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进行速度力度训练

2016-05-30陈晓曦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关键词:力度运用速度

陈晓曦

摘要:冼星海的《黄水谣》选段是具有代表性的速度力度变化作品,基础乐科的学习不能忽视速度和力度的对比训练,为合唱以及声乐器乐的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速度 力度 运用

尽管在素质教育被不断强调的今天,音乐教育的实践者已经陆续认识到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和情感体验价值,但是关注一下国内一些主要的音乐教育刊物,其中所发表的有关视唱练耳的研究论文绝大多数还是就如何更快更好的掌握音乐表演所需知识的技能技巧的教学法进行探讨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会使音乐教育不可避免的丧失自己的独立个性。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文献例如《论视唱教学与训练中内心情感体验的作用》(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增刊),《构建视唱教学中情感表达的思维模式与方法》(黄河之声2008年09期),《试论视唱练耳中情感体验的审美性》(音乐文化2007年第5期)等等。

笔者运用了文献法、实验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法对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及表达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不仅就其传统的教学法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视唱曲的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表达方法进行了归纳和综述。通过论文的分析和研究,希望有助于视唱练耳教学的需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视唱练耳教学提供一些新的可行性想法。

音乐进行的快慢称为“速度”。速度是根据乐曲的内容、风格而定的。一般来说,欢乐、活泼、激动、兴奋的音乐常是快速的;抒情、叙述的音乐常是中速的;沉痛、悲哀、回忆的音乐则是慢速的。例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速度极快使人产生“野蜂飞舞”的情境联想,是由于音符给人的速度体验与蜜蜂给人的速度体验在听觉上产生一定关联的对应关系。

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叫做“力度”。力度的变幻无穷是人们情感无穷变幻最恰当的表现。音结构完全相同的曲子,以不同的力度进行演奏就会获得戏剧性的变化。强力度的音乐色彩明亮、开朗,常用来表现激动的情感;弱力度的音乐色彩柔和、黯淡,常用来表现平稳的情感。任何具有表现力的音乐都包含着丰富而又细腻的强弱变化,没有强弱变化听上去就很枯燥和平淡,很难谈得上是艺术表现力。

速度和力度对音乐形象的刻画有着密切的关系,乐曲的速度一般来说是相对稳定的,根据表现形象的不同也会变化,速度的变化带动着力度的变化,速度加快力度则加强,旋律线也会随之呈上升趋势,表现情绪的激动和紧张的气氛。速度减慢力度则减弱,旋律线呈下降的趋势,意味着情绪的缓和和松弛,这只是常见的情况,也有速度加快力度减弱旋律线下降的。不管怎样变化,音乐的速度总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欢快或者急剧的速度(急板、小快板、快板、小行板等)一般都用来表现如激流、奔跑、暴雨、活泼的舞蹈或者战斗的热烈、昂扬、粗狂的场面和各种愉快的情绪。例西贝柳斯的《芬兰颂》这部作品是芬兰民族解放斗争的象征,意味着在位于北极圈的一个小国正在为自己的生存而进行殊死的搏斗。乐曲前段用行板Andante加上ff的力度用铜管乐器奏出怒吼的主题。

慢速(柔版、慢板、广板等)一般表现悲痛、平静的倾诉、抒情、柔美、田园等等情绪。如韦伯的《魔弹射手》用四只圆号吹奏的主题,速度是Adagio,用柔和协调的音色描绘了幽静迷人的森林景致:

同样,力度在音乐中也是相当重要的,联想人们在生活中力度与表情的关系,例如高兴时的呐喊,倾诉悲痛时的时而激动时而平缓,朗诵诗歌时的慷慨激昂,就足以见得力度在音乐中的涵义了。韦伯的《魔弹射手》开始缓慢的引子部分,由轻到强的两个乐句表现疑问的色彩,立刻将人带一种神秘的境界:

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两个犹太人》中,作曲家把两幅人物肖像的印象变成了强烈对比的音乐形象:弦乐低音区严峻的大齐奏,用f的力度表现了犹太富人的傲慢凶狠。小号加弱音器颤抖的音调,用p的力度描绘出犹太穷人乞讨的可怜相。两者用力度的对比相互单独陈述,把富人的傲慢和穷人的可怜表现得惟妙惟肖。

声乐作品中的速度和力度的把握也是尤为重要,例如声乐作品《北风吹》,整首作品表现喜儿盼着爹爹回家过年的喜悦和等待的焦急心情,呈示段叙述北风吹雪花飘,情绪平稳,速度平稳中带着欢快,中句期盼爹爹回家过年,焦急的等待,所以速度稍慢下来,在慢速中带着期待的心情演唱,后段则速度稍快力度加强,因为“爹爹带回白面来,欢欢喜喜过个年”,表达一种欢快喜悦的心情。如果这首声乐作品作为一首视唱曲来学习的话,也要要求学生把握好力度和速度的对比,如果整首曲子没有这些对比,将会像白开水一样没有音乐性可言了。

视唱练耳是器乐和声乐作品提炼的旋律片段的视唱再现,要求我们不仅仅能唱准音高和节奏,还要准确把握力度和速度,力度和速度的加强和减弱是音乐情绪发展的需要,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准确把握了乐曲的速度和力度,才能更好的体会音乐情感。

我们了解了速度和力度在器乐作品和声乐作品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为了能使音乐作品栩栩如生的展现,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视唱训练中,通过我们的声音再现旋律片段时不能只顾着音高和节奏,对速度和力度的把握也要引起学生的重视。因为同样的一段旋律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趋演唱,就会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感。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改变了曲子原有的速度和力度,由于教学时间和学生能力的限制,在遇到音符较为密集的地方就突然减速演唱,这样做虽然可以理解,但是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惰性,如果老师严格的要求了速度和力度,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是完全可以做到很好,所以不能低估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一味的低要求。

上面这首视唱曲是冼星海的《黄水谣》选段,速度要求是Andante espressivo有表情的行板,由三句组成,第一句弱(1-7小节),第二句渐强(8-11小节),第三句强(12-15小节),力度是慢慢的加强,表现黄河的奔腾激流,音乐是气势磅礴的,要求学生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强弱的力度,要唱得自然流畅,第二句“水又急,浪又高”的旋律线上行,要求学生把渐强表现出来,第三句的“奔腾叫嚣如虎狼”要用强的力度,音量也要自然的加大。在学生唱个三五遍后就要按照行板的速度演唱了,也不能唱的太快,唱的太快就变味儿了,就不像黄河那么气势磅礴了,反倒像是欢快跳跃的小溪流。所以说我们要按照视唱曲规定的原有的速度和力度去感受音乐。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就达不到视唱练耳专业的本身的目标,不能表现音乐的情绪,学生就不能体会到乐曲应有的情感,提高乐感是很难的。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把速度力度运用到作品中去,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提高。希望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视唱练耳课程的进步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猜你喜欢

力度运用速度
行驶速度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速度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