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闽派古琴艺术的发掘、传承、发展研究与实践

2016-05-30李皞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摘要:本文先提出了“福州闽派古琴”的理解、界定,进而对“福州闽派古琴”传承、艺术特点、文化意义深入研究,最后对“福州闽派古琴”的传承采用的主要措施、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总结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福州闽派古琴 浦城派古琴 浦城闽派古琴 传承发展

一、关于“福州闽派古琴”

古琴,又称“七弦琴”“瑶琴”“丝桐”。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关于“闽派古琴”的发掘和研究,目前查阅相关研究报告和相关文献,主要出现在文化主管单位的文化数据库和地方政府主导编写的地方文化教材。据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国家数字文化网古琴资源库”中关于“闽派古琴”的介绍:“从明末清初至近代,琴史上出现的著名琴派,……闽派、岭南派、川派、九嶷派、诸城派、绍兴派、梅庵派等,古琴艺术呈现流派纷呈的局面。”福建古琴的发达是从宋代开始,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 他的学生蔡元定也是一位著名的古琴家、律吕学家。到了清代,福建古琴颇为发达,闽北一带一时间成为全国古琴的一个中心。清代涌现了一大批闽派古琴家,如祝桐君、张鹤、许海樵等。

福州有着悠久灿烂的古琴历史文化,2011年,林山主编的《闽都文化概论》一书中提到:“宋朝闽都古琴演奏有很高的水平,演奏家林抟,福清人,著有《琴谱》三卷,他的学生陈杰演奏技艺亦十分高超。”从民国开始福建古琴中心转移至福州。据1937年出版的《今虞琴刊》所载《琴人题名录》录有全国琴人224名,福建籍贯的9人,其中福州籍的2人(即黄濂、何振岱)。福州先后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古琴家,如陈琴趣、吴子美、“福州八才女”(张苏铮、叶可羲、陈人哲、刘蘅、王真、王德愔、薛念娟、王闲)等等。当代的有闽派古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人物陈长林先生(1932-),古琴、吟诵家陈炳铮先生(1928-)。

二、福州闽派古琴传承谱系与传承人关系

据陈长林先生《短清孤馆忆学琴》记载:“我……在父亲(陈琴趣)弹琴时,仔细从旁边观察,并和琴谱对照……父亲不但同意我可以用他的琴,教我提高《阳关三叠》,而且请表姨吴子美教我弹琴。吴子美是父亲的表姐,在她9岁的时候,她的父亲特地从福建浦城请到闽派(浦城派)著名琴师吴基西(肇周)先生来福州,专门教她弹古琴。吴基西先生继承了以著名琴家祝桐君为代表的闽派的琴学,又与海内各派琴家有所交流。例如1923年参加‘北京琴会嶽云别业第四集。1920年在上海召开的著名的‘晨风庐琴会,在‘琴会记录所列海内琴家中也有吴基西的名字(福建浦城有李宝珊、吴基西、祝鹤笙)。吴子美尽得吴基西先生真传,是吴先生最得意的学生。吴先生去世前,赠给吴子美表姨名琴‘紫琅玕,这是吴先生所藏最好的琴……我跟表姨又学了《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秋江夜泊》《易水慨古》《圯桥进履》等曲。”

陈长林先生的两位琴学启蒙老师是父亲陈琴趣和表姨吴子美,而陈琴趣的古琴老师为何振岱(1867~1952)先生,这在《何振岱集》有文字记载。据陈长林先生回忆,何振岱最喜欢的古琴曲是《秋江夜泊》。陈琴趣、“福州八才女”(张苏铮、叶可羲、陈人哲、刘蘅、王真、王德愔、薛念娟、王闲)皆擅作诗弹琴,他们古琴均师从何振岱。陈炳铮先生是薛念娟的爱子,据陈炳铮先生(1928-)回忆:“母亲大概经常弹十多首古琴曲,她最喜欢、擅长的曲是《秋江夜泊》《平沙落雁》,母亲传给我一张古琴,后来这张古琴我送给了我的学生。”

