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传媒素养教育

2016-05-30叶子鹏陈杨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叶子鹏 陈杨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为我们展现了媒介信息的多样与繁荣,同时也让我们为当代青年对媒介信息的选择堪忧,这也就对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当代青年面对多种信息的选择在信仰缺失、价值观念的不成熟与超快节奏的传媒发展进程的反差之间更为艰难。在此时代背景之下,在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增添传媒素养教育的部分迫在眉睫。

【关键词】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传媒素养教育

文化与信息的高速发展给全球各个国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一方面努力抓住机遇推进我国的文化与信息发展,一方面同样不可忽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提高国家软实力,成为了大的时代背景之下的重要战略问题。

青年作为我国建设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而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之下,培养起他们的人文精神,增强他们的传媒素养教育也变得至关重要了。

一、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传媒挑战

我国的媒介发展处于蓬勃上升阶段,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陆陆续续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中。媒介的作用是巨大的,主要包括传递信息、舆论监督、文化传承、休闲娱乐等积极方面。但媒介的发展是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首先说来,媒介为了赢取其自身的效益而常常忽略了对刺激性信息的筛选。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定型阶段的青年则容易被感官刺激的信息吸引注意力,不知不觉之中将不良信息加以内化,进一步外化为其日常行为,对其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刺激性信息的存在虽然为媒介增加了关注度,但是对于社会的安定具有不利影响,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媒介的态度对于受众的态度有越来越明显的导向性影响,媒介信息的宣传对于受众的独立判断十分不利。媒介往往代表着某种集团的利益,其对于信息的宣传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信息的广泛传播为受众营造了拟态环境,宣扬社会存在的合理性,使受众的判断受到媒介态度的影响,而对媒介的判断一味迎合,失去自身原有的判断。

第三,媒介使得青年的审美水平和鉴赏力受到限制。青年所接触的许多的信息多来源于媒介,媒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为获得一席之地其对于传播的信息的要求有所下降他们所报道的内容多为反面教材,往往忽略了对社会生活之中正能量的传递。而一部分媒介的信息传播徒有华丽的外表而忽视了其内在深刻的文化底蕴。处于这种媒介氛围之中青年往往失去了对高品位文化的追求,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由于心理不够成熟,青年对于信息的选择性仍有待提高。青年人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具有良好的接收和吸收信息内容的能力,但是判断力与选择性需要有所提升。这就使得传媒素养教育成为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媒素养教育是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一)传媒素养教育的具体内涵

传媒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介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概括地说,所谓传媒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传媒素养提出于1930年,其发展经历了由学者提出到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发展过程。传媒素养教育在英国与美国的发展较早,他们在20、30年代便开始关注媒介传播对青年的负面影响,在70年开专门开设了相关的传媒素养课程,以提高青年的传媒素养水平。我国媒介的发展属于后起之秀,其起步较晚,在国内的广泛参与度与重视程度的唤起也较为滞后,而青年的传媒素养的发展晚于我国群众的媒介参与唤起。

青年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伴随媒介信息的多样化,对青年人媒介素质的培养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多样化的信息易使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变化,信息所传递的内容往往成为缺乏判断力的青年所崇拜与效仿的对象,而有益的信息是青年发展的榜样,恶劣的信息则是他们发展的反面教材与阻碍。培养青年一定的传媒素养能使其增强对于信息的判断,有益于他们对于有益信息的汲取、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已经形成的良好的观念成为其思想的一部分,思想进一步外化成为自身的习惯,促进我国青年的健康发展。

(二)當代青年传媒素养教育的现状

当代青年传媒素养教育虽有较大程度的进步与创新,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在认知上存在问题。传媒素养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青年对现代传媒手段产生基本正确的认知,但仍存在不少青年教育机构对传媒素养教育这一认知还不够明确,将其简单地划分到传媒专业青年学生所学习内容中去。但事实上,在当今时代,传媒素养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与教育,它的价值还应该得到更高层次的关注与重视,甚至可以说业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块崭新内容。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理论界以及现实中对于青年传媒素养教育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这就导致传媒素养教育的具体操作方式也被十分狭隘的进行了限制。较大一部分青年教育机构仍将传媒素养教育等同于传播媒介与信息网络工具使用能力的教育,甚至等同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而忽视了传媒素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所发挥的重要功用。

