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音乐风格差异研究

2016-05-30华芷晗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差异性

华芷晗

摘要: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文景观,在音乐方面也产生了风格的差异性。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比较中西方音乐的差异性,中国的音乐风格较为感性、意蕴深远;而西方的音乐风格较为理性、音乐逻辑性强、气势磅礴。第二部分分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地理环境、社会文化、民族性格、表达方式、演奏乐器等多方面的因素。第三部分阐述了比较中西方音乐差异的意义,不是为了比较出二者的高低优劣之分,而是希望二者相互取长补短,以创作出优美的乐章!

关键词:中国音乐 西方音乐 音乐风格 差异性

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区域空间内产生了不同的人文景观,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底蕴,音乐亦是如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一、中国音乐风格

中国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夏、商、西周时就已经产生,因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音乐如同于语言,也是由一定的要素所组成的。中国音乐风格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形态系统,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音调、音色等;二是内涵系统,包括思维方式、意境、表达的感情等。在欣赏中国音乐时应该将两个系统统一起来,通过旋律、节奏的起伏变化来感受音乐中的感情变化。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线条

中国的乐器主要是吹奏和弹奏,音乐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为线状,讲究的是循序渐进,慢慢将听者带入意境。通过旋律、节奏、节拍等的高音变化来渲染低音内容,修饰性较弱;同时旋律一般为五声调式,长短音之间的高低旋律配合,使曲子自然流畅而动人婉转。

(二)音乐语言

由于中国音乐风格较为感性、委婉,采用线条的表达方式,而且讲究口头传授。一代代音乐艺术家通过演绎经典曲目使其得以继承与延续,因此音乐语言形式较为丰富、随性、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这种灵活的音乐语言上加入创作者的个人理解,使得音乐旋律与音乐语言更加流畅的融合在一起。换句话说就是中国音乐语言并不拘泥于辞藻的华美程度与句式的复杂程度。

(三)意境

千百年来,中国的诗词歌赋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最终所追求的都是意境,通过写意的方式来表达真实的内心感受。意境就是虚实结合,所吹奏或弹奏的音乐看似描述的是春风得意的勃勃生机的景象,实则是通过客观事物的描述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或是对某种希望的寄托。在各种乐器的配合下,加之演奏者对音乐的自我感悟,以及听者的遐想才能达到中国音乐的意境,其主体不在于形而在于意。因此,中国有个成语“弦外之音”,说的就是意境的揣摩,这也反映出中国音乐的含蓄性。

(四)和谐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处世之道还是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这里的“和谐”不仅指琴瑟之音与意境表达之间的一致,也指不同乐器演奏和声的和谐。中国绝大多数音乐作品中,不同乐器之间通过高低旋律、长短旋律、变奏等手法来表现音乐的起伏变化,增强了音乐的立体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此外,音乐表演者的阴柔与阳刚的平衡统一,也是和谐的重要体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中国音乐的独特风格与美妙意境。

二、西方音乐风格

西方音乐的历史要短于中国音乐历史,但即使发展历史短,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气势磅礴、注重理性、立体感强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调

复调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独立的、有一定规律的旋律叠加在一起,这与中国的线条式表达不同。西方音乐的演奏乐器以打击乐为主,通过复调的方式层层加强、层层相扣,使音调较为紧凑且节奏感强,容易调动听众的情绪。这一点很好地解释了西方音乐气势磅礴、立体感强的原因。

(二)和谐

西方音乐的和谐与中国音乐的和谐有异曲同工之处。由于西方音乐的节奏、旋律往往富有规律性、对称性,所以整个曲调上比较规整,且韵律性强。每首曲子都有一个主旋律,其他乐器均属于伴奏,旋律与伴奏虽相互独立,但地位都同等重要,既相互分离互不渲染,但又不协调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立体感强、情感表达直接的和谐音乐,容易感染观众,引起听众的共鸣。

