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新思维及实施路径

2016-05-30张刚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思维实施路径人才培养

摘要:高等院校是现阶段社会中高素质人才集聚的区域,其中集中了各行各业的人才精英,然而在进行有效的教学中,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其教学的模式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为应对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获得更好的优质资源,师范类院校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使用新型教学机制,提高学生的质量素质,也就成为了当下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生存措施。采取新的教学方针,并根据社会的迅速发展来提高自身的教育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下高校发展的最主要行使手段。

关键词:师范音乐教育 人才培养 新思维 实施路径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人们所共识的一条生存准则。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保证我国在发展中的不竭动力,就需要在人才的培养上,在提供基础教育的同时,从根源上抓起对社会创新思维群体的发展教育,通过不断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觉悟,从而让其拥有求异发展的权威思维,并依据现有的思维归纳形式来实现多重思维共同发展的现代科学局势。下面针对师范类学校在针对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维模式上进行简要分析。

一、我国教学的过去十年

在传统的大学教学中,教学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建设,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无意间也磨灭了学生对新思维的追求。与此同时,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自由化同时,单纯的依靠复制来完成的评价形式,也难以应对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就在这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下,不变是不行的。

在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国外开创性思潮都极大的涌入了人们的生活,而在应对不同领域的思潮发展中,以自身的求知、创造、想想等多方面的现状形式,仍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基础培养。

二、师生关系上的全面形式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新进思想扩散,亦师亦友的教育形式已经悄然发生。下面我们从安全、自主、情感等多个角度来看待现代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问题。

(一)在师生教学中建设安全的学习氛围

安全稳定的教学氛围是建立在学生独立的思想评价标准之上的,是大学教育之根本,在消除了学生在安全上的顾虑以后,使得这种新的见解更具安全感。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够建造一个这样的安全氛围,成为了重点。在进行建设的期间,需要从以下几点来逐步改善。

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诚恳的支持,并依据现阶段的教学表现形式建设一个全面的创造环境,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必须掌握一定的建设机构,做到自觉遵守,坚持变革的奋起展示。

其次,教师应当给与学生足够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进行潜能的发挥过程中,展现出自身强有力的保证,并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等方面展现出自身的存在价值。

最后,在展开音乐教育之中,应当让学生规范自己的思维,并保证一个合理的情感氛围,确保在学习期间,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情感问题处理。

(二)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永远是一种知识上的正确代名词。大多数学生在思考问题出现了阻碍以后,就会直接的考虑到老师会怎么去想,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会阻碍了学生自我的创造性思维。为建立一个民主的学习氛围,主要从下面几个问题来着手研究。

首先,老师应当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来进行平等的观点交流,交流中,在问题的讨论上,应当着重说明自己的观点,以及社会的主流观点,做到真诚相待。

其次,作为引导者,教师应当认真的听取学生的观点,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在进行争论时,应当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并进行总结分析。在进行教学中,切忌不可做到课堂仅能一人言语,要多听取学生对课堂的合理意见。

最后,要多提倡课堂讨论,但是在进行讨论期间,要避免出现七嘴八舌的情况,提倡标新立异的思想措施,并有针对的对作品的时代背景等作出相应的教育应对策略。让学生敢于想像,并发表具有创新的言论。

(三)创建具有丰富意境的情感环境

在进行音乐赏析课程的教学中,应当营造一个全面的音乐赏析课标,并根据赏析的创造性想想,做出一个包含了大量信息的情感形象思维,依据背景音乐的情调特色建立有主观认知性质的体验课堂结构。让学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并依据审美的角度进行情感上的渲染,并分析场景中的情感表现。俗语有曰:“心之动者,不谓乎情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将情感投入,不仅是爱护学生的表现,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并将老师大方和蔼的形象进行了全面的表达,最终赢得学生的赞扬,从而促进了音乐教学效果的全面升值。

三、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

个性化教学是现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保证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教学中,音乐自身就是一种非语言性的艺术信息,能够将一种思维传达给聆听者。所以联想到现有的广阔空间,并展现出对音乐艺术的创作表现感官。在人们进行行为上的创造过程中,通过一种音律上的展现,将自己的感情进行了宣泄,从而形成了音乐。这也是音乐艺术的一大特性,是一种展现自身个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为促使音乐就业的迅速发展,从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来看,应当以一个良好的个性发展空间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自身在综合性教育过程中的自身情形发展模式,依据音乐的教育要求来创设合适的情境环境,并启迪学生在认知方面的活动形式。

在进行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自身对活动的看法,应当进行讨论,并针对其看法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从思维活动的传统模型上来展开有序的排列,并根据学生自身的教学策略来实现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以在进行个性化教学的进程中,应适当的考虑到学生自身在应对社会局势变化的自身发展。

