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艺术歌曲教学的思考

2016-05-30吴龙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艺术歌曲钢琴

吴龙

摘要:艺术歌曲是声乐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样式。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开设复合型艺术歌曲课程,或通识性艺术歌曲课程,有条件的院系配备充足专门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教师是艺术歌曲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关键词:艺术歌曲 钢琴 艺术指导 浪漫主义

在声乐教学中艺术歌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西方艺术歌曲,还是中国艺术歌曲,在很多声乐教材中所占的比例都很重。这充分体现了众多声乐教材的编写者对声乐教学中艺术歌曲内容的重视。但是,作为长期从事声乐歌唱及教学的教师,笔者认为目前艺术歌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说完全偏离艺术歌曲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歌曲的本体存在样式,本文就此谈些自己的观点。

一、提出问题

我去过不少学校,特别是一些综合型高校,在一般性的实践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声乐教师对艺术歌曲教学非常随意,教师教学和学生观摩、考试时,钢琴常常以即兴方式与演唱者合作,演唱者根本不考虑钢琴伴奏的存在,自己唱自己的,钢琴很多时候只是起到个定音和陪衬的作用。教师不重视艺术歌曲中钢琴角色定位,学生更是随便与钢伴合几次就上台了。从表面上讲,这种现象似乎无伤大雅,其实它完全背离了艺术歌曲艺术表现形式的存在样式,从本质上讲,它已经失去了艺术歌曲学习的意义。

因此,笔者思考几个问题,什么是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艺术歌曲教学?以下是自己从事艺术歌曲教学的一些经验和见解,供参考。

二、分析问题

什么是艺术歌曲?对这个问题,很多文章和著作都有相关论述,笔者对此做一个简要概述。

欧洲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上半叶达到最繁荣时期,它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它非常执着于对人生理想甚至幻想的表现,力图用文学给人类展现出一幅理想的生活景象。席勒曾说,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在当时欧洲涌现出众多留垂青史的诗人,如歌德、海涅、拜伦、雪莱、华兹华斯等。

钢琴首次出现于1709年,它是欧洲工业革命的一种产物,发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钢琴的形制和表现力基本成熟,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声音悦耳,表现力丰富,19世纪中期首先被欧洲中产阶级广泛接纳,特别是一些当时非常著名的Mozart(莫扎特)、Brahms(布拉姆斯)和liszt(李斯特)这些极具创造力的音乐家激情投入,赋予了钢琴极其强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钢琴表现力的不断挖掘,钢琴演奏技巧日趋完善,钢琴很快被大众接受,特别受工业时代的兴起衍生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中产阶级推崇和欢迎。当时的著名钢琴家就如当今摇滚巨星一样。

18世纪后期,伴随贝里尼、唐尼采蒂、罗西尼为代表的歌剧创作,歌剧进入了历史上的全盛时期,美声唱法训练与演唱角色定位基本形成,到19世纪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家威尔第歌剧问世,美声进入成熟且全盛时期。从时间上看,钢琴制造业的发展与美声唱法的形成几乎同步。

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兴盛时期,浪漫主义精神和思想很快波及到音乐领域,浪漫主义诗歌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对音乐家们产生了巨大影响。音乐家们开始尝试用音乐的方式来再现诗歌的文化精神和内涵,由此,音乐家们选择了当时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且已经被中产阶级接受的钢琴作为载体,用以表现诗歌文化内涵和意境,艺术歌曲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了。下面笔者选择两行【悲叹小夜曲】(意)E 托塞利曲加以说明。

在上面曲谱中,钢琴部分基本是伴奏音型,独立弹奏没有旋律线条和情感曲线,只有当演唱声部与其叠加在一起时,方能再现出乐曲的整体情感和音乐律动线条。演唱声部与伴奏部分叠加成完美和声效果是作曲家在创作时就预先设计好的。

