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FL学习风格的微课教学设计

2016-05-30陈曌雯

科技风 2016年21期
关键词:学习风格教学设计微课

摘 要:微课在当前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微课制作应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要求。本文从听觉型、视觉型和动觉型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出发,研究他们的学习特点,对微课教学设计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关键词:学习风格;微课;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出现在教育领地。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微课不但弥补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大学英语课时不断减少带来的压力。然而微课的学习者具有不同学习风格,所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对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视频微课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对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的五个班学生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角度看微课设计。本文对此略作分析。

一、基于Reid学习风格偏好量表的风格分类

根据ReId 的学习风格偏好量表,学习风格被划分为六个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动觉型、个体型和集体型。视觉型的观学生偏好看书中或黑板上的文字获取信息,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学得更好;听觉型学生偏好语音解释,阅读时大声朗读会帮助他们记忆;触觉型学生偏好亲身参与学习活动,如角色扮演;动觉型学生偏好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如做实验,建立模型;个体型学生偏好独自学习,喜欢独自思考问题,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都与不同的学习风格息息相关,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他们的特殊需求,对微课视频的设计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二、学习风格调查与初步统计

本次学习风格的调查问卷使用了Reid的学习风格偏好量表。调查对象是财经商贸学院的会计163班和物流16班,装备制造学院的机制D161班,人文与法律学院的法律161班。发放问卷140份,其中有效问卷127份。问卷统计采用李克特五级选项进行分值计算,将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划分为强(38-50)、弱(25-37)和零(0-24)三个等级。

根据表1的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听觉型、视觉型和动觉型学生人数较多,并且分类明显。33%的学生拥有强听觉型学习风格,其中,56%的学生兼有强个体型学习风格。40%的学生拥有强视觉型学习风格,其中,62%的学生兼有强集体型学习风格。17%的学生拥有强动觉型学习风格,其中,86%的学生兼有触觉型学习风格。有2人拥有单一的触觉型学习风格,有5人没有明显的学习风格。个体型和集体型学生都兼有第二种风格,单一的个体型风格和集体型风格人数很少。

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都不止拥有单一的强学习风格,属于听觉型、视觉型和动觉型兼有其他学习风格。本文将针对这三种学习风格进行风格化设计提出建议。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分别在听觉型、视觉型和动觉型的学生中随机抽取5名学生进行了访谈。从访谈的结果看,每一位学生都听说过微课,并且对微课使用在教学中非常感兴趣。有3名学生在课余时间接触过网络微课视频,但只是偶尔找找资料,没有明显学习目标。由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在校内学习中接触过微课,所以他们对微课的形式没有特别的要求和建议。

在微课的时长上,视觉型学生普片认为认为5-10分钟以内最好,听觉型学生中有3名学生认为5-10分钟比较好,有2名认为5分钟以内比较好,动觉型学生中有4名认为应该控制在3分钟以内,1名学生没有要求。

在微课的内容方面,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都希望每节课的课前能有一个微课视频帮助他们预习,提前了解课堂内容,并且他们希望在视频中有任课老师出现,会使他们更有亲切感。所有听觉型学生都希望有动画出现在视频中,这与笔者原先设想的动画是视觉型学生的偏爱方式有所偏差。动觉型学生对微课呈现的内容不是特别在意。15名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利用微课视频对英语等级考試的考点和难点进行讲解。

三、基于听觉型、视觉型和动觉型学生的微课教学设计

风格化微课教学设计强调从这三类学习风格出发,提高微课形式和内容的教学价值。在微课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特点和相应学生的特殊需求。

(一)基于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微课教学设计

听觉型学生对口头语音发出的信息非常敏感,讲座,讨论、陈述报告、提问、涉及需要口头描述的活动都对此类型风格的学生学习有帮助。

讲座通常以口头形式有序地传达信息,听觉型学生对语音信息的偏爱帮助他们有效迅速的整理记忆内容,他们有时候会以自言自语的方式记录信息。

在微课视频设计中,教师可以适当加入相关的讲座视频片段,例如截取各公开课或TED中的某个片段。讨论也是听觉型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他们吸收、加工语音信息,同时整理自己的信息以语音的方式与他人互动,讨论的即时性让听觉型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并在得到认可后立即获得成就感。

微课视频的制作中考虑到听觉型学生的特征,可以专门针对某个特定小组或特定任务给出指示,如在微课视频制作中陈述某个主题并对其加以介绍,可以用上文提到的讲座片段,也可以教师自己录制,在微课的设计中教师对该主题进行简单的方向指引,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在课前学习视频并加以讨论,在课堂上再对这一主题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陈述。