(三)和声

由于西方音乐使用复调来渲染气氛、来改变曲调,因此,和声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和声的主要用途也是增强音乐的立体感与饱满感。和声有横向、纵向之分,横向就是和弦之间的启承衔接;纵向就是不同音的叠加。通过这种横向、纵向的和声方式来表达抑扬、浓淡的感情,以起到分乐段、终止乐曲的作用。从和声的表达手法可以看出西方音乐较为理性,以主旋律贯穿始终,富有音乐逻辑性,它并不是随意地进行叠加,二是有一定的规矩、规律与节奏,最终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较为真实、深刻,比较注重形。

西方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等不同时期,因此西方音乐史汲取了不同时期的优秀表达手法。如融合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半音旋律手法,能够极好地渲染气氛、调动听众的热情。

(四)音乐语言

由于西方的音乐风格具有理性的特点,音乐语言、旋律等表达方式有着严格的一套规矩,因此西方的音乐语言不同于中国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同时通过不断地解释经典来使音乐得以传承,这就造就了西方音乐语言的严谨与规范,比较注重形式,缺乏中国音乐语言所特有的灵活的语言风格。

三、中西方音乐风格差异的原因分析

中西方音乐风格的差异性较为明显,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差异性的存在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文化背景差异

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黄土土壤肥沃又有河水的灌溉,人们从事农业劳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成了长期以来的与世隔绝,在这种稳定的环境下逐渐形成了稳定的陆地文明。中国人的保守与封闭不仅表现在农业生产方式上,还表现在与世无争的为人处世态度上。因此,中国音乐的表达较为委婉、含蓄,通过写意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西方文明则发源于古希腊、古罗马,航运发达,人员、物资之间的交流较为频繁;且由于权利争夺等原因造成的社会混乱,促使人们逐渐形成了开放、进取、灵活的海洋文明,造就了西方人勇于冒险、敢于变革的性格。因此,在音乐表达方面较为大胆、气势恢宏,能够吸纳不同时期的优秀表现手法,进而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二)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的思想较为封闭,一切事情追求的是“马马虎虎”,因此在为人处世方面比较含蓄、谦卑、忍让,民族性格比较柔和,表现在音乐方面就是“意境表达”。通过感性的理解与客观事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常常是借景抒情或是借物喻人。

西方人的思想较为开放,敢于标新立异,凡事追求一个标准,因此理性思维较为明显,民族性格外向,表现在音乐方面就是注重形式,通过复调的表现手法营造恢弘的气势来表达感情的悲喜转变。

(三)演奏乐器的差异

中国以吹奏和弹奏为主,主要的演奏乐器有古筝、古琴、琵琶、笛子、箫等,讲究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意境,慢慢将听众带入到意境之中,比较耐人寻味。西方以击打为主,主要的演奏乐器有架子鼓、三角铁等,节奏感明显,容易感染听众使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音乐之中。

四、中西音乐风格差异的意义

通过上述关于中西音乐风格差异的对比发现,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产生了文化的差异进而造成了表达方式的差异和演奏乐器的差异。尽管各自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但是在追求和谐和意境美方面却有着相似之处。我们常说艺术无国界,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是要比出高低优劣,而是希望两种风格迥异的音乐互相交流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美妙的音乐。然而,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需要因地制宜,在取与舍、变与不变之间实现完美的融合!

五、结语

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作中所创造的,又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不断的演进最终形成了稳定的、独特的音乐风格。中西方音乐风格由于受到了地理环境、文化思想、表达方式、审美观念、演奏乐器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中国的音乐风格比较委婉,注重写意轻形式,较为感性;而西方音乐风格气势磅礴、立体感强,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较为理性。通过比较中西方音乐的差异并不是为了比较两者的高低优劣,而是希望二者之间互相学习各取所长,创造出更多地优美乐章!

参考文献:

[1]王一冰.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风格差异研究[J].北极光,2015,(09).

[2]蔡同庆.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J].音乐大观,2014,(12).

[3]张帆.浅析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风格差异[J].才智,2010,(04).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差异性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流行演唱教学中音乐风格的引导及培养方法
别具一格的“美国式”音乐风格——浅析约翰·科里亚诺《第三交响曲“大竞技场“》的创作思维
意拳与形意拳的差异性研究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