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社会舞蹈的发展

2016-05-30侯丽娟张以萌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族舞蹈多元化

侯丽娟 张以萌

摘要:在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中国的社会舞蹈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社会舞蹈的形式与内涵不断丰富,传统民族舞蹈会面对民族属性逐渐淡化和断裂错位的危险,要发挥社会舞蹈的民族特色,要实现各民族文化理性共融,显示出社会舞蹈的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多元化 社会舞蹈 民族舞蹈

1987 年,“社会舞蹈”概念在中国被提出于,一种以舞蹈文化的群体创造为内涵,以舞蹈文化活动为基本形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为前提的舞蹈文化活动和现象,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舞蹈特色都蕴含其中。社会舞蹈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浓郁的民族性,作为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承传统民族舞蹈文化的责任。当前世界文化快速传播,社会舞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在社会舞蹈内涵与形式不断丰富的同时,社会舞蹈传统民族属性面临慢慢淡化危险。

一、中国社会舞蹈内容和形式多元化

社会舞蹈在新时期的文化经济发展推动下传播方式、文化内涵和类别属性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一)多元化的类别属性。社会舞蹈的表现形式和种类非常多样,尤其是新时期可以接受各种文化冲击,结合时代文化气息,展现出舞蹈新的审美特征。社会舞蹈的民族性、社会性和娱乐性等不断加强。当前社会舞蹈主要形式有两种,农村的民俗舞蹈和城市的广场舞,而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习俗舞蹈也在不断受到文化侵染,各种祭祀和节日庆典的民俗活动舞蹈逐渐减少,乡土气息的民间习俗的舞蹈淡出农村生活,在城市广场舞中民族特色的舞蹈不断丰富内容,逐渐多样化的发展,尤其是秧歌、舞狮子、锣鼓队等原有素材植入于城市的广场舞,在社区、公园等大型广场等不断活跃。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国际时尚流行舞蹈的不断涌入。“街舞”“踢踏舞”“国标舞”等国际流行舞蹈在20世纪末不断涌入中国,一些培训和商业表演都不断发展成熟,给城市生活带来了勃勃生机。

(二) 多元化的文化内涵。社会舞蹈是一种以社会文化意识为内核的艺术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具有与时代精神结合的文化状态。随着社会舞蹈群体的多层次发展,内涵也不断丰富,在新文化意识引领下,社会舞蹈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但是目前原生态舞蹈文化被激活,尤其是当传统民族文化面临失传的危机情况下,“原生态”一词在社会舞蹈中也受人们关注,原生态舞蹈是一种意义最为纯粹的社会舞蹈,未经过加工和处理的舞蹈文化。全球化发展,在思想、文化和科技的许多领域都渗透着经济学的观念,文化全球化意味着舞蹈文化也会在国家与民族间融合。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风格的舞蹈文化形成了混搭形态,与中国城市舞蹈文化融汇也达到了一定的层面。

(三)多元化的传播空间。当代大众传播媒介不断升级,对于经济文化的快速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社会舞蹈在乡村、景区和剧场等地都在不断传播,电视、网络和音像等把社会舞蹈的发展传入了普通百姓中。社会上各种服务机构、培训机构都扩大了社会舞蹈的传播空间。

二、社会舞蹈中民族特色的缺失

我国社会舞蹈经过多年的文化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其传统文化格局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城市与乡村,中西方文化间的冲突与碰撞,传统文化理念从根本上受到了冲击。当社会各类人群不断参与社会舞蹈互融过程中,传统民族特色不断淡出。城市广场舞不断发展和扩张,导致社会舞蹈中的民族特色迅速消减。很多民间的舞狮子、扭秧歌等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在大的社会环境中被环境所改变,乡村文化主题大量流失,而一些中国传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宗教信仰也逐步被瓦解。城市文化在现代传媒的广泛传播下,越来越吸引众多民众,农民也加入到迪厅、卡拉OK厅等城市的文化娱乐形式中寻找自己情感的寄托。很多现代年轻人都不喜欢传统民族舞蹈,所以民族舞蹈面临着失传和青黄不接的境地。

