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声教学中培养音色美的对策探讨

2016-05-30程瑞雪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关键词:培养

程瑞雪

摘要:美声与其他唱歌类型相比,主要特色就是用优美的音色感染观众,在思想和心灵上引起观众的共鸣。演唱者可以将丰富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引起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而在高校美声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色美。对此,本文试阐述美声教学中培养音色美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培养对策,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美声教学 音色美 培养

在美声的表演过程中,不用借助外界乐器辅助,需要演唱者利用自身嗓音将音乐深刻内涵传递给观众,引起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这是美声音色所具备的强大魅力,在美的传递上其他乐器是不能相比的。这是由于和冰冷的乐器相比,这种声音更容易走进观众内心,直戳观众心灵,在情感上引起观众的共鸣。美声具备这种功能主要在于有着优美的声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让学生充分掌握美声,应该培养其音色美,这点在美声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美声教学中培养音色美的意义

观众对美的欣赏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期的培养逐步建立起来的。加之每位观众受到的教育不同,感知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对美的感知也不一样。不过对音乐而言,由于音乐主要借助声音将感情传递给观众,因此观众在评价声音的过程中,会将音色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观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只要感觉到舒服和愉悦,就可以与音乐产生共鸣,从而认可音乐,对其作出较好的评价。反之若是观众在欣赏音乐时感到不舒服、刺耳,这种音乐就是不好的。由此可见,音色在音乐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这一点,加强对学生音色美的培养。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色美,教师先要让学生了解美声中音色美的主要共性:一是物理上的共性,通常体现在呼吸、声音、艺术表现和声音质量。就呼吸上而言,美声中对呼吸的要求很高,必须保持平稳,力度要足够。就声音而言,声音的发出主要是腔体内的共鸣产生的,这样的发出方法会保持声音的稳定性,同时在实际表演中也不需要其他外界乐器辅助,能够将其直接传递给所有观众。就艺术表现而言,由于美声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既要重视声音的美,还要在实际表演中重视呈现出体态的美。就声音质量而言,声音的可操控性是声音质量的重要体现;二是感情上的共性,在美声的表演过程中,需要将艺术放在首位,其次是注重技巧的运用。观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一种感受,即有些音乐虽然听起来很美,但是却不能打动人、感染人,这是由于没有将感情融入到音乐中。因此,在声乐的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必须将感情融入,不能仅仅重视在技巧上寻求突破。

二、美声教学中培养音色美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同样的音乐会让不同的人产生不一样的感受,这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同时生活经验能够对人的音乐感知力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在高校美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加大对学生音乐鉴赏力与鉴别力的培养力度。

由于在演奏音乐时需要运用到各种技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加重视将技巧传授给学生,不重视培训学生的内心感受。其实这种内心感受正是音乐的灵魂,人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直接决定着自己的内心感受,是人们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感受,更容易感染人、打动人。但是在培养学生这种内心感受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这是由于音乐主要借助音乐来实现对情感的传递,教师只有重视培养学生对音乐在视觉上的感知力,方可更好的将这种感知力传递给观众。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整个教学的过程融入对学生音乐听觉的培养,为学生点拨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并在今后大量的学习与练习之下,逐步提升自己的音乐感知力。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音乐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开始阶段只能进行模仿,然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在积累一定经验后,会对音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音乐创作,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这是由于在学生音乐创作中,会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他们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会认真体会别人创作的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同时学生在进行音乐创作时,会认真揣摩如何谱写乐谱、如何运用语言、如何调整声调等,这些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与体悟别人创作的音乐。此外,学生在大量的音乐创作过程中,会提升自己在音乐上的创作思维。因此,在学生学习音乐时,培养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三)培养学生的音色美感知力

每个人对音色美的感知力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差异很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这个问题。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色美时,应该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材施教,避免对学生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让指导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音色美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在反复的学习和训练下,让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思路。此外,在日常练习过程中,教师还要适当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力度,例如:教师要让学生欣赏不同歌唱家的唱法,之后比较这些的歌唱家所采用的唱法,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点。

(四)指导学生理性分析音色美

教师要先为学生简单介绍音乐美的理性分析,让学生在将外界干扰和影响排除之后,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事物。美声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实际演奏时不需要其他乐器辅助,主要通过表演者的器官完成表演。

由于美声不需要其他外界乐器辅助,能够独立进行表演,所以表演者在表演时要利用自身对音乐的感知力,这样才能圆满完成整个表演。对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以后,还要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对音乐的分析过程中,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行音乐创作,从而对音乐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

(五)指导学生反思总结音色美

音乐具有无穷的魅力,对人的吸引力很大,音乐用深刻的内涵打动观众。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在时代的发展中得到了突破与创新,变得更加完美。所以,在高校美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反思总结音色美。学生在美声学习中,要逐步追求更高的境界,寻求更加完美的音色和表演,学生在反思总结音色美后,才能实现自我的提升,增强自己感受音色美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对音色美的反思总结,获得更大的进步。

三、结语

总之,与其他歌唱类型相比,美声主要依靠优美的声音感染观众,打动观众,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演唱者所传递的情感,在思想和心灵上与音乐产生共鸣,可见美的音色在传递情感时极其重要。因此,在高校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色美,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力,并鼓励学生创作更多音乐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声乐教学效果,让学生的声乐表演更加有情感、有特色,能够打动每一位观众。

参考文献:

[1]潘明栋.民族声乐音色的教学探微[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1).

[2]苏祥玲.美声教学中“非声乐技巧”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3]蔡雪波.美声唱法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5,(05).

[4]杨天宏.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大舞台,2012,(05).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