笔者师从陈长林先生、陈炳铮先生,由陈长林先生指导笔者,发现、挖掘的《酉山琴谱》为清朝阴暠延撰,为闽派古琴重要的琴论、琴谱,目前已由陈长林先生指导,笔者整理、校注,于2016年1月,由中国博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琴瑟合谱》为民国何振岱(1867~1952)传谱,由闽派古琴家陈长林先生指导笔者发现、挖掘,并由笔者点校,即将出版。笔者近年来在福州市区、闽江学院、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等大中专院校、福州市群艺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州琴谷书院弘扬福州闽派古琴艺术。从2012年起,笔者在闽江学院开设古琴课程,传授福州闽派古琴演奏技法,每年培训120名学生,面对社会人士,每年培训60名,其中宋音乐、张敏、盛密、游春强、吴明辉、王炳煌、蔡莹、杨平洁、林晓倩、董劭敏、张薇敏、李慧敏、罗卢馨、林海燕、薛振红、吴元淇、胡永梅、刘昕舒、陈登艳、刘金菁、林颖、高建英、梁晨、梁晓、陈涓、肖毅、陈舜樱、陈晓东、吴秋霖、翁丽颖、周志鸿、陈莹莹、陈焊、潘玉兰、朱煌、陈闽东等等都很优秀。

综上所述,福州闽派古琴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是一个亲缘、师徒的传教体系。传承的广泛体系不宜一一列举家族或师徒谱系。这里仅以祝桐君、吴基西、吴子美、何振岱、陈琴趣、陈长林、薛念娟、陈炳铮、李皞等传承谱系做图1以简略说明。

图1:福州闽派古琴传承谱系与传承人图

图1中部分传承人物,笔者简要介绍如下:

祝凤喈(1796~1850年),字桐君,浦城人,清代琴家。19岁从其胞兄祝凤鸣学琴。以后致力于琴学30年,宦游江浙,以琴自随,所至名噪一时。祝凤喈著有《与古斋琴谱》,对琴学理论有深入探讨。

吴基西,男,字肇周,浦城人。吴基西先生继承了以著名琴家祝桐君为代表的闽派的琴学,又与海内各派琴家有所交流。

吴子美,女,福州人。吴子美的父亲在她9岁的时候,特地从福建浦城请到闽派(浦城派)著名琴师吴基西(肇周)先生来福州,专门教她弹古琴,吴子美尽得闽派琴家吴基西先生真传,是吴基西先生最得意的学生。

何振岱(1867~1952),男,字梅生,号心与、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区)人。师从名儒谢章铤,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聘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何振岱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功力深厚。诗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闽派中独树一帜,是“同光体”闽派的殿军人物。

薛念娟(1901-1972),女,福州人,长期当中学国文教员,擅长诗词创作、诗词吟诵和古琴弹奏,师从著名诗词家、吟诵艺术家何振岱,与何氏的其他7位女弟子合出《寿香社词钞》,有新中国成立前“福州八才女”之誉。薛念娟用“平湖秋月”连珠式古琴。

陈琴趣(1905-2000),名泽锽,福州人,师从何振岱,善古琴、书画,有《琴趣楼诗》。

陈长林,1932年出生,福州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闽派)代表性人物。1946年向闽派琴家父亲陈琴趣和表姨吴子美学琴。1951、1956年先后加入今虞琴社和北京古琴研究会,又向吴景略、张子谦、查阜西等名家学习,在闽派基础上学各家之长。现著有《陈长林琴学文集》《陈长林琴古琴谱集》《陈长林古琴专辑》。

陈炳铮,男,1928年6月出生福建福州市人。著名古琴、吟诵学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州市古琴研究会荣誉会长。古琴、诗词启蒙于其母薛念娟,研究吟诵艺术40多年,创建新艺术品种“吟诵曲”,著有《谈福州传统吟诵调与琴歌吟唱》等。