三、当代青年传媒素养教育的具体推进路径

我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如火如荼地推广,然而本应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传媒素养教育始终是一块短板。我们强调诸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却忽视了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问题较为突出的传媒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高校之中的传媒素养教育多存在授课缺乏系统教授方法、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乏教育保障的问题。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在传媒素养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青年人自身的传媒素养对于其对信息的认知与判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基础的大学青年,这也是主要的培养目标。

(一)原则路径:坚持传媒素养教育的原则导向

高校的传媒素养教育需要坚持几个教育原则。一是方向性,在信息冗杂的当代,方向性就是指传媒素养教育活动应该与社会活动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我国的青年的信息判断指引一条明确的道路。媒介难免受到国家制度的影响,在诸多事件之中其作用的发挥往往受到限制,而其發布的信息则相应的涉及一定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传媒素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树立青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主要目标,科学地指导学生。其次就是本土化原则,我国的传媒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经验的积累十分有限,从实际国情出发,避免从英美等国家的经验之中“生搬硬套、拿来主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应该汲取有益经验,为我国的青年思想政教育添砖加瓦。同时我们应该注意不急功近利,夯实我们在传媒素养教育方面的基础,稳扎稳打,增强其专业性,形成一张系统的国民教育网,使“传媒素养”教育成为一套教育体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还应该坚持主体化原则。在媒介教育之中,应当始终以大学生为主体,增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大学生传媒素养的自主教育。只有通过受教者的主动吸收,有益的教育才能才能被吸收进而外化成为良好的行为。

(二)认知路径:引导当代青年充分认知传媒

作为受教育者,青年应该对媒介运行规律有所了解,包括对于影响媒介的社会因素,政治意识与思想观念;媒介的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全面的认识媒介的功能,从功能认知入手使青年对接受信息的发布目的有所了解,进一步清晰明确自身对于信息的态度;除此之外,媒介信息的特点同样在传媒素养教育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媒介的传播过程之中往往进行了“议程设置”以对受众进行引导,了解“议程设置”的基本原理对青年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信息的目的性,从而加强对信息的筛选接受。

(三)合力路径:多元主体合力推进当代青年传媒素养教育

除了高校和青年本身,政府、家庭和媒介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帮助青年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媒介教育。政治制度的保障可以形成政府积极引导政策实施的局面,进一步引起学校对传媒素养教育的重视,将传媒素养教育融入青年政治思想教育之中去。就发达地区的经验来看,将媒介教育进行强制性的要求对于传媒素养培养的推广具有一定的保障性。通过立法和政策的支持对于传媒素养教育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而将传媒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为传媒素养教育的地位提供了合法性。营造一个传媒素养发展的环境对于传媒素养教育至关重要。而家庭作为施教的重要单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青年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教育在家庭之中也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对于青年的传媒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联系。家长对于不良信息的抵制以及与孩子进行媒介知识、媒介批判意识的交流能够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引导,培养孩子的良好媒介信息接收习惯,从而建立“健康的家庭媒介”。传媒素养的发展主要是为了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青年对媒介的批判意识,以抵制媒介的负面功能的影响,言传身教,通过对于传媒素养的宣传,例如制作相关的宣传片、制作海报、出版书籍杂志等方式,与利用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提升媒介的从业职业道德水平,作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应遵守法律法规,接受监督监管。

四、结语

媒介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为当代社会发展带来的福祉同时也带来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传统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媒介发展方面出现了缺位,这就亟需开展传媒素养教育以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将传媒素养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只有从原则路径、认知路径以及合力路径出发,才能促进青年自身觉悟的提高,进而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沧,何双百.关于大学传媒素养教育的若干思考[J].新闻知识,2014(7):85-86.

[2]高立伟.传媒素养教育: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53-55.

作者简介

1.叶子鹏,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高校党建;

2.陈杨,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史理论与现实价值。

猜你喜欢

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论网络环境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当代青年社会责任品格的培养研究
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青年公益活动
“一带一路”与青年社会责任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