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李斯特钢琴作品《塔兰泰拉》演奏教学探究

2016-05-30徐敏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关键词:李斯特

徐敏

摘要:作品《塔兰泰拉》是李斯特于1837年带玛丽与长女布兰迪去意大利时所作的一套曲集中的单独一首,这套曲集描写的是对在意大利接触到的一些民间风情和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观感。本曲对演奏者的技术,声音处理都要求甚高,因而在音乐会上这首舞曲常被钢琴家们单独选出作为演出曲目。笔者希望通过对此曲的研究,为演奏者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李斯特的创作风格和演奏技巧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李斯特 音乐创作背景 演奏研究 音乐精神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弗郎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李斯特的创作共持续了35年时间,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并在那个时代第一位在演出编排中纳入某种一致性的艺术家,即首创了“钢琴独奏”这一概念。

李斯特的一生中最重要作品有《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匈牙利狂想曲19首》、《交响诗前奏曲》《玛捷帕》《四首钢琴协奏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12首超技练习曲》《五首音乐会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和《旅行岁月》等。作于1869年的钢琴作品《塔兰泰拉》,是李斯特的《旅游岁月》钢琴套曲第二集《威尼斯与拿波里》补遗部分中的一首。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以及自己多年的演奏和研究,以《塔兰泰拉》为例,试图从创作背景、技术研究、音色研究、音乐精神等多方位诠释音乐作品,以对演奏者学习、研究本首作品起到借鉴作用。

一、李斯特作品《塔兰泰拉》创作背景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弗郎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19世纪上半叶欧洲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其中,常被钢琴家们单独选出作为音乐会上的演出曲目的套曲《旅行岁月》中的《塔兰泰拉》堪称李斯特众多钢琴曲中的一首精品。

《塔兰泰拉》创作背景:

1837年,李斯特带玛丽与长女布兰迪到意大利,在米兰逗留一段后,在科摩湖畔的贝尔拉乔过年,玛丽在这里生下了科西玛。然后又经威尼斯、罗马、拿波里而回维也纳,这一集描写的是对在意大利接触到的,文艺复兴时代巨匠们创作的“充满至善至美的艺术性和被十分统一的”作品印象。

“塔兰泰拉”是意大利拿波里地方的民间舞。围绕这种舞蹈有一个传说,有一种毒蜘蛛,一旦人被它咬了,就只能不停地疯狂跳舞,直到精疲力尽为止。

二、《塔兰泰拉》教学分析

《旅行岁月》钢琴套曲中的第二集补遗部分《威尼斯与拿波里》之《塔兰泰拉》,是一首快速、激烈的舞曲。作品技术辉煌、节奏鲜明而富有动力,音乐质朴、曲调优雅而富有变化。常被选出单独演奏的曲目之一,也是世界钢琴文献中的珍品。

(一)创作研究

本曲分为如下部分: 引子为g小调,6/8拍(1-37小节);急板,该段落粗犷与纤丽并置(38-199小节);中段转降E大调,2/4拍,如歌的,取自科特劳(Guillame Louis Cottrau, 1797-1847)的一段拿波里旋律,典型的意大利歌唱风格(200至384小节);随后转入G大调,逐渐进入火热的最急板,这是狂热的塔兰泰拉舞蹈,达到了辉煌的高潮直至结束。

第200小节至384小节可以称作是本曲的一个慢板乐章,旋律部分出自科特劳的一段拿波里旋律。作曲家对左手伴奏音型处理像是在模仿吉他,右手则是一段人声的独唱,附点节奏的安排更是让旋律充满了“倾向性”。

(二)教学研究

1.轮指的弹法

通过演奏时间,笔者体会到这首作品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让演奏者去驾驭那一片片急速轮指的声音。从作品第38小节旋律一进来,由一连串快速,激烈的轮指构成,在做动作时尽量一小节一个动作,手腕平稳,腕子放松,就像在转圈一般,声音听上去很轻巧,活泼。举一反三,在任何一个钢琴作品中出现的轮指技术,笔者认为都应该注意以上几点。

谱例1:

2.和弦及其八度的弹法

和弦的弹法问题一直是一个干扰演奏者弹好一首大型乐曲比较棘手的问题。以《塔兰泰拉》为例,第74小节,与前面的炫技性连接部相比,具体在动作上应该将大臂放松,身体前倾用腰部的力量将大臂的力量“沉”下去,而不是单用手腕“砸”出来的,并用上丰富的踏板支撑。笔者认为再弹奏任何大型乐曲的这种大篇幅的和弦齐奏时都应该运用的是我们的自然力量,这里所说的自然力量指的是将重量能全部自如放下,而不是淤于手腕,手臂的某个部位,这样音色才能是丰满的,有穿透力的。

3.快速装饰音的弹法

本曲的第200小节至第285小节可以看做是本曲的一个慢板乐章。而在这个乐章中有一些快速的装饰音跑动也被看作是本曲的又一个难点。

谱例2:

我们通常把这些称作为“小音符”,这一片片的音符弹奏方法不当就特别容易出重音,或者漏音、错音。笔者认为学生练习时应该注意由慢至快。速度很快但也很从容的弹完,每个音符的发力平均。手尽量“趴”在琴键上,手腕“带着”手指轻巧的弹完这片音,耳朵这个时候必须清晰地听到每个音。

三、结语

李斯特钢琴作品《塔兰泰拉》是重视诗意形象化的钢琴技术和美妙的音响,突破当时那种虽然完美但却过于刻板的技术的不朽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已经不仅是高难技巧的炫耀或训练,同样也是考验演奏家在处理一些细腻感情的抒发意境和丰富想象力的标志。他与进步的浪漫主义艺术家一道,为创造明朗的、色调鲜明的艺术共同奋斗,追求革新,努力摆脱清规戒律的精神,对当今甚至将来的音乐创作仍然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李斯特以其特有的钢琴语汇和钢琴演奏技法为后来的钢琴演奏者留下了借鉴的基础和宝贵的钢琴音乐文献。这首作品就像一个展览品,充满了令人震撼的钢琴效果以及优美的意大利民歌。

参考文献:

[1][英]布鲁斯·莫里森.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李斯特[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张巍.李斯特[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3]周小静.钢琴之王李斯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李斯特
李斯特第七首《匈牙利狂想曲》分析与演奏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论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二首》的特点与演奏技巧
芭芭拉·李斯特—辛科健康与损伤预防钢琴教学法刍议
保持肃静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即食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模型的建立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