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舞蹈演员舞台表现力的提高

2016-05-30陈利敏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关键词:舞蹈演员提高

陈利敏

摘要:舞蹈作品需要借助于舞台及舞蹈演员的表现来呈现,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对于舞蹈作品内容及内在情感的诠释具有重要的作用。舞蹈演员舞台表现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旨在分析舞台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并寻求和探析提高舞蹈演员舞台表现力的有效方法,以更好的诠释舞蹈作品。

关键词:舞蹈演员 舞台表现力 提高

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其二度创作非常重要。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力是舞者综合素养的体现,较高的舞台表现力可以提升作品内涵,完美演绎作品。一定程度上来说,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的高低决定了舞蹈作品的成败。

一、“舞台表现力”的界定

舞蹈表现力是指舞者能够充分体现角色并将作品中的内容与情感进行完美展现的能力。其包含有多个层面,演员的基本功、面部表情、音乐感知力与领悟力、音乐表现方式、心理素质等等。由此可见,舞蹈表现力主要关乎舞蹈演员的基本舞蹈素养与音乐素养。

舞者的舞台表现力主要通过舞蹈动作和情感两方面来表现。在对舞者进行舞台表现力的训练过程中,应该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规划与训练。具有丰富舞台表现力的舞者首先会对舞蹈作品进行好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好地演绎舞蹈动作,将作品中的情感与舞蹈动作进行融合。此时的舞蹈动作包括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的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和肢体动作等,使这些肢体语言符合作品的内容情境,才能够赋予作品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二、舞蹈演员舞蹈舞台表现力的影响因素

(一)舞者主观因素

首先,舞蹈演员自身的先天素质差异对舞台表现力的高低有重要影响。通常父母是舞蹈演员的舞者,舞台表现力会比常人突出。其次,舞蹈演员舞台表现力的高低与其热爱艺术的程度有很大的关联。舞蹈演员对于舞蹈应具备很高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不然即便具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也不能表现出舞蹈的灵魂。再次,舞者心理素质的高低对于舞台表现力有直接的关联。心理素质强的舞者在舞台上往往会超常发挥,心理素质弱的舞者,在上台表演前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急躁等,使舞台表演效果大打折扣。另外,舞者的综合艺术素养如音乐感悟能力与音乐表现力等均能够影响其舞台表现力。

(二)客观环境因素

首先,社会生活环境对舞蹈演员的舞蹈表现力的影响巨大。如舞者的生活圈或是朋友圈中大多是喜爱舞蹈或是喜欢表演,并且是舞台表现力极好的人,那么舞者会在与朋友日常生活的接触中,不断提高其舞台表现力。反之,舞者的表演天分便会被遏制。其次,舞者的教育学习环境对舞者舞蹈表现力的影响是直接而重大的。大部分舞者所受到的舞蹈教育及基本的舞蹈训练是在学校中完成。因此,舞者舞蹈水平的高低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学校教学设施好坏和学习氛围优劣等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客观因素会极大的影响到舞者的舞台表现力。

三、提高舞蹈演员舞台表现力的途径

(一)增强表演意识

舞者的表演意识是当舞者在进行表演时,对表演所产生的理解与认识。表演意识与舞者的感觉与思维等各种心理因素有直接关系。舞者表演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对舞者表演意识的训练过程中,同样应该注重舞者想象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在表演意识的训练中,可即兴给舞者一个主题,使舞者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运用多种思维去编排动作,构思作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比较容易培养舞者的思维能力与表达力,使舞者学会运用舞蹈语言进行舞蹈作品的诠释。总之,舞者应明确舞蹈的诠释不仅仅只是将作品机械的展现,更应该赋予作品灵性。只讲求技巧的舞蹈作品不是一个好的作品,只有充满生机与情感的作品才能称之为好的作品。

