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惠州传统艺术文化引入中小学审美素质

2016-05-30刘辉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关键词:惠州审美中小学

刘辉

摘要:本文以惠州传统艺术文化教育为例,阐述了将地方传统艺术文化引入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从利用课堂时间教授、运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延伸教育、开辟校外“第二课堂”、营造氛围潜移默化等方面,论证了运用多种渠道将地方传统艺术文化引入中小学审美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关键词:惠州 传统艺术文化 中小学 审美 素质教育

将惠州传统艺术文化引入中小学审美素质教育,是对素质教育内容的有益补充,是对本地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利用,更是对自己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发扬。通过学习,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素质,陶冶道德情操,增加中小学生的人文艺术底蕴,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对家乡的热爱感。是一条行之有效、富有意义的教育途径。

一、将惠州传统艺术文化引入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意义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第八点是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惠州渔歌、客家山歌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艺术花园中的一颗奇葩,是智慧的惠州人在世代的辛勤劳动过程中,产生并积累下来展现给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表达了惠州人民纯真、质朴、最有时间连续性、最具活力的情感和生存观念,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符号,是内心深处最深最亲的文化情结,更是原滋原味、令人向往的审美艺术。除此之外,艺术文化的功能还是多元的。以客家山歌为例,客家人喜欢用山歌来歌唱劳动、歌唱生活、抒发情思、宣泄忧愁、鼓舞斗志。生产生活的全部内容皆可入歌,都可以成为山歌的题材,是一部在歌声中展开的生活百科全书。让中小学生学唱和欣赏客家山歌,在审美的同时,了解前人的奋斗史、生产史、情感史,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可以增加人文知识,拓展文化视野,培养美好情怀。即艺术的智育和德育功能。

让中小学生了解、学习惠州传统文化艺术、客家山歌,既是对审美素质教育的正确理解,艺术多元功能的充分发挥,又是对本族体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同时还是富有特色的文化优势的利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因而,让中小学生了解、学习惠州传统艺术文化,将其有机纳入课堂,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二、将惠州传统艺术文化纳入中小学审美素质教育课堂

面对丰厚的惠州传统艺术资源,将其引入中小学审美素质教育课堂,方式丰富多彩,渠道也多种多样。

(一)音乐课上教唱客家山歌、渔歌

在音乐课上教唱客家山歌,是让中小学生了解、学习客家山歌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对音乐教材的积极填充。人民版的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专门留有一版块叫乡土音乐,里面并没有内容,即是为各地中小学音乐教师介绍、教唱本土音乐留下空间。利用几节课或者每节课的部分时间,让学生学习、欣赏客家山歌,在保证中小学音乐开课时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无限的内容,积极扩充课堂内容含量,是事半功倍的好事,也是对方案标准第三部分第21项“各校切实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按照教学计划认真上好美术、音乐、劳动教育课”的正确诠释。同时,在那些偏远欠发达地区,把山歌、渔歌引入音乐课堂,请民间歌手到学校一展歌喉,不失为一种方便经济的方式。我们知道,民歌发之于山野,是劳动人民生产劳作时的重要放松手段。且愈是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可供娱乐的方式很少,自娱自乐的山歌就成为老百姓的主要消遣方式,山歌的水平也就愈高。因此,在这些地区,让中小学生学习山歌等民间艺术,理由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原滋原味的山歌通过教师美妙的歌喉演唱出来,或是请其中会唱的学生清新的嗓音唱出来,能一下抓住学生的心,引起他们的兴趣。其次,通过介绍山歌的艺术特点、风格、人文内涵、学习意义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山歌。意识到山歌就是身边的艺术,是自己的艺术,增加学习的信心。最后,教师可直接教,也可借用多媒体手段教,或两者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丰富:1.体验。“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2.合作。鼓励学生表演山歌剧、汉剧,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3.竞赛。客家山歌有多种对歌,形式生动活泼,可男女学生对歌、分组对歌、师生对歌等。还有学习水平的竞赛,如让学生上台演唱,分组演唱,看谁唱的好。引入竞赛机制,激励学习热情;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兴趣做社会小调查,看身边的山歌有什么特点和风格,与其他山歌的异同在哪里,山歌的种类,山歌的唱腔,与山歌有关的活动习俗等。丰富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审美教育。

(二)积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了解惠州传统艺术文化

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每天专门为孩子们留有课外活动时间。

课外活动是组织者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充分的利用好这段时间,学习惠州传统文化艺术,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加学生人文底蕴,增强对家乡的热爱感、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让课外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惠州传统艺术文化、客家文化的乐园、欣赏乐园、表现乐园、创造乐园。如前所述,课外活动可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只要有利于学生素养培养和素质拓展的人和事物,都可以请进课外活动。以音乐审美为例,让学生了解惠州传统音乐文化,可以通过学唱、欣赏、表演、创造等方式。开展形式有很多。如学唱和欣赏山歌艺术,可以教师教唱、学生教唱、教师演唱、学生演唱、请民间艺人演唱、欣赏多媒体,有条件的还可到民间采风,去音乐厅欣赏等;表演,组织学生运用客家传统表演道具和服饰,排练客家传统艺术如汉剧、小小山歌擂台赛、小小山歌创作赛、知识抢答赛等,其时,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放手让学生去干,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设计、协同合作、资料收集、节目排练、节目表演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造性,又增加了艺术素养。开设讲座,惠州艺术文化丰富博大,有书院文化、渔歌文化、“四东文化”;客家文化:山歌文化、节俗文化、建筑(民居)文化、民俗文化、家庭文化等,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请民间艺人和相关文艺工作者来校做讲座,并通过报刊杂志等读物,有条件的还可组织学生去现场参观,使学生得以亲身实地的接触传统艺术文化,增加艺术素养,增强人文底蕴。从而用行动实践方案第三部分的第20项:“重视学生体育、音乐、美术素养的培养,学生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三)开辟“第二课堂”,了解惠州传统艺术文化

“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时间有些相似,相同点在于都是“第一课堂”教学时间之外的、与“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形式和内容都丰富多样;不同点在于它的学习空间范围更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如果说课外活动主要在学校范围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则更多的在校外。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纪念馆、图书馆、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展览馆、文化馆、名人故居、剧院、文化活动中心等都是开展“第二课堂”的优良场所。了解惠州本土人文历史,了解客家文化和名人志士,组织学生去博罗缚娄国寻根之行、丰湖书院、博物馆、名人故里行、名人故居、文化艺术中心、西湖大剧院、青少年宫等等,到现场实地了解,得到生动直观的素质教育。还可鼓励学生发表观后感,写读后感,加深理解。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陶冶高尚情操。浙江杭州在这一方面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计划从2007年在杭州市六个老城区开始实施,经过2—3年的努力,到2010年,建成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场馆为主体、其他各类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为补充、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网络。各类公益性场馆的青少年参与比例大幅度提高,总体占比达到二分之一,第二课堂成为学校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形成管理网络健全、运作机制完善、场馆效益提高、学生踊跃参与、青少年素质全面提升的第二课堂教育新局面。实现“两个走在前列”,即杭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杭州公益性场馆建设和使用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最后,通过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促进审美素质教育的开展。氛围的营造可从几个方面着手: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学校多种公共设施的利用:如校报和黑板报的上的传统文化内容,校园广播部分采用方言播音,播放方言歌曲;经常举行相关知识竞赛、表演比赛等等,自上而下、全方位的采取行动,在浓浓的氛围中,既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学习,主动的学习,又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长久效果。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理,只有有特色的,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更精彩的。

猜你喜欢

惠州审美中小学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