的,这些都是不全面的认识,明辨性思维不分学科,明辨性思维的培养是训练大脑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应正确理解明辨性思维的内涵。

二、培养工科学生明辨性思维的重要性

工科学生要求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强调推理、数据、证据的环环相扣,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新信息不断涌出,如果学生不具备明辨性思维,就不可能灵活的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不能对事物得出正确判断与辨别。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还是主要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要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性的人才,必须重视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工科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追本溯源,所以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工科学生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在教育中融入明辨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被调动起来,教与学同等重要。

2)在教育中融入明辨性思维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具备怀疑、评估、创新和修正等品质。

3)在教育中融入明辨性思维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具有发散思维、追求真理、逻辑推理、自我思考的能力。

4)在教育中融入明辨性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批判性思维,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培养工科学生明辨性思维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者的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中,教育者重视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作用,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绝对正确的,毋庸置疑的,使人盲目服从,缺乏创造性。

因此,首先转变教育者的传统教育观念,是培养工科学生明辨性思维的前提,只有当教育者深切领悟到了明辨性思维的重要性,才会全面积极推广、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培养大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才能达到。

(二)制定涵盖明辨性思维的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大多提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强调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和个性化的培养,各个高校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设置的模板式培养目标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化、缺少自我辨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目标的设置欠缺限制了对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能够培养工科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能力,就必须对现有的培养目标做出调整,使明辨性思维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让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在明辨性思维培养目标下得到充分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明辨性思维教学能力

要培养具有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学生,教育者本身的明辨性思维教学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就起了主要作用,培养目标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达成,所以,教师本人要具有明辨性思维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整个教学过程充斥着明辨性思维,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四)建立明辨性思维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能力,开设一些逻辑学和明辨性思维课程很重要,尤其是工科学生,很多课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若紧紧是在明辨性思维课程的课堂上应用明辨性思维方法,而其他方面就完全把这种思维抛弃,这就违背了我们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改变,因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现在高校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常规授课方式,教授为主,为建立明辨性思维教学模式,就必须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由教为主向学为主教学模式发展。

四、结语

随着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剧,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工科学生,应该将明辨性思维贯穿于培养目標、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中,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充满明辨性思维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实现最终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清荣,等.ISEC项目教学本土化实践研究综述[J].人間,2016,4.

[2] 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1):34-38.

[3] 雷红,张晓霞,兰方鹏,杨崇艳.双语教学中明辨性思维培养的探索——以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入门》课程为例[J].陕西科技,2015(30),第7期.

[4] 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No:NJSY248)

作者简介:魏丽丽(1983-),女,内蒙古赤峰市人,汉族,博士研究生,副教授,2005年于东北农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赤峰学院教师,现在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凝土细观结构分析。

猜你喜欢

工科学生
工匠精神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依法治国视阈下工科学生法律意识调查分析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违约的成因
高校工科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测评体系及评价方法
试论工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工科学生艺术教育研究
加强工科学生党支部建设
高职工科学生工程项目实施能力提升研究
面向工科学生的高职工程学通识教育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