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鸟之“灵”音

2016-05-30雷雨虹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雷雨虹

摘要:梅西安,法国现代钢琴音乐史上重量级的人物。作为作曲家、鸟类学家,他的钢琴作品中使用创新的现代和声技法,使声响效果展现出类似“鸟叫”等自然声响,例如典型名作《鸟鸣集》。这种独特的音乐特性使梅西安占据法国现代钢琴音乐重要地位。在本文中,笔者选取《鸟鸣集》中第十首《岩鵣》,通过对其写作背景、审美特点、演奏手法、唱片比较四方面的研究,认识理解梅西安音乐中的特殊审美倾向,为作品演奏的实践练习提供更多可行方向。

关键词:梅西安 鸟鸣集 岩鵣 演奏手法 审美倾向

一、作曲家简介

作为一位活跃于二十世纪中期乐坛的现代音乐家,梅西安的音乐是独树一帜、另辟蹊径的。他的作品中融合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又具有深刻的理性主义思维。相较之其他采用传统十二平均律律制创作的音乐作品,在梅西安的创作中可以发现很多奇异的音乐语言,这些音乐语言组合出奇特的和声声响色彩,展示了他独特的音乐审美追求。

梅西安的音乐语言继承了很多音乐家先辈们的特征。在其年轻时期,因受到德彪西的音乐影响,建立了象征主义思维。随后,又受到瓦格纳、蒙太威尔第等人的影响,创新出全新的节奏、和声。总览作曲家作品,其作曲技法大致可以总结为:“有限移位模式”“象征主义手法”“鸟歌”“独立作曲技法”“古印度及古希腊节奏法则”。另外他的“神学虹彩”论也极富研究意义。梅西安利用这些创新音乐理论,使作品体现出独特的音乐审美倾向。其豁达的人生价值观,对宗教的虔诚崇拜,对大自然的虚心敬畏,及对鸟类的细致研究结论等等因素,也复合影响了他的作品创作。

演奏梅西安的作品,对接受传统十二平均律乐律教育的大多数演奏者是具有很大挑战的,对创作技法的认识接受是其中一方面,在演奏的实践练习中,还必须要尽可能地利用演奏者本人的审美联觉,从作品本体范围外汲取生动的声响借鉴,才能使最终的声响效果体现较为完整的作品乐思和审美倾向。

二、《鸟鸣集》简介

从人有意识以来,鸟就是一个令人类神往的生物,作为唯一一个在天空翱翔的物种,全球各地的人们,大多都羡慕鸟的自由和轻灵。中国古代即常有诗人在诗作中提到鸟儿,例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感时花溅泪,别恨鸟惊心。”(唐·杜甫)。可见,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鸟的地位就是不凡的。而在梅西安心中,鸟更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存在。

《鸟鸣集》,创作于1956至1958年间,共编写为七册共十三首,分别是:

1.阿尔卑斯山红嘴山(Le Chocard des Alpes)

2.黄鹂(Le Loriot)

3.蓝矶鵣( Le Merle bleu)

4.黑耳鹟( Le Traquet Stapazin)

5.茶枭( La Chouette Hulotte)

6.林鹨(LAlouette Lulu)

7.苇滨雀( La Rousserolle Effarvatte)

8.卡兰德莱云雀(LAlouette Calandrelle)

9.欧洲莺(La Bouscarle)

10.岩鵣(Le Merle de roche)

11.鵀(La Buse variable)

12.鹟(Le Traquet rieur)

13.大杓鹬(Le Courlis cendre)

从《鸟鸣集》的各曲名称中得知,梅西安在此作中始终围绕着法国各地的鸟类做标题音乐。梅西安称:“此作想正确地为鸟声描绘出肖像。”根据研究,在鸟鸣集中,梅西安描绘出了多达七十七种欧洲鸟类的鸣啼声。他用各种诡丽的和弦,逼真地转化着鸟类的不同啼鸣,让听众感知着像鸟类声音般灵动、巧妙音乐,构架出极富色彩的“鸟”的音乐世界。不可不说,这部作品已经带有了“具体音乐”的模式。在整部作品中,梅西安尽可能得做到了还原自然界中各种鸟声,描绘了鸟的声音的“灵”之美。