从图1显示,我们还可以看出福州闽派古琴传承特点,福州与浦城派古琴在民国期间的融合,说明清朝之前,福建古琴中心在闽北,民国期间,福建古琴中心转移至福州。

三、福州闽派古琴艺术的特点与文化意义

(一)福州闽派古琴艺术的特点

1.福州闽派古琴艺术演奏技法传承了浦城派古琴研究技法,据陈长林先生《陈长林口述、熊英洁整理.七弦连文理琴韵通古今——陈长林先生访谈》记载:“我从表姨和父亲那学到闽派的两个非常重要的习琴方法:一是‘依永和声,即唱(哼) 出带指法的琴曲‘腔韵,这非常有益于记忆琴曲和理解节奏,对我以后的打谱也极其有用。二是‘发音连贯,即一个指头连按数弦而令曲调灵活连贯的指法。”

2.福州的传统诗词吟诵(吟唱)艺术,保留着唐代诗词吟诵的古调,据陈炳铮先生(1928- )《谈福州传统吟诵调与琴歌吟唱》中认为:“福州传统吟诵调与我国古代的古琴琴歌曲调,有着‘嫡传的血缘关系(有些曲调甚至完全相同)。”这说明福州“吟唱”延续着汉唐以来中国音乐的血脉。陈长林先生在《短清孤馆忆学琴》记载:“我小学阶段基本上私塾,读四书、古文、诗词都是‘吟唱,从而产生对音乐的兴趣……福州的‘吟唱的‘腔调分为……我的十一岁左右就能灵活掌握其规律。这对以后学琴时掌握‘依永和声和掌握琴曲‘散板规律来说(以至对后来的‘打谱),都起很有益的作用。”

(二)福州闽派古琴艺术的文化意义

1.福州闽派古琴艺术没有失传,有着重要的音乐学术研究价值。闽派古琴主要曲目有《阳关三叠》《秋江夜泊》《风云际会》《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等等。当代陈长林先生1958年开始将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故古琴谱进行打谱,现已打谱100多首琴曲,比如《楚歌》《华胥引》《离骚》《列子御风》《庄周梦蝶》《文君操》《胡笳十八拍》《孔圣经》《华胥引》《孔子读易》《文王操》等等。

2.闽派的代表性著作《与古斋琴谱》(套装共5册,祝桐君撰)、《琴学入门》(作者张鹤)、《酉山琴谱》(作者:【清】阴暠延撰、李皞校注)、《琴瑟合谱》(何振岱传谱、李皞点校)等等,这里包含了闽派古琴大量的曲目、古老的乐器和自成体系的记谱方法,不仅具有很高的音乐学学术研究价值,它在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学术研究方面同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3.福州闽派古琴艺术既是福州传统文化生命形态的体现,也是闽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福州闽派古琴艺术很大程度体现了福州文人文化,是福建传统文人的文化史,具有很高的社会文化传承价值。

4.福州闽派古琴斫琴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古斋琴谱》记载了大量斫琴资料,当代斫琴师、福州台江人张华东师傅(1947-)1972年开始制作古琴,并将福州脱胎漆器的髹漆技艺应用在古琴上,采用这样古琴传统制作技艺所制的古琴,不但古琴具有古朴深沉的音色、松透清澈的特点,还非常美观。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笔者多年来向张华东师傅学习斫琴技艺,总结经验,于2015年出版了《斫琴与漆艺髹饰技艺》一书。

5.目前关于“福州闽派古琴艺术”的研究尚属于空白,通过福州闽派古琴艺术研究能填补福州古琴研究的一项空白,特别对于推动福州市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福州闽派古琴艺术传承主要措施与成果

