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2016-05-30曹晓玲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发展现状小学语文

曹晓玲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育在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学生的个性培养方面却仍然存在较多不足。本文重点探究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工作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展现状;培养途径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个性培养的问题。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对教材的解读,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学科的文化魅力,同时教师也没有考虑到小学时期学生的发展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好奇、求知天性,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在这种氛围中,小学生很难获得独立思考以及创新思考的能力,因此加强学生个性培养工作对小学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

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文化魅力的学科,而小学语文教育是为学生打下语文基础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国内的小学语文教育却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已经不能满足小学语文教育的需要。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大多沿用了陈旧的教学方式,如在课前教学中根据大纲要求对知识点进行罗列;在课堂中根据教案对教材中的汉字、词汇以及短语等进行生硬的讲解,缺乏对语言艺术的运用,过于遵循教材内容而缺少延展性;课后作业也通常是根据当天所学内容,将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目当做课后作业,或是安排重复性的书写作业。这种较为陈旧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无法较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不能展开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往往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朗读、课后默写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工作,包括阅读课文、学习生字等;在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并将课文中的生字进行教学与反复朗读;课后则要求学生对生字进行抄写、默写以及课文背诵等。小学语文教师希望通过这种反复性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记忆强度,从而达到多教多学的目的,但实际上这种不适宜、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因为使学生感到厌烦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时期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高以及集中力较弱的特点,因此对于教材内容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但教师在课堂中却仅仅按照大纲要求进行讲解,缺乏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讲解,最终使得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排斥心理。

同时,小学语文教育还存在课堂互动较少的不足。中国的传统教学理念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教师在课堂中的形象往往过于严肃,无法与学生进行合理的互动。在课堂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一般都在讲台上进行板书、教学活动,语文教学课堂的氛围过于枯燥、严肃,教师也很少会与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讨论,这种单向的知识传递活动无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师生关系的生硬也将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展开[2]。教师的个人魅力对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学生通过教师的动作以及表情变化能够更加容易与教师产生思想与情绪上的共鸣,从而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因此必须增加课堂中师生的互动。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途径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无法较好的培养学生个性,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适当改革。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备课,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言艺术,对自身教学语言进行生动性表达,并为学生设定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摒弃原有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与个性,从学生的角度制定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发挥自身想象,在课堂问题的解决中建立独立的知识构架与思考模式。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表现出了较大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图片、动画、音乐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同时教师还应该合理的使用设问语言、评价语言等,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围绕教学内容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乌鸦喝水》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图片以及视频动画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课文情景中,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共同讨论的方式对故事走向进行预测,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增加课堂中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的课文内容大多都较为丰富,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设立合适的互动点,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使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较多互动,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3]。教师应该充分展示自身魅力,并为学生提供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无压力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语文教学产生较大的积极性,并在课堂互动中增加其学习信心与良好个性。

三、结语

本文以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培养为对象展开了研究,首先探究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式单一以及缺少课堂互动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学生个性培养途径,包括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上的改革以及增加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三种途径,只有尽快推进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学生个性培养工作,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玉琴.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09):259-261.

[2] 刘莉.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8):19.

[3] 庄艳芝.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方法的探讨[J].青春岁月,2015,(13):194.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发展现状小学语文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