《鸟鸣集》发表演出后,在音乐界引起震动,遭遇了极具分化的议论。推崇此作的听众认为这部作品是开发法国人热烈浪漫天性的最好工具之一,其新奇的声响感受是传统音乐作品所无法给予的。反之,也有人认为这部作品过于点描化、写实化的风格,以及各种诡异的和声效果,声色联觉都是不可接受的,没有音乐的艺术美感,甚至粗俗不堪。但时至今日,这部作品还一直被各国学者流传研究,演奏家也持续灌录作品唱片。由此证明,其作品的研究和演奏是有必要性的。理解作品审美、同自身审美协调统一,让作品呈现富有饱满的声色效果,才能使作品具有旺盛的感召力。

三、《岩鵣》的独特音乐审美

《岩鵣》是《鸟鸣集》的第10首曲目,在《鸟鸣集》中是声响效果最丰富的,也是演奏技术难度最大的,各种激烈地、华彩式的段落铺成递进,形成《鸟鸣集》中最华丽的段落,集中体现了作曲家的个人作曲风格特色。具体而来有以下四种因素具体体现了作品的独特审美,即追求体现鸟叫的灵巧的美感。

(一)音符时长与休止的色彩

在此曲中,音符大多都是短促、灵巧、有力的,以素描的形式表现鸟鸣的听觉色彩。只有开头的八小节中出现了一些长音,以表现出一些背景画面色彩。

(二)力度层次的审美特点

在此曲中,从ppp到fff的力度过渡,是在古典主义时期的谱面中不可见的,即使在浪漫主义时期有这样大幅度的音量增缩,也是具有过渡段落的。而在《岩鵣》中,同《鸟鸣集》内其他作品一样,音量的变化是阶段性的,不具有柔和的渐变效果。这也是现代音乐的重要特点,符合当时的社会审美倾向,显示出现代人追求干净的审美理念。

(三)和声关系的声色效果

在这部作品中特殊的音程、和弦十分常见,体现出梅西安的独特音乐语汇。在此作中的和弦和声结构是十分独特的。部分音与音之间的倾向性关系已经完全消失殆尽,所有的音都以表现鸟鸣功能为前提,成片的不协和音程随处可见。梅西安彻底颠覆了传统音乐审美模式,完全视十二大小调调性色彩于不顾,一切音符的设立均为鸟鸣的声色画面感为主。对于当时乃至于当今的听众来说,他的作品仍旧是全新的,不可马上接受的。这需要更深层次的联觉锻炼,以及对区别于传统音乐色彩的新音乐的包容力。

(四)特殊节奏手法

在作品中,梅西安通过综合古印度古希腊的节奏手法的使用,使节奏语言产生了全新的韵律,并在此曲中占有主导地位:即“以不规则的数量单位排列配置的各种时值”“均等节拍的舍弃”“不可逆行节奏”等。首先需要看到的是,作品中是没有拍号的,听众不能以传统的节拍方式凝听此作,而是需要感受这种由特殊节奏类型象征表现出的鸟类自由的鸣啼。在作品中段,有大量的不规则五连音等,以及不协和音程的重复依音效果的音列。这些节奏型都是为鸟鸣的声色效果服务的。由此可见,梅西安在鸟歌的创作中,是占有极高的地位的。