(一)整理文献、编写教材

目前,《酉山琴谱》是陈长林先生指导笔者发掘的一本重要的闽派古琴琴论、琴谱,该谱为清代阴暠延撰,笔者整理、校注后于2016年1月份在中国博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琴瑟合谱》是何振岱传谱(1867~1952),陈长林先生指导笔者发现的,也由笔者正在点校。

笔者目前编写的教材有《古琴传习教程》(1-4册:《古琴与中国文化》《古琴演奏与心法入门》《琴歌与诗词吟诵》《斫琴与漆艺髹饰技艺》)(总字数70万字),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套系统教材适合古琴爱好者初、中级教学、参考资料之用,适合高校、中小学古琴课程、选修课程之用。教材结合视频一起学习,通俗易懂,容易入门,特别适合古琴爱好者自学之用。其中《古琴与中国文化》于2013年正式出版,为福建省高校第一本古琴教材,该书的正式出版也得到了众多国学大师、学界名人的关注和支持。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为该书题词;古琴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郑珉中先生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古琴与中国文化》的正式出版,填补了福建省高校在古琴教学和研究教材上的空白。

(二)开设古琴传习班,传授古琴演奏技法

2011年开始,笔者在闽江学院开设了《古琴与中国文化》《古琴演奏技法与鉴赏》等博雅选修课程,开设福州传统古琴传习班,通过古琴文化讲解、福州传统古琴曲的演奏技法的培训,让学生掌握福州传统古琴艺术的演奏技法与风格。该课程为福建省高校开设首家古琴课。闽江学院古琴传习班,每学期由笔者、闽江学院古琴社骨干向闽江学院学生培训达800多人次(古琴演奏、琴歌吟唱等)。

以此同时,笔者通过与福州市社科联、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州市群众艺术馆、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等单位合作,让福州市社会大众公益学习福州闽派古琴艺术,让更多的市民了解闽派古琴艺术。2012年起,笔者在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开办“琴谷书院”古琴传习班,每年平均培训60名学员。2015年8月起,笔者为福州市群众艺术馆开设福州闽派古琴艺术公益培训班,每周六上午上课,每个月培训24名名学员。

(三)成立社团推广福州闽派古琴艺术

2011 年笔者发起成立闽江学院古琴社,通过学生社团,学生自主学习,古琴社骨干培训、带动社员学习福州传统古琴艺术。每年社员100多名,累计社员600多名。2012年11月初,经过著名古琴家、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长林老师的推介,古琴家郑珉中先生为闽江学院古琴社题词。郑老赠送墨宝“古琴与中国文化”“闽江琴社”等。

2015年6月,笔者发起并成立了福州市古琴研究会,主管单位为福州市社科联,在成立大会上笔者当选为福州市古琴研究会首任会长。目前,福州市古琴研究会的会员有103名,包括: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教师、研究生、社会从事古琴事业的人士、古琴爱好者等,人员层次丰富。福州市社科联主席林山在成立大会致辞时表示,“希望古琴研究会能在新时代发出新声。更好地弘扬和发展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希望研究会成为我市高校及社会琴友的交流之家。”

2015年9月,笔者在闽江学院团委书记何伟博士的建议下,成立了闽江学院国艺团,目前拥有40名团员,笔者担任指导老师,该团主管单位为闽江学院团委,是闽江学院校级的特色艺术团队,是福建高校第一家古琴艺术专业表演团体,是对福州优秀的文化传承。博采古琴、吟诵、古典舞、书法、国画等优秀且高雅的传统文艺于一体。演绎的节目不胜枚举,例如屈原的《离骚》、《庄子·外篇》中的《秋水》、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汤显祖的《牡丹亭》中《皂罗袍》等文学作品,此类节目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为一体,其质量、效果、意义高于绝大多数的校园文艺节目。

(四)开展古琴琴器制作

2013年,笔者用了一年多时间,制作了20多张古琴(由斫琴师张华东先生指导),2014年制作25张古琴,均供闽江学院古琴课程和学生课外学习免费使用。

2013年07月25日,国家文化部《演艺科技》“乐器”刊登了古琴斫坊《福州古琴传统特色技艺-闽越斫琴法》一文。2013年07月31日,贵州文联《音乐时空》杂志刊登报道了我古琴斫坊传统古琴制作技艺。