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看,一半以上的听觉型学生也属于个体型学习风格,他们独自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效率更高,这类学生更愿意在无人的环境中出声朗读文章或学习资料,微课视频制作时可以适当增加老师对某个片段的领读,也可以通过动画制作编排情景短剧,不同的动画声音和动画语调将更有助于听觉型学生抓住信息。

语音信息的承载量通常大于书面信息,为更精确的抓住并存儲信息,听觉型学生倾向于一段时间内集中处理一个学习任务,并且希望能有结果。在讲解知识型微课视频的制作中应考虑为这些学生准备适当停顿时间,同时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应提出可作出精确回答的问题,而不是开放型问题,因为听觉型学生更喜欢对特定的问题和学习任务作出单一的解释,微课制作者在提出问题后的课程设计里应迅速给出相应答案,好让学生立即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基于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微课教学设计

视觉型学生对以视觉模式呈现出的信息非常敏感,文字、图片、图表、鲜艳的颜色对此类型的学生学习有帮助。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是抽象性和随意性的。

根据视觉型学生的视觉要求,微课制作者可以考虑将所需讲授内容以文字方式呈现在PPT中,为避免学生单纯的阅读PPT无法抓住重点,教师可以以适当形式进行解释,同时将重点部分用鲜艳的颜色标注出来,或者直接将所需讲授内容转化成图表或图片的形式呈现。 在微课视频制作过程中,如需要插入一些音频或其他视频片段,无论是英文的或是中文的都应在后期制作时加上字幕,以便视觉型学生能有效通过视觉模式抓取信息。

视觉型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同时属于集体型学习风格,他们喜欢非正式、随意的学习环境,他们在小组的学习中可以自由讨论交换意见。微课设计者在制作的视频中可以明确提出观看和学习该视频内容的人数,并且对参与人员进行任务分工。在微课录制过程中,教师最好能将自己的画面呈现在视频中,这样视觉型学生会有一种教师面对面与他们一起讨论的亲切感。在讲解型视频微课中,教师应在结束前提出问题以供小组讨论,问题的答案以开放式为主,学生可以用图表、文字报告的形式检验学习成果。

(三)基于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微课教学设计

动觉型学生和触觉型学生都喜欢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做实验、制作学习道具、角色扮演与教师互动更能帮助他们学习。

动觉型学生偏爱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相对于听觉型学生的听,视觉型学生的看,他们更愿意拥有实物或亲身体验。微课制作者可以在视频录制过程中邀请这类学生参与视屏录制,让他们以助教的形式出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是资料收集者,可以是视频拍摄者,可以是出现在视频中的表演者。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从学生的角度挖掘所讲内容的重点,为了在视频中解释清楚多讲内容,他们会花更多时间研究,翻阅资料,为了呈现生动的表演,他们会研究语言的语音语调,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动觉型学生就把微课制作者所需要讲解的内容掌握了。

动觉型学生不太注重课堂内的学习,在课堂上他们更希望被忽略,教师通常比较难以通过课堂表现来判断这些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外检测,可以通过交互技术发出指令,让学生根据指令作出相应回应,动觉型学生也非常愿意参与到具有交互功能的视频微课中。

四、结语

结合学生学习风格的多样性进行微课制作,能有效进行因材施教,弥补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的缺憾。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呈现不同形式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获取信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信心。对于听觉型学生可以采用视频+音频+PPT等的方式制作微课,对于视觉型学生可以采用视频+字幕+PPT等的方式制作微课,对于动觉型学生可以采用视频+音频+加触控屏等的方式制作微课。

虽然微课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接受,但是微课的制作、视频的录制和剪辑对许多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对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本文提到的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微课设计也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适当发展微课制作团队。有些微课的制作技术是一般老师不能胜任的,如前面提到的交互技术,既需要设备上的支持也需要一个专业团队的支持。本文所提到的微课设计是针对笔者所在学校部分班级的学生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要满足广大学习者学习需求就必须建立大型网络微课平台,对微课视频进行分类。这些都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Lynne Celli Sarasin.Learning Style Perspectives:Impact in the Classroom.[M]Atwood Publishing Madison.WI,2006.

[2] 李東耘.学习风格与外语教学研究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

[3] 朱云丹.基于“微课”平台的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4(11).

[4] 徐瑾.“微学习”视阈下的教学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6(5).

[5] 易学峰.探究高校微课发展现状及发展平台的建设意见[J].教育论坛.

課题基金项目:

2016镇江高专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镇高专〔2016〕51号)2016LX12

作者简介:

陈曌雯(1979-),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文学硕士,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外语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及二语学习风格。

猜你喜欢

学习风格教学设计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风格对大学计算机课程MOOC学习的影响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