由此可见,艺术歌曲从酝酿到诞生,它自始至终都定位为一种独立的、综合的艺术表现样式,它是由美声与钢琴、诗歌共同完成的艺术表现样式。在艺术歌曲中,声音与钢琴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衬托,讲究的是二者音色与音量的匹配,艺术的烘托,共同表达诗歌的神圣精神和意境,人声与钢琴声融为一体,犹如一个充满生机的完整生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早期基本采用钢琴,钢琴织体写作非常精致,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钢琴织体创作时,声音已经作为作品的一个线条组成部分被纳入其中,人声与琴声二者融为一体。如果更进一步解读的话,可以说:它是一种由声乐和钢琴共同完成的一门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

上述文字的论述,实际上是谈一个问题,那就是艺术歌曲中钢琴与声音、诗歌的关系问题,三者是一个整体,且不可分割。

三、解决问题

我们的大学生是怎样获得艺术歌曲知识的呢?目前笔者获得的反馈信息基本是通过《欧洲音乐史》学习获得的。在普通综合性大学,讲授《欧洲音乐史》课程的教师基本是音乐学出身,由于他们对钢琴和声乐技能掌握有限,他们对艺术歌曲的讲授基本流于教材文本的知识传授或个人理解,当然也会播放一些艺术歌曲音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学生不可能获得对于艺术歌曲具体的、直接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笔者在大学学习阶段对艺术歌曲的了解是通过声乐老师获得的。在学习演唱《悲叹小夜曲》(意)E 托塞利曲时,老师每次都用正谱伴奏,尽管老师当时年事已高,伴奏速度已经无法达到作品的实际要求,但老师非常强调一定要把握作品的律动音型以及音量与音色与伴奏的和谐。在最后登台前一周,老师还专门请来伴奏老师进行多次合乐,每次老师对伴奏的音量和歌唱者的律动、音色、情感等等都要求的非常精细。经过多次磨合直至完成舞台演唱,才真实体验和感受一次艺术歌曲学习和演唱的经历,这次真实体验经历是其它形式的学习是无法比拟的,它对艺术歌曲学习和教学影响很大。

作为一名普通高校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笔者认为,目前普通高校艺术歌曲教学方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完善和补充。

在普通综合型大学的音乐院系,声乐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性课程,艺术歌曲可以开设成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综合型课程。这门课程由声乐教研室和钢琴教研室共同完成,课程名称就叫《艺术歌曲》。《艺术歌曲》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可由声乐教师或钢琴教室讲授,该课程的重点内容主要放在声乐教师和钢琴教师两两合作以现场表演和讲授的形式共同完成。该课程开设在一年级,课程内容可以包括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以及不同风格的作品。教师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国家、时期的艺术歌曲作为教学演示内容,该课程教师可以形成一个课程组,发挥诸多教师的优势,这种方式既直观又生动。该课程学生结业考试内容可以预先设定一些较为简单的艺术歌曲,如舒伯特《摇篮曲》《小夜曲》聂耳的《梅娘曲》《踏雪寻梅》等,由学生自行组合表演完成,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通识性《艺术歌曲赏析》,由对艺术歌曲有研究和表演经验的声乐教师系统讲授艺术歌曲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其表演风格及特点。如果钢琴教师对此有研究,也可以胜任这门课程。如果教师有兴趣,该课程完全可以面向全校开设成公共选修课程,它可以成为丰富校园文化的一个亮点。

最好的方式就是有条件的院系配备充足的专门的钢琴伴奏教师,这些教师一定要对艺术歌曲有深入理解和研究,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担任艺术歌曲的演唱指导和伴奏,作为学生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有艺术歌曲完整的学习经历。

当然,如果声乐教师自身具备很好的钢琴演奏技能,能够自如演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艺术歌曲作品,并且对艺术歌曲的历史及表现方式非常熟悉,这样对于艺术歌曲教学是最理想的。

四、结语

艺术歌曲是普通综合型高校音乐院系声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系统的推进这部分内容教学,是我们共同面临一个实际问题。以上是笔者的一些学习和教学体会,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艺术歌曲钢琴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纸钢琴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钢琴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法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