(五)古琴文化艺术普及与巡展宣传

福州市古琴研究会在校园内、福州市区每年都举办文化科普与巡展宣传福州闽派古琴艺术,自2011年,共举办了数十次展览。 2012年12月4日至12月17日,在闽江学院教学大楼举办为期一周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琴文化艺术展》,该展览通过古琴知识展板、古琴乐器、电脑视频等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古琴文化艺术。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丛玉豪教授观看了古琴文化艺术展。2013年6月18日,参加第11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2015年6月6日,由福州市社科联、福州市台联、民革福州市委主办、福州市古琴研究会协办的“海峡青年节”第三届海峡汉服文化节暨两岸非遗传承人青年论坛在福州市三坊七巷隆重举行,福州市古琴研究会参展文化节。在展区设了古琴传习体验、斫琴展示,吸引了不少参观的两岸游客纷纷体验。在文化节开幕式、福建-琉球文化交流等环节,福州市古琴研究会会员表演了古琴节目,精彩的琴艺表演,博得了观众的阵阵的掌声。笔者在两岸非遗传承人青年论坛上做了《福州市非遗数字化保护-以福州古琴传承与保护为例》的讲演报告。福州市社科联林山主席,民革福州市委蔡恩典主委,福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李君主任,福州市仓山区文联郑炜副主席等领导莅临展位指导。

(六)参加汇演、举办雅集、音乐会、赛事

通过文艺汇演、每年举办古琴雅集、音乐会、赛事推动福州传统古琴艺术。笔者先后组织学生参加过闽江学院五四青年节社团巡礼节、闽江学院“闽南语歌手大赛”开幕式、闽江学院“丝桐初鸣”古琴音乐会、建农林大学毕业典礼,福大社会学系、闽侯县鸿尾乡桥头村委国庆重阳节敬老文艺汇演、福建农林大学幼儿园节日、三访七巷梅开春霁“同光体”闽派殿军何振岱文献展、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福州市文联主办的“青春·梦想—为首届全国青运会而歌”福州西湖宛在堂诗钟雅集活动。

2015年6月14日,联合国使节团访问闽江学院文化创意园,笔者学生张敏为来访的联合国使节团嘉宾演奏了古琴曲《平沙落雁》,获得了来访嘉宾的一致好评。2015年6月,由民建福建省委文化委员会、福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福州市古琴研究会主办的“琴谷书院杯“首届福州市古琴诗词暨国艺大赛在闽江学院成功举办,大赛推动弘扬了福州闽派古琴艺术。

(七)古琴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琴谷书院网-基于O2O模式的古琴音乐文化互动网平台” 该项目,将中国传统文化、古琴,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采用了互联网领域最新的模式-O2O模式,O2O即Online To Offline,也即将线下的活动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目前该项目已经立了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微博、微信等网络互动平台,线下琴馆,古琴制作工作室等。该项目已成为闽江学院博雅选修古琴课程教学资源支撑平台。

笔者主持搭建的闽江学院数字音视频实验室(录音、录像),为闽江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硕士培育项目,通过录音棚开展了对古琴进行录音,通过声音采集,开展科研。笔者主持的“基于音乐要素自动分析识别的海量音乐检索关键技术研究”、“数字音频水印算法及识别技术的关键技术研究”等获得福建省教育厅的科研立项。“数字音乐检索技术”等领域研究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并获得EI检索,而“一种实现音乐检索的方法与系统”“一种古琴调音器”等,获得了国家专利3项。

笔者,目前在著名人工智能专家、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昌乐教授指导下,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古琴人工智能打谱方面的科研,开展计算机辅助打谱软件的前期理论工作。