四、《岩鵣》的可行奏法

在作品演奏中,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研究演绎。

(一)作品音乐语言的表达方面

作品同他其他的鸟歌一样,充满了灵巧的声色感的联觉描写。整篇作品都是以华彩的形式出现的,并且是全本《鸟鸣集》中最长的华彩段,音域跨越了几乎整个钢琴。作品点描式的描写出了食米鸟和猫叫鸟的叫声,音乐语言十分丰富。演奏者在演奏此曲时,应选择适当的奏法灵活体现鸟叫的特征,需要事先对词曲要求的手指力量做一定准备。作品为了表现出光彩照人的鸟鸣声,刚开始的和弦就需要强有力并毫不犹豫的下键。对于曲中的休息,是需要严格的控制的,否则就扰乱了词曲所表达的语言意境。而谱页中有大量的双手做交替和弦弹奏的音型,这时演奏者需要仔细使用指尖触键,以保证密集音列中的和弦效果。

(二)作品音乐色彩的表现方面

梅西安自认为音乐和颜色是相通的,他创立了“神学虹彩”说,并且将其运用于作品的创构中。在演奏梅西安的作品时,演奏者需要适当的锻炼自己的听觉视觉的联觉能力,即提升自己审美心理中的“通感”的敏锐度。如果演奏者可以看到梅西安作品中的色彩,那他的演奏将更加接近于梅西安所追求的审美倾向。在《岩鵣》中可以看出,梅西安对鸟类的观察是极为艺术化的,但他的音乐表现又是象征主义的,甚至可以说是素描类型的,作品通篇采用了大量的宽音域跨动的和弦,前后和弦巧妙对位以体现鸟类对鸣的声响效果,这类和弦出现时,必须加以和弦音色处理的区别,迅速改变明显不同的两种触键手法和力量使用是行之有效的。而在最后的超长跨度的三连音快速移动中,合理地运用上臂肌肉加以辅助手指运动也有利于这里明亮的声音的传送。

五、《岩鵣》著名唱片比较

一般情况下演奏岩鵣的演奏家,常常同时灌录《鸟鸣集》另外十二首作品,所以在这里直接对《鸟鸣集》的唱片版本稍微介绍。最广泛得被人所知的版本之一有以下几个:首先是由NAXOS出品的由Hakon Austbo 演奏的梅西安《鸟鸣集》,于1997年灌录(此辑并不是全部的钢琴作品);另外有NAXOS出品的由Martin Zehn同样于1997年灌录的梅西安《鸟鸣集》全集,共3CD;还有一个在中国比较流行的版本,是ACCORD出品由穆拉罗(Roger Muraro)于2000年灌录的《鸟鸣集》全集。

穆拉罗是一个法国籍钢琴演奏家,他于13岁才开始学习钢琴,并在1986年荣获柴可夫斯基大奖。虽然他并非出生于音乐世家,没有先天的音乐培养,但他经过二三十年的学习,在演奏鸟鸣集时,对梅西安作品的演绎还是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和深度。在他的演奏中,岩鵣一曲比Martin Zehn稍快,在音色对比中幅度更大,在倾听穆拉罗的版本时,笔者更能感受到梅西安与鸟儿内心世界的强烈碰撞。作为法国本土钢琴演奏家,穆拉罗的审美倾向和梅西安是更为接近的,他们都有着法兰西式的审美底蕴。法兰西民族个性是融合的,既有拉丁民族细腻,精致的生活观念,又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所支撑的思想特征。梅西安的作品有着点描式的素描感,直接得使人能联觉到鸟的声色画面中,穆拉罗生动的表现出了梅西安《鸟鸣集》的精髓,使听众可以在音乐厅中,甚至家中唱片机上就能畅快淋漓得感受鸟的灵性,缠绵与高贵。在此,笔者慎重的推荐穆拉罗演奏的《鸟鸣集》版本,虽然此版本并不是最完美精确的,但是他真挚的敲击将深刻地打动听众内心。

因篇幅所限,本文仅以《岩鵣》为例进行了作品分析,其实《鸟鸣集》中还有太多方面可做深入探究,上文仅为笔者浅见,还需继续研摩。

参考文献:

[1]姚恒璐.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2][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里斯卡.西方音乐史[M].汪启璋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杨立青.真诚 高雅 纯挚——梅西安的音乐语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4][美]加布里埃尔·杰克逊.文明与野蛮——20世纪欧洲史[M].余昌楷,李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