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2016-05-30孔繁昕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关键词:艺术审美艺术价值艺术教育

摘要: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事业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教学水平稳步提高的艺术教育体系。公共艺术教育也开始步入迅速发展,逐步提升的基本轨道。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高校艺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有待解决。如何统一规划和领导艺术教育;课程的定位与师资设置;艺术教育管理体制还没有建立;没有创建一种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等。

关键词:高校教育 艺术教育 艺术审美 艺术价值

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把艺术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之中,美国哈佛大学就曾针对如何加强艺术教育而实施了“零点计划”,并以此提出,加强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教育必须“从头开始”,并设计出文化艺术教育的整体方案。哥伦比亚大学也在其校选10门核心课程(core Class)中,与艺术教育相关的就有3门。北京大学在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美誉的基础,立在学校”观念指导下,长期以来形成了立足于中国文化,实行中西兼容、雅俗并包,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具有鲜明人文色彩,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的艺术教育传统。

长期以来,我国经过多年的艺术教育实践,在各种艺术专业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都积极推广现代艺术教育,目前已经主要形成有艺术专业院校的专业艺术教育,师范院校的艺术专业教育和普通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构成。依据公共艺术教育的性质和特点,艺术专业技能技巧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以及综合艺术文化素质教育也是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们广泛渗透在学校的教育和生活之中,互相穿插,不可或缺,构成了我国艺术教育体系的主要框架。教育部在2011年,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又将“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提升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这些事例为我们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例证和深刻的启迪。它足以说明,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纵观多年来“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学科发展规模也基本形成,教学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师资队伍也在逐渐增大,学科专业门类更加齐全,初步形成了独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体系,公共艺术教育教社也发展迅速、前景光明”。但是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清醒地看到,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高校对艺术教育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领导,校领导在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上还不是很到位。没有纳入教学计划,也不计入学分,认为艺术教育就是搞一些活动,安排一些讲座,活跃一下气氛而已。艺术教育处于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状态。艺术教育还存在随意性、间接性、零散性的问题。其二高校普遍缺乏稳定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同时造成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师资不合理,培养和授课计划也存有不足。高校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大多来自艺术专业院校,其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匹配不一,不能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知识背景和不同需求展开有效的艺术教育,课程开设五花八门、不一二足。以活动代课程,以讲座代活动的现象多年来一直普遍存在。其三是艺术教育管理体制不合理,或者说艺术教育的管理不够完善,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立从事美育、艺术教育或文化素质教育的教研室,大都隶属于艺术院系或人文学院。体制不顺畅,机构不健全,运转不灵活,缺乏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在学科规划、师资配置、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受到很大制约,艺术教育处于管理无序或者多头管理的状态。其四是高校需要积极提升良好、和谐、优越的文化艺术氛围,创建一种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没有从理念上体现时代精神和大学精神,没有有效发掘校园文化艺术教育资源。艺术教育的投入不足,设施场所不足,教育资源不足,环境条件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使得大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任然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低品位的状态,严重的影响了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

我们认为,艺术教育观念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义提升有待于积极优化,主要体现在两点即:精神文化意义上的艺术观念伴随着物质生活更大丰富后水到渠成的确立,把艺术作为人对人的全面成长的意义存在的必要条件。后者指认为艺术就是自然人的本性,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素质存在的合理性。近年来各大电视媒体举办的家庭演艺节目,一家人带着自然的艺术状态面向公共表演也是如此。而后者则是指物质更大丰富文化水准提高后人们不再把艺术当做是外加的符号,而是作为所有人和所有“学科人才中都自然渗透的艺术存在。于是,未来理想的艺术教育是广泛存在的素质教育的提高,艺术专业和非艺术专业相对模糊,艺术专业教育只是为培养特别具有某种价值或职业设立,甚至是为了人才进行艺术培养发掘艺术专才设立,这时没有非艺术教育的说法。”更为重要的是,艺术不再是简单的技能教育,而是人必要的文化存在,艺术教育技巧只是成为更为突出展示艺术精神奥妙之处的教育和挖掘丰厚素质文化的教育,是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技巧性手段的显现。人们用艺术来拓宽思路,伴随歌声来陶冶心灵,在艺术中治疗身心,用艺术测定科学文化素质。艺术即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状态,成为抒写人生壮丽场景的必要条件。

正是出于这种认识,高校应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从艺术的本质及其价值中注重和挖掘艺术教育内在的价值和意义。以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创新思维、文化素质三合一为目标,注重学生自身人格的完善与提高和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一,在培养方向上,把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提高作为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其二,在培养方式上,注重学生自身的弯身和发展同人类文化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三是在课程设置上,把美育作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整体素质核心内容。通过开设《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中国艺术史》和《西方艺术史》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审美理论教育,学习各类美学理论;将美育理论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在美育类课程中开展审美教育,在其他课程中也努力渗透美育因素,力争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美感教育。四是在艺术实践上,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推动艺术实践舞台化。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级别、类型的演出及比赛活动。经常举办师生专场音乐会、汇报演出、书画展、摄影展等,供广大学生参观。一方面使艺术专业学生获得艺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其他专业学生获得审美实践经验。通过参与国内各类比赛,着重强调基础理论教育、技能训练与艺术实践、艺术表演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其次是根据专业特点,以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为导向,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发展方向、能力和特长等,设计系列艺术实践活动。再次开设各种门类的选修课,实行跨学科听讲、系主任导学、专家讲学等各种形式的讲座。五是在校园艺术环境建设上,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在艺术教育中的综合优势。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通过此类活动给予学生审美体验和美育带来的情感体验。六是在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上,以学校艺术文化活动为中心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正是通过这些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推动了学校艺术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伟崎.关于大学生艺术教育[J].文教资料,2007,(29).

[2]周星.现代化进程中的高校艺术教育——学习《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的思考与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03,(07).

作者简介:

[1]孔繁昕: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艺术审美艺术价值艺术教育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艺术审美风格探微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