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创作和演奏分析

2016-05-30徐琦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徐琦

摘要: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是何占豪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创作出的一部佳作。作品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创造性的融入了众多西方音乐因素,使作品呈现出了中西合璧的特色,堪称是当代古筝协奏曲中的一颗珍珠。鉴于此,本文从何占豪创作这部作品的背景谈起,并对作品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欣赏和演奏这部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古筝协奏曲 《临安遗恨》 创作和演奏 分析解读

一、何占豪和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

何占豪,中国当代著名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其创作领域十分广泛,除了与陈钢合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之外,其曾先后创作和改编了几十首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具体到古筝创作来说,自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创作者理念的革新和古筝形制方面的变化,古筝创作也更加丰富和多元。以80年代初李焕之创作的《汨罗江幻想曲》为开端,古筝多年来创作沉寂的局面被打破,很多作曲家都加入了古筝创作的行列,先后涌现出了多部佳作。何占豪也是其中的一位,他在一些音乐活动中,深刻感受了民间音乐的巨大魅力和一些海外华人对民间音乐的喜爱,并逐渐树立起了“民族音乐现代化”的理念和追求,以二胡和古筝为主要对象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先后创作和改编了《赛马》《临安遗恨》《西楚霸王》《孔雀东南飞》等一系列佳作。特别是《临安遗恨》,自作品诞生之后,就获得了业内外人士的普遍认可,作品情感真挚,技法创新,有着极具震撼力的音乐效果,多次让演奏者和欣赏者潸然泪下,并先后获得了多个奖项,堪称是中国当代古筝曲中的代表之作。

二、《临安遗恨》的创作特点分析

《临安遗恨》原素材为传统乐曲《满江红》,主要表现对象是抗金英雄岳飞。由于遭到了奸人陷害,岳飞只能含冤而死。在去往刑场的前夜,他将自己心中的积郁全部抒发了出来,包含对国家社稷的担忧,对奸臣当道的愤恨,对报国无门的无奈,对家人生活的挂念等等,最终只留下了千古遗恨和那首流传百世的《满江红》。具体音乐分析如下。

整个作品采用了ABCA'的复三部曲式,虽然从外表看来,这是一种典型的西方曲式,但是在具体变化发展中,却仍然延续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主题呈现和变奏的手法,按照起、承、转、合的顺序有序向前发展。

A段是一个引子部分,先是由钢琴以强有力的和弦刮奏,渲染出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曲的情感表现打下了基调。然后是古筝的出现,一开始的节奏十分舒缓,旋律也哀婉动听,像是主人公岳飞在追忆往昔,暗合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那种悲凉心境。随后乐曲发生了转调,钢琴再一次出现,与古筝一起突出了这种悲壮的气氛,特别是结尾处摇指的渐慢处理,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B段是一个变奏部分,主要描绘出了战场上金戈铁马、刀光剑影壮烈场面。其特点在于有一条隐藏的旋律线,使满江红的旋律再一次变奏,生动刻画出了壮士们在沙场上浴血奋战的场景。C段是对现实的描绘,岳飞在追忆往昔之后,逐渐将思绪拉回到了现实,主题反复的变奏和展开,特别是三十二音符的刮奏,更是让主人公和观众的心情都跌到了谷底,甚至有一种绝望之感。A'段中,岳飞在临刑前展开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音色明亮而欢快。但是这种欢快情绪仅仅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在一段华彩之后,音乐再次回归到了绝望和悲凉,结束处的双摇音和上行刮奏以及最后的和弦结束,都再一次表现出了岳飞悲壮的一生,使人物形象和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既是寄托了后人对英雄情怀的追思和缅怀,也是对《满江红·怒发冲冠》全部诗句的高度概括。

