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2016-05-30马殿开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情景创设小学数学

马殿开

摘要: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载体,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景;创设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的主课之一,由于数学的系统性、逻辑性河抽象性的特点,使小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缺少吸引力。对某些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只能是机械的、被动毫无意义的接受。而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所以充分利用好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效果,达到老师和学生的“双赢”。

一、创设愉快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情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学生的自觉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①和学生探讨解题技巧。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思考性的题目。有些题型蕴藏着一定的规律和解题技巧;有些题目则可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例如,找规律试着填数:1 4( )16 25( )49,老师问:这道题目有什么规律吗?……利用题目的这种特点,创设一种老师提问,学生积极思考,互相启发,互相讨论,各抒己见的学习情境。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加快解题速度,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②开展竞赛。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小学生喜欢展示自我,荣誉感较强。老师可以针对这一学生特点,在课堂练习时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口答题采用创答形式,笔答题则以小组必答题形式出现。另外,也可以通过课前提问,课堂作业等多种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③试做老师。挑选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让其扮演老师的角色,登台讲课。

二、运用故事、童话,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小学数学知识自然巧妙、系统完整地融合到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审美情趣及学习规律的故事和童话中去,让学生在教师为他们营造的一个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的学习环境中,带着兴趣自主地学习数学,从而把孩子带入数学王国。这一情境在小学低年段的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在小学数学一年级《分类》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草原上的故事:草原上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又要开始了,一大早,喜羊羊和美羊羊就跑到懒羊羊的家里找他去看运动会,结果,一进房间发现懒羊羊的家实在是太脏了。这时,教师出示道具:袜子、毛巾、牙具、外套、作业本、铅笔、转笔刀、碗、筷子和四个贴有“衣柜”“卫生间”“书桌”“厨房”的盒子。教师提问:你们谁能帮懒羊羊分分类,把这些东西放好吗?在这样一个生动有趣、为他们所乐道的情境中,学生走出了枯燥无味的数学沙漠,充分体会到了数学王国给他们带来的无穷欢乐,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了童真的快乐。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孩子探究学习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固化新知识的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问题情境,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来就能使得学生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能够变的更加主动,从而使得学生能通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使得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为此,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积极的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从而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也使得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四、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教学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内容和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还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地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实践探究,引起学生的关注,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先让学生课前去商场或超市调查有关物品净含量的数据,并感受轻重,同时准备好相关的包装,查询有关秤的知识资料。上课开始,老师首先请学生依据课前积累的经验感受轻与重。请学生看两袋糖,猜一猜它们是不是一样重。到底哪袋重?哪袋轻?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时学生们都是选用“掂一掂”的方法。接着教师又问,通过“掂”可以感觉到其中一袋糖要重些,那么这两 袋糖到底有多重呢?怎样才能知道?这时,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中。接着,教师顺势引出“净含量”的相关定义,学生就一目了然了,及时的弄懂了其含义。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的去实践,更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培养能力,促使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若充分地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走进乐趣无穷的数学王国。

猜你喜欢

情景创设小学数学
情景交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