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的习惯

2016-05-30张丽萍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合作小学数学

张丽萍

摘要:在当今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养成合作意识。本文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论述了当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希望广大一线教职工看过本文后能有所收获。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育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属于初级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要灌输给学生好的学习思想。合作是解决很多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在课堂上要多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习惯。探索行之有效的合作理念和合作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教师的引领下, 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也由过去的主要针对个体转向小组为主等。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课堂方式。

一、影响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的因素

1、内容简单,目标模糊。当前教师们的思想随着课改的深入,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是仍有少部分教师无法深刻理解课改思想,不能够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有的教师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为学生设置了过于简单的内容和问题,学生轻易地解决了问题导致合作没有了意义。部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这样就导致其无法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进而导致其失去了合作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学习效率。

2、分组随意,搭配不当。小组合作要求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协作地完成一项共同的学习任务。但是部分老师将小组合作只停留在表面上,仅仅是虚有其表,学生坐在了一起,并不就是合作。在教学中不考虑教学的难易程度,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别,学生搭配不当更加是不可取的。差生依然是旁观者,学习成了优秀生展示的舞台,组内成员的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提高。

3、分工欠妥,效率低下。有些教师在开展学习学习前,不对组内学生进行分工,导致学生不了解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这样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无所事事,学习习惯差的学生更加有了开小差的机会,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此外,时机不当,指导欠佳。学习时机的选择和把握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说非常重要,适当的学习时机有利于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有些教师不注重时机的选择,刚刚开始上课,就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学习,这时学生们很难进入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当然无法取得预想的实效。

二、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的习惯的措施

1、选择合适内容, 进行合作学习。虽然大多数的课堂学习情境都适合于进行合作的、竞争的和个性化的学习, 但如果教师要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堂方式, 有必要选择一堂特别适合合作学习的课来作为开端, 然后逐渐让学生习惯于这种“新” 的课堂结构方式。特别在数学课堂中, 让学生享有充分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的权利基础上, 大力倡导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 让学生体会合作与交流对成功的重要。有研究表明, 课堂教学中, 师生间、生生间和组组间可以采用相互提问、交谈、讨论、共同操作、相互示范、模仿、表演等, 通过交流与合作达到彼此了解与沟通。因此合作学习对于解决问题、概念学习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尤其有效。交流信息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有效进行这一环节可使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通过交流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 可以互相启发,开拓思维, 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也可有效地纠正学生中带有共性的错误认识。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人人参与,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让学生自己组合或按座位就近组合,这两种组合方式的合作学习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每次合作学习,有的组很快就高效完成了任务,而有的组却无从下手。其究原因就在于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学生个体特点等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还要合理分工。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合理分组明确分工是保障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的数学水平和能力层次,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一般而言,小组内成员的整体水平应该是相当的,在分组之后,小组内进行明确的分工,选出各组组长,组长的职责是主持和开展相关学习活动,鼓励小组成员积极进行问题交流与讨论,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和职责,在一定时间后,小组成员需要进行角色的互换,通过明确分工,保障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积极讨论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为小组任务的完成做出自己的贡献。

3、为学生提供合作辩论的机会。在小学数学合作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时间,保障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辩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积极参与小组辩论,通过辩论有效认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保障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学和团队精神。有效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数学教学学中,教师要能够把握最有效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准确把握哪些问题是需要合作解决的,哪些问题是不需要合作解决的,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不能解决问题,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了不同意见,或者是一题多解的时候,才有必要开展合作学习,只要是学生通过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时是没有必要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师只要把握好时机,才能有效保障合作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艳娥.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

[2] 段霖霞.探索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6(09).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合作小学数学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