三、《临安遗恨》的演奏要点分析

(一)深入了解作品

作为古筝演奏来说,其是一门二度创作,所以对作品的深入了解和体验,就成为了完美演奏的前提。具体到这首作品来说,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内容。即作品表现的是什么,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表现。作品的主人公是抗金英雄岳飞,由于遭到奸人陷害而被处死。临刑前,其将自己心中的积郁、愤恨、牵挂等多种心情予以了抒发。对此创作者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对其进行了完整的表现。只有先了解了作品讲述的是什么,才能为表现作品打好基础。如果对作品一无所知,仅照着乐谱机械的演奏,则无疑于囫囵吞枣。其次是了解作品的风格。每一首古筝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时代、文化环境下诞生的,并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而作为演奏者来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这种风格进行全面的展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首作品诞生于何占豪创作成熟时期,是其民族音乐现代化理念下的一首佳作。所谓民族音乐现代化,就是对传统民族音乐注入现代化、西方化的音乐元素,使之形成新的音乐表现力,并更加为现代人所接受和喜欢。所以在演奏这首作品时,就应该重点突出这种现代化、西方化特点。可以看出,演奏前对作品全面的分析和了解是至关重要的,对演奏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

(二)夯实演奏基础

古筝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技术。要想获得出色的演奏效果,就必须以扎实和熟练的演奏技术为基础。通过从整体到局部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作品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每一部分都有着特殊的技术需要。比如B段中,为了突出壮怀激烈的氛围,要求演奏者的指尖要具有爆发力,将每一个音都演奏的饱满、具有颗粒感。获得一种震撼效果。C段中,因为主要表现的是对往昔的追忆,所以音乐情绪上较为平静,要求演奏者要凭借自身的内心听觉能力,获得富含歌唱性的演奏效果。最后一段则主要突出一种悲愤的感情,主人公是受到陷害含冤而死,所以演奏时要表现出一定的同情色彩,带给观众以感同身受的体验。可以看出,作品对演奏技术的要求是十分全面的,要求演奏者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一个是在日常练习中始终坚持基础训练。有的演奏者认为自己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演奏水平,因此不需要再进行基础练习,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无论是多么高深、艰难的技术,都是从基本技术演变而来的,夯实基本功,就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另一个是针对作品实际的技术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前文中提到的每一段的技术要点,都要进行加强训练,为完美表现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艺术修养

作为古筝作品来说,其并不是简单的音符堆砌,而是一个文化集合体,融合了历史、社会、文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所以作为演奏者来说,只有从大文化的视角来看待作品,才能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而怎样才能树立起这种大文化视角呢?则需要以演奏者丰厚的文化修养为基础。受到历史等多种原因的影响,长期以来,古筝演奏者文化修养较低,已经成为了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与作品的实际需要有着较大的差距。以这部作品来说,第一要求演奏者要熟知岳飞抗金并被秦桧陷害的故事,以及《满江红》这首宋词。第二要求演奏者要真正领会到何占豪在作品中融入西方音乐元素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表现方式。第三要求演奏者对中国民族器乐特有的意境追求有一定的了解,追求气韵生动的演奏效果。所以演奏者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扩展知识视野,丰富文化修养,这对于演奏效果的提升和个人今后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古筝创作迎来了又一次春天,呈现出了崭新的发展面貌,从本质上丰富和创新了这门古老的艺术。诚如何占豪所言:“当代古筝一定要得到更多的改革和探索”。在这部作品中,其以传统文化为素材,通过西方音乐元素和手法的融入,塑造出了鲜明的音乐形象,带给了观众以深刻的情感体验。所以这种探索和改革是十分成功的。在今天的古筝演奏、教学和鉴赏中,面对《临安遗恨》等当代作品,要将对其创新因素的体验和表现视为一个重点所在,这些创新因素只有通过二度创作,才能彰显出其价值和意义,继而使作品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与传播。

参考文献:

[1]唐甜.浅析《临安遗恨》中的感情色彩和演奏技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9).

[2]蔡振宇.十指间挥洒男儿情怀——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J].大众文艺(理论),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