(二)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强化锻炼,对于提高舞者舞台表现力是极为关键的。在对舞者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过程中,可以对舞者进行一些舞台模拟训练,模拟过程中让其他舞者扮演观众,老师做评委,给舞者搭建一个较为真实的舞台氛围,让舞者在此种氛围中进行平时训练或进行舞台表演。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舞者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过程中舞者的自我调节更为重要。每次上台演出前,舞者应该心态放平,不必太过于注重结果,保持一颗平常心将平时的训练呈现在舞台上即可。在演出前,舞者可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适当调整自己紧张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呼吸,使呼吸有节奏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紧张程度。

(三)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

首先,加强肢体动作能力的训练。肢体动作能力的训练可看做是提高舞者舞台表现力的基础。稳健的基本功需要持久的训练才能够完成,其训练的方式需要根据舞者的自身素质循序渐进的进行。其次,加强情感表达能力的训练。舞蹈作品的整体构成是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与情感的投入相结合而完成的。舞者在肢体能力训练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情感领悟力和表达力的提高,只有二者结合舞者才能演绎出富有情感深入人心的作品。

(四)培养音乐感知力与想象力

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音乐的伴随,舞者在舞蹈动作形成之前,应该充分地感受音乐,掌握音乐的情绪与情感基调,同时发挥想象理解音乐,这一过程对于舞者诠释舞蹈有重要影响。因此,舞者舞台表现力的提高离不开其音乐素养的提高。首先,培养舞者的音乐感知力。舞者应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包括音乐本体形态、曲式结构、旋律和声走向等等,多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与创作者的创作风格等,提高音乐感知力。其次,培养音乐想象力。音乐可以给予舞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与发挥空间,使舞者的灵感得以激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舞者的表演欲望,使舞者能够投入到作品中,进而能够仔细揣摩作品中的角色,将自身融入到作品中去,形神兼备的将作品呈现在舞台之上。较强的音乐感知力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会突破时空的限制,赋予舞蹈表演更多崭新的元素,使表演形式更加丰富,更具新奇性,并且更具吸引力,同时也赋予舞蹈作品不同的意义。

(五)提升文化素养

舞蹈是一种身体文化,舞蹈作品也只有被赋予了文化的内涵才有其表达的灵魂和价值。舞者作为舞蹈作品的诠释者,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才能不断提高舞台表演能力,甚至提高自身品格。2009年男子藏族群舞《翻身农奴把歌唱》获得极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舞蹈演员在投入该舞蹈作品动作训练之前首先进行了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演员从大量资料中了解藏族历史文化,获得文化理解和认同,进而观察分析和用心体验被压迫农奴的心历路程,以至从身心到情感上完全进入角色。可见,重视提升舞者的文化素养对提高舞者的舞台表现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对舞者进行舞台表现力训练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在情感带动下的面部表情的训练。面部表情会始终贯穿在舞蹈表演中,观众会在舞者的面部表情中了解到作品情绪的变化。舞者的眼神是表现舞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是舞蹈灵魂所在。因此,当舞者的舞台表现力训练到一定程度后,应该注重运用赋予舞台表现力与感染力的肢体语言将作品中的情感呈现在舞台之上,与观众进行情感沟通,使作品中的情感深入人心,这是每一位舞者需要追求的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一个具有较强舞台艺术表现力的舞蹈演员,在具有正确的表演意识、扎实的舞蹈功底、较强的音乐控制力和较强的心理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演绎出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感人舞蹈作品。舞台表现力的培养是成就专业舞蹈演员的基础所在,是舞蹈演员演艺生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是单一的训练,更不是一劳永逸的训练,需要每一个舞者的长期坚持努力。

参考文献:

[1]胡晓旭.试论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

[2]王国卿.刍议舞蹈演员的舞台素质及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2,(13).

[3]徐宇武.论舞蹈教学中舞台表现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2,(19).

[4]梁金海.探讨舞台演员的表现力及其具备素质[J].戏剧之家,2014,(10).

[5]白永蔚.浅谈舞台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表现[J].戏剧之家,2015,(06).

[6]杨晨玮.心理素质对于舞蹈演员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4,(19).

猜你喜欢

舞蹈演员提高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演员的角色塑造力
论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培养
试述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
关于舞蹈表演中舞蹈表演能力的作用分析
如何培养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
舞蹈演员膝关节运动损伤问题探析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