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之路

2016-05-30汤思雨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汤思雨

摘要:"教育改革"在20世纪下半叶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世界各国都逐渐意识到教育对国民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我们有理由去整理、分析上世纪末世界各国在音乐教育改革方面的措施,以前人的经验为参考,寻找一条属于中国的音乐教育发展之路。

关键词:美国学校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改革 坦格伍德研讨会

研究教育改革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归纳相关的教育历史事实,继而对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因为研究教育改革不能仅仅研究教育问题,还要关注影响教育改革的其他方面。21世纪是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对学术研究的方法更提倡学科交融,由点及线,由线到面,无限延伸。目前,学术界对音乐教育的研究方法已经涉及到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笔者试图转换视角,试着从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剖析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历史。

一、音乐教育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

美国由于种族、宗教等原因一直是世界多元文化的聚集地,不同的种族、阶层、宗教还有复杂的利益集团对教育的改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美国陆续开始了音乐教育改革。影响较大的第一个改革产物就是《坦格伍德宣言》,它产生于坦格伍德研讨会(Tanglewood Symposium),这是美国音乐教育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于1967年7月在马萨诸塞州的坦格伍德(Tanglewood)举行。此次会议由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主持,参加会议的代表们除了音乐教育家外,还包括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宗教学家、音乐表演艺术家、实业家、劳工领袖、慈善家、政府官员和各基金会的代表。会议的直接动机来自于美国学校教育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并且各界人士都不约而同的意识到音乐教育对综合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自发地促成了坦格伍德研讨会。

会议的间接动机则来自于1957年的“卫星事件”①,美国人震惊万分。国外的战火尚未平息,国内的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教育被当做是一种国家调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用来解决各种社会矛盾。”②学校教育尤为重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国家政治和教育的紧密结合达到了高峰。

殊不知,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对于科学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抑或过多的强调学校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许多有识之士发现了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时的美国教育迫切的想要培养出色的科学家,可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便是发现未知,也就是创新。音乐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显然,美国一部分科学家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自发地参加坦格伍德研讨会,各抒己见,对音乐教育的现状、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坦格伍德会议在美国教育史上首次把音乐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二、改革过程中的外部组织力量

在改革发生的过程中,我们时常能看到音乐学者、专业音乐家们活跃的身影。他们是最关心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发起人和受益人,改革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或许我们不能说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他们以另一种方式一直存在于美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历史舞台上。那就是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成立于1907年,原名为音乐督学全国大会。它是一个民间的非盈利性的专业组织,成员包括一切与学校音乐教育发生联系并有志于这个事业的人士,且所有成员均是自愿参加。可以说,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是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直接组织领导机构,在美国音乐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回首过去,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作为核心机构倡导、计划、实施了众多音乐教育活动和大事件,掀起了一波波美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在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的争取下,“当代音乐计划”(Contemporary Music Project)得以实施,使“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实践中得以产生和完善。1967年,“坦格伍德会议”的召开是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根据音乐教育多样化发展实施的另一项重大举措,会议生成了八项原则,提出了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具体发展要求,又称《坦格伍德宣言》。到了20世纪末,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东奔西走,最终促成了官方文件《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音乐”首次成为了美国国家法定的学校核心课程③。1994年,《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就此诞生。1999年大会举办了以“未来音乐教育”为主题的“豪斯莱特研讨会”,并于2000年公布了会议成果《2020视野》,勾画了美国音乐教育的新世纪前景。

可以说,坦格伍德研讨会是一个起点,以“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为代表的音乐教育界在此之后几十年里走上了一条目的清晰、方向明确的道路。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也见证了美国跨世纪的音乐教育改革运动。

三、结语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与功能的认识并不协调一致。我想,认知理解能力的差异根本就不是主要原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音乐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教育背景……音乐教育的历史其实是一个不断为自身命运而抗争的历史。”④

历史上任何改革皆是如此,音乐教育的前进也必然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每一次改革都不是凭空发生的,在之前肯定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潜伏期”。面对不同的社会背景,我们首先要抓住改革发生的原因,对症下药,目标明确,才不会走上弯路。在20世纪下半叶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历程中,我们看到了智慧、力量和无限可能性。但每一次改革都不是几个人或者几个团体就能完成的,要有社会各界的力量,会议才能顺利地召开、活动才能成功地举办、思想才能汇聚在一起。从坦格伍德研讨会来看,每位参与者的不同身份都象征着社会上每一个领域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正是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才把美国的音乐教育带向了多元的、发展的新时代。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交叉·融合·共生——跨学科视域下的中国音乐教育研究,项目编号:KYLX_1006。

注释:

①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傅林:《当代美国教育改革的社会机制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形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3页。

③刘沛:《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概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89页。

④郭声健:《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页。

参考文献:

[1]刘沛.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傅林.当代美国教育改革的社会机制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形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郭声健.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英]戈登·考克斯,罗宾·史蒂文斯.音乐教育的起源和创立: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科的跨文化历史研究[M].窦红梅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乔晓冬,管建华.美国音乐教育的划时代文献——坦格尔伍德宣言[J].中国音乐教育,1989,(05).

[6]刘沛.世纪之交的美国音乐教育战略——《豪斯赖特宣言》: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J].中国音乐学,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