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舞蹈活动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016-05-30侯丽娟徐雨婷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关键词:调节心理健康

侯丽娟 徐雨婷

摘要:由于生活、学习的压力不断的增大,许多大学生处于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目前,很多高校都对提高大学生素质艺术教育开展了很多的艺术类通识课程,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艺术活动使大学生们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和释放,从而改善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舞蹈艺术的心理治疗分析来诠释这一心理治疗的成果。

关键词:舞蹈活动 心理健康 心理治疗学 调节

在我们当今的大学校园中,由于生活、学习的压力不断的增大,许多大学生处于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他们会出现性格孤僻、情绪抑郁等行为现象。目前,很多高校都对提高大学生素质艺术教育开展了很多的艺术类通识课程,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艺术活动使大学生们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和释放,从而改善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的问题。从各种艺术活动实践中,运用舞蹈艺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得到了很大的效果,大量的研究表现,在大学校园中开展舞蹈教育活动,可以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问题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并且可以让大学生强身健体,提高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我们这里所指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通常我们所理解的精神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的疾病,它是介于正常与病变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这种亚健康状态的引发原因很多,或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无法适应;或因为处于青春期时的情感困扰;或因为学习、就业等压力的增强都可能让大学生们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在这里,我们主要是对这种亚健康状态的具体表现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自卑与孤独。自卑的形成是对自己的成绩缺乏认同感,常常将自己的不足不断扩大,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对自己不好的评价很敏感,有时甚至把别人无关的话也当成是对自己的评价,由于经常对自我的否定,而对自我产生怀疑,从而情绪会经常低落,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沟通和排解就会发展成为自我孤独,不愿与人交流,自我封闭。虽然这种自我封闭的行为会暂时让自己有一种安全感,但这种自卑与孤独会让大学生的社交能力降低甚至会成为一种交流障碍。

(二)抑郁与发怒。在现今的大学校园中,经常会一些学生会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这种情绪性的病变也是大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健康问题。抑郁可分为短期抑郁和长期抑郁,短期抑郁会由某一事件或人突然引起,但经过自己内心的压力释放,可以逐渐缓解、消失。而长期抑郁,是当抑郁产生之后,自我无法通过内在排遣进行缓解,慢慢变成了一种生活常态,它的主要表现为经常情绪低落、没有主要兴趣,进一步会伴有反应迟缓,语言表达不清楚,有时会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这种抑郁的继续发展就会变为不能有效的控制发怒,也会伴有失眠,甚至会危害自己或他人的身体健康等现象。

(三)焦虑与恐惧。焦虑和恐惧也是现今大学生中心理亚健康常见现象,它多数来源于对学习、生活和未来面对社会和工作的一种心理压力。由于有些大学生的心理缓解能力不够,思虑较多,更是对大学的生活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当生活环境的实然改变,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就会产生焦虑,当焦虑处于一种较长时间的反应时,就会时常表现为精神过分的紧张,没有安全感,而焦虑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会变为恐惧,会惧怕与人交谈,甚至还会有身体不适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心速过快等现象。

二、舞蹈活动具有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艺术心理治疗学,是心理治疗学的一个分支,虽然在我国这种治疗学的引入时间还不长,并且它所影响的范围也远没有传统心理治疗学广,但却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心理治疗学。李璞民教授曾在其《心理学与艺术》一书中论述到:“舞蹈艺术活动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具有强身健康之功效,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手段。”在之前,我们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特征,从这几咱表现产生原因中,也不难发现多数是由生活环境的改变、青春期的情感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等不能及时排遣,使得心理不能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反而自我封闭,不进行正常人际交往,使得这种心理健康问题日渐严重。之所以进行舞蹈活动来进行是因为有其三种原因:其一,舞蹈是一种美的艺术实践活动,它需要与音乐配合,而音乐又是陶冶人心灵最好的一种手段,通过不同类型的音乐和旋律,进行舞蹈实践活动可以或多或少的进行音乐美感的欣赏,当适当的音乐与其情绪相遇时,就会像遇到一会朋友,将内心不愿与人的情感进行交流与排解,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舒缓情绪的作用。除此之外,在舞蹈过程中还要以其肢体来表现舞蹈中的人(事)物,就这要求大学生要具有对事物的一种观察力,通过对其事物的模仿可以直接影响他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理解,从而改善大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价值观,实现心理调节的过程。其二,舞蹈实践活动需要人的肢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内心焦虑的情绪,而舞蹈运动是结合着有序的律动进行运动,这种运动有别于体育运动的高强度、单调的运动,而是可以随着内心的情感结合着音乐的律动随心所欲的进行,通过舞蹈的举手、投足,感受着艺术的美感,这样就可以将身体与心理很好的有机结合在一起,起到了对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起到了开阔心胸的作用。其三,在舞蹈实践中,可适当的排演一些双人舞、群舞等不同形式的舞蹈。这些舞蹈形式除了需要与音乐和舞蹈动作本身要协调一致之外,还要与人相沟通进行舞蹈排演,这种形式不是一个人的表现,而是要以一个整体的舞蹈为中心进行展示,这就需要人与人之间要有相互的沟通,只有达到心有灵犀,才能将舞蹈表现得完美,在整个的排演、展示的过程中就会提高大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不仅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并且可以提升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感。

舞蹈实践活动除上述的三方面可以起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节作用之外,舞蹈艺术的不同类型也会对其心理健康的调节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一种类型为古典舞类型,这一类型的舞蹈是对中国传统戏曲舞蹈、文学作品以及古玩字画等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后所形成的舞蹈,其优美的舞姿使其具有传统性和古典性,让表演者通过舞蹈这一媒介提高其艺术修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其自信心与表现力。此类舞蹈对性格有些内向的、缺乏自信的学生具有很明显的心理调节的作用。第二种类型为民族民间舞蹈类型,这一类型的舞蹈是对中国各民族和各地区具有明显特征的舞蹈进行整理、完善后所形成的一套舞蹈体系,它不仅仅是对各民族和各地区舞蹈的一种单纯性的模仿,还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丰富的艺术加工,所以在学习和实践马族民间舞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了解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经济,还要了解他们的历史、生活背景以及生活环境等问题,在进行各方面的学习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这一类型的舞蹈对性格比较急躁或因感情问题而需要调整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第三种类型为现代舞类型,这一类型的舞蹈更容易被现代的大学生所接受和学习,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现代气息,而且这一类型舞蹈还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并且与大学生的生活和文化也是最为接近的,所以这一类型的舞蹈实践活动开展较为广泛,其内容也更为丰富和广泛,它要求舞蹈者对舞蹈要有更直接的表现,所以就要求学生们要有一种“真实”的情感来面对和展现其舞蹈内容及其表现的事物和情节,这也就要求实践的学生在舞蹈过程中情绪的释放更为真切,它是三种类型舞蹈最具有影响力的舞种,但同时,由于它要求舞者的情感的直接宣泄,只适合焦虑、抑郁、发怒等问题学生实践,而对于具有自卑和孤独感的学生,反而会增加其内心的不安和不确定性,会有其适得其反的后果。所以,我们在运用舞蹈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调节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运用适合的舞蹈类型对其进行心理调节,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璞民.心理学与艺术[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1]侯丽娟: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调节心理健康
方便调节的课桌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