为避免在教育中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应当在教学中多倡导以自己的思想思维作为主要的发展定向。让学生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实现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认同。在逐一打破原有的社会格局前提下,极力倡导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并建立全面的审美讨论活动,通过音乐背景刺激,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一个更全面的想象空间。在对学生的思想界定中,应当从不同的艺术赏析环境下对其进行全面解析,并联合具体的形象与依托展开对作品内容的立体范围体会,建造一个更全面的赏析对象,同时建设具有文艺氛围的环境。在综合性的艺术氛围中,评价学生对音乐的赏析角度,建设具有创造想像成分的感官世界,并以再造想象因素来建设一个更具全面化的思想创新模型。

针对音乐的赏析现象,从学生自身的全面性开放策略和广发性的思维模式建立其具有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并依据这样一个具有全面开放性的思维模式来展开有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回味音乐中的各类形象。比如在传统朗读诗歌《春江花月夜》时,就依据学生自身的理解,来进行全面的审美分析,并让学生描绘在不通过段落中的脑海画卷。这是一种对想象力的设计,而就在这样一种形象思维的形体化发展中,也是开发学生全新的创新思维的一种新型教学思维方法。

在进行改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针对音乐的赏析课程,要发挥出发散性的创造思维,并辅助集合性的创造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赏析到理念性的过程同时,对整体的创造思维结构形成一个真实的社会发展结构。如果在发散的思维下针对不能结合集中思维的形态来展开较为有效的思维模式,并依据集合性的思维定势来决定在创新思维上的开发情况,那么我们从《野蜂飞舞》这个音乐来看,就应当从音乐的清晰节奏中对警察抓小偷、赛马等多种环境来进行换位思考,确保在对常见的音乐认知同时,完成对曲风的了解。

四、培养创新性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为谋求生存,不断的创新是必然的。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对自己有这样一个评价,“如果没有我年轻时期对音乐教育热诚,那么我也不可能在科学上拥有如此的成就。”创新在乐谱上呈现的是听觉上的新鲜,而用于科研上,则能够改变世界的发展模式。人们不能确定每一个创造代表的是什么,但是在创造之后,对世界的影响,却足以改变社会的格局。

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几部音乐作品,而是给人们一个机会,让他去学习这种方法,从另外一个环境来展现自己的才能。而音乐教育自身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成长的催化剂,能够让更多的人拥有一种创新的思维,并从这样的一个思维中了解世界,了解自己。

适当的音乐教育,能够更好的开发人右脑的思维,而这一区域的脑部活动,主要用于形象思维,而在这种直觉的思维模下,也能够从思维和直觉的发展中,展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而音乐教育在开发这一思维中,就展现出了独具一格的催化作用。因为,音乐的本身就是赋予变化性的创造,通过不同音节的结合,表现出了具有特殊色彩的音乐形式,用于激发情感的发展,以及学生的督导看法,都能让人拥有更进一步的思维创新发展。在进行创新的教学实践中,就教学方法的辅助形式,应当从下面三点来进行有效改进。

第一,音乐教育是凭借乐器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自主训练模式,通过手指的感受来完成熟练度,并以丰富这样的活动形式来达到对右脑神经的锻炼。经过一系列的锻炼后,最终让人达到一系列的兴奋刺激,从而达到左右两脑的均衡发展。

第二,在进行乐器的学习中,针对手指的训练,从科学角度出发,也能加强对人自身的有效训练,并通过指纹中的敏感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从而达到对脑神经的有效刺激。最终达到脑部活动训练的作用。

第三,在进行乐器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中,针对音乐作品的学习,也极大的缓解了人在学习、工作中的精神压力,通过这种陶冶情感的形式塑造一个更具修身、净化灵魂的形式来实现人对情感因素的感知。在尊重精神财富的同时,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总的来说,音乐教育在我国的表现,虽然才刚刚开始,但在国外已经有了多年的教育基础尝试。在对学生的潜能开发上,通过凝聚的文化激发效应,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自主的创新思维,并根据其对文化的应激发展表现,最终实现创新思维上的有效培养。从社会的发挥在那角度来看,这样一种有形教育实践,是对科学教育规律的最有效贯彻,应当在高校教育中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使用,以此来增加对学生的高素质要求。

基金项目:

本文为校级课题研究项目(校级一般),项目名称:《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措施分析》,项目编号:JY15-07。

参考文献:

[1]布鲁格.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思维[J].管理观察,2008,(21).

[2]杨璐璐.大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论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3]黄忠昭.论音乐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4]敖玄峰.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

[5]陈晓芳,汪晓万.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中国音乐,2007,(04).

[6]陈凌.试论高校音乐教育的功能[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7]李晓晖.学校音乐教学创造表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J].艺术百家,2010,(S2).

作者简介:

[1]张刚:阿坝师范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新思维实施路径人才培养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光的反射教学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