(八)服务地方政府与文化部门

由笔者发起高校与地方政府开展的产学研项目落地。2015年6月13日,闽江学院海峡学院副院长苏卉与浦城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甘跃华签订了古琴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海峡学院邀请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实践大学的专家、教授为浦城县提供古琴相关的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调研、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闽派古琴创意园的规划与设计等;科研上,双方将对浦城图书馆现存的闽派古琴相关书籍和文献共同研究和挖掘,在可能情况下,合作编写相关闽派古琴专业书籍、文献,立项横向科研课题。海峡学院、福州市古琴研究会会邀请全国古琴专家在浦城召开闽派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推动浦城闽派古琴的产业发展及闽派古琴文化的推广等。

教学上,福州市古琴研究会、海峡学院派相应专家到浦城调研、给地方古琴产业人才提供产业、管理、技术等多方位培训、讲座、辅导,同时将聘请浦城文化系统的单位领导、业务骨干为客座教授、导师,到学校开展产业经济、行业、地方文化讲座、交流等。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上,海峡学院将派大学生到管辖的产业基地、企业等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同时浦城县将设立“闽江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闽江学院教学实践基地”等。福州市古琴研究会、闽江学院与浦城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签订古琴产学研合作协议。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文产系、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领导,浦城县图书馆周冬梅馆长等出席了签订仪式。

五、领导、专家肯定,媒体报道

目前福州闽派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弘扬得到部分专家、领导的关注,全国30多家媒体先后做了报道。人民网、网易新闻、东南网、中国日报网、福建省教育厅、新浪福建、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等等。

2014年12月9日下午,中共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静彦、常务副部长杨凡一行到闽江学院文创产业园调研,并观看了福州市古琴研究会古琴展区,笔者汇报了闽江学院古琴教学与科研工作情况,并介绍了福州闽派古琴传承发展的历史,领导们希望能在传承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能深度挖掘古琴的文化内涵。杨凡常务副部长非常关心福州闽派古琴的传承与保护,并告诉笔者:“你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重要的事情。”笔者几次向杨凡常务副部长汇报了福州闽派古琴的传承与保护开展的工作情况,特别是2015年6月份,福州市古琴研究会成立大会,本来杨凡部长要亲临大会现场指导,可惜当天因福州开全国青运会,那边刚好是总彩排,杨部长要陪同省领导检查青运会彩排工作,不能出席成立大会现场,但他会持续关注市古琴研究会关于开展福州闽派古琴的的传承与保护的工作,并给予大力的支持。

2013年3月10日, 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手笔、题词。 2015年6月,教育部高校文化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杨叔子院士给笔者回信鼓励更好地弘扬、传播中国古琴文化。2015年7月18日,中国第一个民族学(人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教授,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到福州市古琴研究会、琴谷书院,肯定并赞许了我们目前在福州闽派古琴艺术传承与弘扬所做的努力与贡献。

基金项目:

本文为福建省人文社会科学专项重点课题项目,项目编号:JA11401S。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国家数字文化网古琴资源库.琴派溯源[EB/OL]. http://www.ndcnc.gov.cn/jingpinzy/guqin/htm/A06/98.htm,2007.

[2]林山.闽都文化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3]查阜西等.琴人题名录[J].今虞琴刊,1937,(05).

[4]陈长林.陈长林琴学文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5][清]阴暠延撰、李皞校注.酉山琴谱[M].香港:中国博学出版社,2016.

[6]陈长林口述、熊英洁整理.两耳是知音——七弦连文理琴韵通古今——陈长林先生访谈[J].紫禁城,2013,(10).

[7]陈炳铮.谈福州传统吟诵调与琴歌吟唱[J].北方音乐,2015,(12).

[8]陈长林.陈长林琴学文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1]李皞:福州市古琴研究会会长。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养生角度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探讨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元白诗派诗歌中的“风雅”传承
传播学视阈下淮海戏传承发展路径探析
少儿花鼓灯舞蹈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