伴随着文化全球化,当今社会舞蹈与时俱进的呈现出多样性,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在此凸现出来。但是当排除了闭关自守的保护膜,本土特色的矛盾就出现了,中西文化互相学习,互相渗透,中国社会舞蹈的民族特色在历史潮流中不断弱化。尤其是当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反差的时候,西方文化入侵,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开放的环境中前进艰难。年青一代的文化价值在潮流中迷失,就比如曾经风靡中国的霹雳舞,经过中国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成为竞技街舞的趋势,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社会舞蹈中较为特殊的一种舞蹈形式是旅游舞蹈,旅游舞蹈在产业经济大潮中跟随着旅游开发的热潮,与旅游餐饮、交通、住宿等一同构成了旅游消费链,旅游舞蹈的发展为传统民间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从表演的形式到内涵也或多或少的进行了重构,符合地域发展要求的同时,在不断更新和创造。在旅游景点演出中随着观赏者的需要舞蹈形式、音乐伴奏、表演服饰的制作等都跟随者变化。由于空间时间的变化,很多民族民间舞蹈违背了传统文化活动,脱离了原有民俗舞蹈活动的范围限制,原生态的舞蹈被严重复制,成为伪民俗文化,损害了民俗文化和社会舞蹈的健康发展。

三、社会舞蹈多元化发展的建议

中国的社会舞蹈具有着中华民族固有的品格,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气质和观念,不管从舞蹈的舞姿、神韵、动律、形态都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类型无法避免的融合一起,社会舞蹈多元化进程必然伴随着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一) 社会舞蹈时代性发展。文化艺术是伴随着的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具有历史特征的社会舞蹈艺术,也会随着新时期信息化发展而不断创新。尤其是当前全球化的发展,文化艺术互相学习,呈现出知识的共融性。社会舞蹈也在时代发展中与国际化接轨,建立多元文化。在传承着中西文化的同时,也连接着现代与传统精神。社会舞蹈在坚持本土文化的同时,以强大的传统文化精神和整合能力固守着民族的根脉。社会舞蹈可以敞开胸怀广泛接受新精神、新思想和新经验。打破传统文化枷锁,在社会文化舞蹈共融中发展。尊重舞蹈艺术发展的时代性更能促进社会舞蹈的发展。

(二)强化社会舞蹈民族审美和文化心理。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思想心理,文化传统与社会活动的表达渗透着人类心理活动。舞蹈审美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随着历史发展,舞蹈风格、形态、韵律等形式因素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人们的传统文化心理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开始转变,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艺术观点和艺术式样纷纭迭出日益呈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我国社会舞蹈在不同地域和民间繁多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舞蹈在审美心理上以一种含蓄的美为文化标识。强化民族舞蹈审美意识与文化心理,要强调审美的自律性,在社会舞蹈发展中,更应该重视传统舞蹈的民族文化精神。强化民族舞蹈审美意识与文化心理,可以通过舞蹈艺术家们的创作自觉和引导、教育的普及最终得以实现。

总之,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舞蹈所面对的文化影响大大加强,社会舞蹈多元化在时代性和社会多种文化融合中发展。在保护好社会舞蹈的民族性的同时,可以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让社会舞蹈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冯碧华.社会舞蹈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2]许锐.传承与变异 互动与创新——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之审美流变与现时发展[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杨青瑶.谈舞蹈艺术表演的主体——舞蹈演员的表现力提升[J].大众文艺,2012,(12).

[4]王克芬.多元荟萃归根中华——敦煌舞蹈壁画研究[J].敦煌研究,2005,(03).

作者简介:

[1]侯丽娟: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民族舞蹈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与生灵共舞
民族舞蹈的特点与民族韵味分析
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