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教学环境下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初探

2016-05-30戴一枫郑巧利

科技风 2016年21期
关键词:大班教学大气污染课程设计

戴一枫 郑巧利

摘 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主干课。本文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建设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为契机,就大班额教学环境下,课程设计教学规划、教学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思路。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大班教学;课程设计;大气污染;

本文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建设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为契机,就大班客观教学环境下,课程设计教学规划、教学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思路,旨在把强化实践环节、突出能力培养真正落在实处。

一、大班教学环境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班授课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常用的一种授课方式,专业课程一般以专业分班授业,课程人数在50-80人左右。然而,据研究,教师在教学中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教室学生人数多,学生被关注的时间份额减少,学习容易处于被动状态。理想的课程设计讨论课可容纳的学生人数一般为20人以下。这个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往往会带来很多问题:

(一)题目设置难度大,学生自主思考机会少

一般情况下,课程设计的选题均由指导教师确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一般是综合性的设计,例如“酸洗废气治理”的设计,要包括集气罩、填料塔、管线、烟囱等构筑物的设计以及风机、电机等设备的选择等,相对于《化工原理》 或《流体力学》等传统科目的单一具体设备的设计,综合性的设计任务对指导教师出题的质量、难易度的把握、题目内容的丰富度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总体而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经典题目数量偏少。在大班教学背景下,如何从客观上保证几十名学生设计题目、设计任务的区分度,而不是就布置一个题目,或者仅是改变一些参数,是指导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学生拿到类似的课程设计题目后,如果只是直接根据书本和资料进行流程化的模仿设计,缺少主动去思考具体污染控制系统,如除尘器、流化床等工艺流程结构、设备尺寸选型的具体意义,则往往会导致出现依葫芦画瓢,毫无实际思考过程的情况,课程设计也就失去了其实践性教学的根本意义。

(二)课程设计课时少,过程监督困难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为0.5个学分,一般安排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之后,在学期末集中一周时间进行。然而期末期间,学生面临很大的复习迎考的压力,真正投入课程设计的时间有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重、综合性强,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自主学习,探索。特别是大班教学环境下,指导老师只能在课堂时间综合性的讲解,与部分同学辅助探讨,师生互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课程设计课后时间学生的主观学习是实践过程关键,但设计过程监督困难,如果学生重视不够,容易出现抄袭、敷衍了事等消极作业。

(三)考评方式不科学

课程设计一般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来评定成绩,笼统的以 “ 优 、 良、 中、 及格、不及格” 来给出等级成绩。在大班教学的背景下,很难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考核,使得考核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刚性的标准,很难客观地评价学生实际的能力,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如此考评,无法反馈给学生其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无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后续相关设计与学习。

二、大班教学环境下的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初探

(一)增加调研报告环节,鼓励自主选题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应该与理论课紧密结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各类大气污染控制系统 ,如除尘器、流化床等工艺流程结构、设备尺寸等方面的实践教学,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调研报告,让学生通过自主查阅各种教材、文献,提前了解大气污染控制系统设计的现状,鼓励学生在围绕课程教学内容的情况下,自主选题。老师对提交选题提供点对点指导和把关。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课程设计任务书,转变为主动寻找。

(二)调整课程设计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将课程设计时间从原先的期末集中一周时间,调整为从理论课第四周开始,根据自主选题、教师提供题库相结合的方式布置课程设计题目。在理论课讲述除尘装置、脱硫脱硝工艺、集气罩等净化设备的章节时,同时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子系统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论和实际设计相结合。

(三)合理安排时间,分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

由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综合性强,课程安排上学生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学习理论知识的,要求一名学生完成,要求一名学生完成一整套大气污染控制系统 ,如除尘器、流化床等工艺流程结构、设备尺寸等,难度比较大。在大班教育的背景下,让学生按5-6人自由组合成十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组内分工,相互讨论,最终完成一个项目。

(四)引入教师打分、组内互评相结合的评分机制

面对大班教学下只靠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来评分的片面性的问题,在分组完成一个项目的背景下,可以适当引入教师打分、组内互评相结合的评分机制。

(五)分层次教学,引导部分学生参与后续相关科研项目

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师徒式”点对组培养的优势,在完成班级式培养模式的同时,尝试开展点对组培养模式—形成兴趣小组,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并提前开始做大气方向的毕业论文(设计)

三、结语

在大班教学的背景下,综合性强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面临着很多困难。教师只有从课程设计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层层规划,不断改进完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使课程设计有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譚文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74-75.

基金項目:2016年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校级教改课题

项目编号:0116010

猜你喜欢

大班教学大气污染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浅议小组合作在高职英语大班教学中的应用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京津冀大气污染的财税政策选择研究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在大班教学环境下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