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梅州:用志愿服务为雷锋点赞

2016-05-30申明鑫

雷锋 2016年4期
关键词:团市委梅州市梅州

申明鑫

2016年1月中旬,笔者怀揣着对广东省梅州市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来到这块生机勃勃的红色土地。

作为客家人主要聚居区和客家文化代表区域的梅州,有着“世界客都”之名。世世代代辗转求生的客家人,养成了群体性的坚韧、聪慧、勤劳、善良的特征。他们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开国元帅叶剑英、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宪梓、田家炳等均为梅州人。

瞭望“世界客都”,一个振兴崛起的“梅州故事”愈发清晰。梅州市委市政府编制“十三五”规划,构建“一区两带”发展新格局,绘就着全面小康社会路线图以及振兴发展新篇章。

在中央苏区梅州,人们用志愿服务点赞雷锋精神,传递着正能量,托举着新梦想。据悉,当地的志愿工作是由党政主导,文明委指导,共青团抓总,各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梅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团省委的重视和关心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志愿服务社会化、制度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和社会动员力的共青团工作品牌,为梅州市振兴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团市委书记陈远洋向笔者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的青少年工作,特别提到在新常态下,做共青团工作需要一种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乐于助人和担当奉献的雷锋精神:用“螺丝钉精神”指引共青团干部不断开拓创新、务实进取;用“无私奉献、热心公益”精神来引导青少年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用“乐于助人、扶贫济困”精神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切实服务困难青少年。

打造平台,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2015年12月2日,《雷锋》杂志编辑部与共青团梅州市委员会、梅州市志愿者联合会和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了梅州市纪念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暨“雷锋精神在叶帅故里闪耀”主题分享会。为让雷锋精神引领梅州志愿事业的发展,在梅州军分区、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活动还邀请了《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少将,“雷锋班”第一任班长张兴吉,以及“雷锋班”班歌词曲作者李峰威等人,通过讲雷锋真实故事、互动交流等形式,为全市志愿者代表,梅州军分区武警消防官兵代表,红军小学学生代表,大中专学生代表,市青联、青企代表等900多人讲述了雷锋精神、道德建设与志愿者精神的故事,并为4所红军小学赠送了1000本《雷锋》杂志等刊物。

为了吸纳更多年轻的血液参与进来,梅州团市委依托覆盖全省的“广东志愿者”平台组织和“梅州青年”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宣传,在这座客家小城里,志愿者登記注册已经突破15万人,发展了275个志愿组织,志愿服务项目111个。

近年来,团市委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实施意见》,并主动作为,务实创新,在广东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面专门设立“梅州青少年发展基金”,为青少年搭建社会化公益募捐平台;成立了“梅州市大学生成长促进会”,为梅州学子的交流、学习、思想碰撞提供展示平台;联合薪火公益基金开展梅州青年薪火计划,创办“梅州青年薪火微刊”、打造“青少年薪火关爱微公益”、搭建“大学生成长微平台”,为梅州青少年创造成长成才平台。

为激励年轻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项目,团市委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在全省创新推出了“梅州志愿者卡”,同时与教育、人社、交通、医疗、金融、保险等部门建立志愿者嘉许回馈和基本保障运行机制。2015年,团市委发动更多的爱心商家加入回馈志愿者的行动中来,大力推进“梅州志愿者卡”项目,鼓励优秀志愿者持有“梅州志愿者卡”,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实现爱心“双向流动”和“爱的传递”。

扶困助学,为学子圆梦

梅州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目前约有700多万华侨。“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活动是当地青少年“靠得住、想得起、找得到”的品牌。这项活动充分激发了客家人乐于助人、善良淳朴的天性,并长期得到众多海内外商会、社会团体、企业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为梅州爱心志愿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活动是由团市委牵头,联合市民政局、市教育局、梅州日报社和市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开展的一项扶贫助学活动,力求真正做到“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学”。自2003年开始举办至今已13年,活动通过社会各种渠道累计筹集善款3078.5万元,帮助7074名特困学生圆了“大学梦”。此项活动被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梅州百姓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20件大事”“广东省青年联合会优秀项目”,被列入梅州市扶贫济困“四大项目”之一。

澳门嘉应同乡会自2003年启动扶助特困大学生以来,累计捐资人民币524.41万元,总共帮助1044位家乡特困学子完成学业,圆了大学梦。香港嘉应商会众乡贤10多年来累计捐出375.5万元人民币,共帮助715位家乡特困学子完成学业。三位千佛搭阿姨们为扶助寒门学子捐出爱心款11000元,她们甚至没有透露名字,来去匆匆,却为在场群众留下满满的感动与温情。60多岁的退休环卫工人熊永和,在生活上省吃俭用,20多年来却一直在资助贫困学生。他的善举感动着身边的人,去年,他的朋友也特地来到梅州团市委为贫困学子捐赠爱心款7300元。

扶贫济困,兴教助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梅州团市委充分发挥党的参谋助手、桥梁纽带、服务指导的职能优势,努力做服务青少年的贴心人,尽力把“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活动不断在深度和广度上延伸,使助学活动成为共青团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服务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人才工程”。

青春情暖,爱心温暖“回家路”

今年春节前夕,共青团梅州市委员会组织一群客青小雷锋们开展了“青春情暖”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青年人的活力和担当。

2016年“青春情暖”系列活动分为“团在归途”“团在冬日”“团在一线”三大板块,联合粤运、铁路、交警等相关部门和企业,为困难大学生和外来务工青年提供群体购票渠道和部分免费大巴;在各县(市、区)火车站、汽车站、加油站等场所开展帮助外来务工青年返乡志愿服务活动,为返乡的外来务工青年提供热水、应急电话、手机充电、应急医疗、摩托车充气等免费服务;开通通往各主要劳务输出省市的外来务工青年返乡直通车,集中输送外来务工青年返乡过年;选拔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在旅途中开展行李照看、物品发放、秩序维护、助困服务、信息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

除此之外,团市委还积极在团省委、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组织全市志愿者展开“暖冬行动”,重点面向市内困难地区乡村小学和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赠送了1000套“暖冬”礼包(含棉帽、手套、围巾等物品);开展“甘露行动”,组织机关青年党员、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关爱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帮助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改过自新、融人社会,搭建起消除心理障碍、掌握劳动技能、过渡就业、回归社会的教育改造平台;开展助残“阳光行动”,各地团组织、志愿者联合会联合残联共同组建助残志愿服务联盟,组织发动助残志愿组织以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为统揽,开展“陪残疾人过大年”“新春圆梦”等关爱活动;开展“春暖童心·情暖南粤”亲青公益季系列活动,依托希望家园、七彩小屋、志愿驿站、志愿者之家、少年宫、博物馆、文化馆等各类阵地,广泛动员各类公益志愿组织开展“感受城市、学业辅导、自护教育、亲隋陪伴、爱心捐赠”等主题活动;春节前后,组织慰问团(组)积极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官兵、驻军医院伤病员,走访慰问抗战老兵、老红军、老复员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烈军属、残疾军人、带病回乡和下岗失业退伍军人,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医疗、住房、生活等实际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历史上谦恭善良的客家人,不断继承和更新着悠久、灿烂的客家文化,将新一代客家人的崭新风貌,通过“世界客都”这支充满活力与正能量的基地,不断向四周广泛传播。

猜你喜欢

团市委梅州市梅州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弥勒市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腊月暖冬行动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解决孕吐难题 让孕妈妈更安心——记梅州市早孕安科技食品有限公司
“创文巩卫”,我们在行动
梅州,“美州”
梅州市山地果园运输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广东省梅州市龙上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