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求音乐教学之美

2016-05-30施模容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关键词:音乐课美育美的

施模容

摘要: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构筑音乐教学,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本文就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美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如何开展美的教育以达到美育效果进行实践探求。

关键词:音乐教学 美育探求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构筑音乐教学,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作为音乐教师,不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来组织音乐教学,而且更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作为表演艺术的音乐课的教学更应该以音乐艺术为本,让学生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自主地感受音乐、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音乐素质。

一、美在音乐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千姿百态、奥妙无穷,谁也无法用三言两语来概括音乐的内在感染力、思想深度、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它所具有的哲学意义上的含义。音乐界有一句箴言:“音乐的本质是科学,音乐的内容是哲学,音乐的表现是艺术,音乐的功能是教育”。音乐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还能启迪智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催人奋发,提高素质。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爱因斯坦在年轻的时候喜欢音乐,会钢琴和小提琴,音乐是他的爱好,音乐赋予了他更多的创意和感觉。

二、美在音乐教学

生命因音乐而自信,课堂因表演而精彩。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时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音乐是美的,探求美的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是每位音乐教师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与教学之美举足轻重。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如果一堂音乐课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课堂的教学效果将是事半功倍。

(一)美在音乐教师

教师是美的使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外在形象是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为人师表的第一表现。百分之百的教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中能留下良好的形象,希望自己在教学生时精兵强将,在人际上广结人缘,深受学生和同行的喜欢和欢迎。教师的外在形象,照人的风采,不是从表面模仿可以得到的,而是教师世界观的外现,内在修养底蕴的外现,内在气质的外现。对于尚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供仿效的榜样,教师的穿衣戴帽、言谈举止、表情眼神、行为习惯;教师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俗话说得好:“学校工作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工作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必须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人师表。

(二)音乐教学传递美

音乐是一门艺术,教学又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则是教艺术的艺术,是实现美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音乐的多样变化性发展更多的教学形式,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推广器乐进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易学的乐器;用音像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寓教于乐,使美育在音乐课教学中达到一种融合、升华的美妙境界,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审美教育。

1.感受歌曲情感美

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音乐教学中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我们都有同样的感觉:乐队队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乐曲的记忆能力,比一般的同学要强;而舞蹈队员的节奏感、韵律感及体态语言超过一般学生水平,这就是参与了音乐能力培养的结果。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笔者尝试地采用了以下系列方法:(1)多媒体教学。优点是“视听”结合,引起的想象,联想丰富而深刻,两者相得益彰。(2)优化课堂结构,以欣赏格局为中心,适当穿插学生的演奏、演唱,形成“听、唱、奏”多元欣赏格局,让课堂由“静”到“动”,促使学生转换角色,由“听众”变成 “演员”,活跃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充分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3)抓住时机,让学生创作歌词、创编歌曲,即兴舞蹈表演等,以拓展学生思维与创造能力。笔者教《牧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草原的景色,然后播放草原美景图片和不同乐器演奏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翱翔的雄鹰、热情豪放的牧民,看到了欢腾的蒙古包,有的同学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美的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2.表演音乐节奏美

音乐艺术有一种引人“介入其中”的力量。这是因为音乐的强弱的变化,节奏的跌宕起伏,会自然引导人体运动机制产生变化、与之适应。一支没有人指挥的行进的队伍,众人的脚步自然会乱七八糟。这时,如果有一支节奏鲜明的军乐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奏响,人们的脚步随着乐曲的进行,就会整齐划一。音乐的时间性、流动性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比如欣赏《感恩的心》《国家》时我们结合手语律动进行欣赏;学习《青春舞曲》我们融入维吾尔族舞蹈动作和乐器训练;进行节日欢歌之“中秋节之歌”教学时,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朗诵和歌唱组合表演;革命歌曲欣赏过程中,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和历史故事等,教学效果非常好。试想,如果音乐课上教师能和学生聊聊“克莱德曼”听听“红旗飘飘”唱唱“菊花台”,感受那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民族音乐的完美结合,以及流行音乐特有的强劲节奏与震撼力。那么,想必没有学生不喜欢音乐课。

3.改善育人环境美

为了加强音乐课教学,充分发挥美育功能,学校不惜重金,安装了多媒体,为各班配备了大屏幕彩电;装修了舞蹈室、演出室、琴房;曾几何时,优美名曲替代刺耳、烦躁的电铃声,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和锻炼。我们还把创造花园式学校作为目标进行了校园绿化、环境美化。优美的环境为师生欣赏美、鉴别美、描绘美提供了载体。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了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组织成立了合唱队、管乐队以及舞蹈队等,作为课堂艺术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既扩大学生的艺术兴趣,又培养了学生个性特长。我们排演的舞蹈,合唱、器乐作品获得全国、重庆市一等奖。如今,学校形成了班班有乐手,处处有歌声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音乐教师要真正明确音乐对人的成长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希望每一位音乐教师用爱心和信心把音乐教学作到美仑美奂,促进音乐工作健康、蓬勃地发展,以利于培养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笔者深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猜你喜欢

音乐课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