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建电力:释放出核能一样的精神能量

2016-05-30马玥

雷锋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建丹丹学堂

马玥

一间不大的活动室、一块刻有“雷锋学堂”四个大字的铜牌、一尊雷锋雕塑、十余幅雷锋精神宣传画,这是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电力”)“雷锋学堂”的“标配”,像这样的“雷锋学堂”中建电力已累计创办达22个。作为国企中首个创办“雷锋学堂”的企业,中建电力将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相结合,释放出核能一样强大的精神力量。

雷锋精神走进工地走进员工

中建电力是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传统组织机构模式,高起点组建的专业化集团公司,是中国核电建设和能源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公司的主营业务以核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核电站的建设中,安全是最至关重要的,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营过程中没有任何施工瑕疵就是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职业道德底线。”中建电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聂宏凯介绍说,“打造一支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过硬的人才队伍对中建电力而言尤为重要。”

对于如何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中建电力公司领导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调研发现,中建电力的员工在呼唤雷锋精神、呼唤好人、呼唤主流价值观。“雷锋是被中国人普遍认可的道德符号,是普通职工摸得着、看得见,学得到、学得会的精神。”聂宏凯告诉记者,基于调研结果,2013年,中建电力组织所属各基层项目开展了“雷锋精神进工地”活动,在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之际,在公司总部和所属广东台山核电项目创办了“雷锋学堂”,并向所属的20余个基层项目逐步推广,广大员工通过讲雷锋、知雷锋、学雷锋,达成一种心理共鸣。

“雷锋学堂”的创办实现了中建电力企业文化与雷锋精神的融合。在原有的“严谨、精细、安全、创新”的核安全文化理念,以及“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负责”的“四个凡事”的企业文化基础上,又增加了雷锋的“五种精神”,即忠诚于党的政治立场、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乐于奉献的无私品质、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知名专家当面交流共学雷锋

“湖南的小伙子来到辽宁参加国家建设,你和雷锋当年的经历很相似,一定要借助‘雷锋学堂平台,多多学习,争做雷锋式的新时期工人。”2015年12月21日,在中建电力纪念雷锋同志诞辰75周年暨辽宁红沿河核电二期项目雷锋学堂揭牌仪式活动上,雷锋生前战友、雷锋纪念馆名誉馆长乔安山拉着中建电力湖南籍务工青年的手这样说。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乔安山回忆分享了雷锋的感人故事,鼓励全体员工做雷锋传人。

中建电力每成立一个新开项目,都会开办“雷锋学堂”,并邀请国内知名“雷锋人”前来授课。除了乔安山,“雷锋学堂”还先后邀请了《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抚顺雷锋精神研究所原所长、雷锋研究理论专家翟元斌,雷锋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雷锋班”原副班长李峰威等一大批雷锋精神的传播者,通过座谈会、读书会、事迹宣讲、影视资料学习、“雷锋歌曲工地联唱”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为企业职工传播雷锋知识,让员工多角度学习雷锋文化、雷锋精神。

此外,中建电力还鼓励企业领导、优秀员工代表结合当下企业发展形势和社会时事进行职业道德学习讨论,并通过QQ、微信、网络平台等多媒体形式将学习材料和现场视频进行共享,让国内外基层项目员工能随时随地下载学习,留言互动,继而深化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雷锋精神融入骨髓形成自觉

“有人掉水里了,快来救人呀!”

2015年7月7日上午,中建电力田湾核电项目司机郑财友和王建正在项目所在的宿城街道东崖屋村河边散步时,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村里14岁的女孩丹丹一不小心落水了!

眼见女孩生命危在旦夕,郑财友与王建先后跳进河里进行营救。王建一边让郑财友拉住自己,一边潜入水里不断摸索试探女孩的位置。终于,他在河底碰到了丹丹的衣服,并抓住她的腿,将她拖出了水面,并在村民的共同帮助下成功将她抬上了岸。王建还利用自己的急救知识,对丹丹进行急救。随后,丹丹被送往连云港市东方医院重症病房进行抢救,但由于伤势严重,需要治疗费用10万余元,这对于丹丹家根本无法承受。中建电力员工自发组织为丹丹筹集爱心款14000余元,有效缓解了丹丹一家的燃眉之急。

在中建电力,像郑财友、王建这样具有雷锋精神的员工并不是少数。平日里,他们组成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在项目生活营地设立服务台,义务为劳务工提供测量血压、健康咨询等服务,对生病的职工登记造册,定期回访;为在严寒酷暑环境下施工或夜晚加班的职工派发防暑药品、姜汤等慰问品;走近项目属地附近的社区、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

为更好地与一线施工生产相结合,中建电力针对全体员工开展雷锋班组和雷锋式好员工评比活动,鼓励大家发扬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立足本岗,创先争优,在广大员工中形成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多年来,获得了全國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全国劳动模范、广东省劳动模范、首都劳动奖章、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个国家级、省市级荣誉。

从成立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到命名雷锋班组、评选雷锋式好员工,中建电力打破了传统意义上课堂授课的模式,丰富了“雷锋学堂”的内涵和外延,扩大了“雷锋学堂”对全体员工的教育和影响,让“雷锋学堂”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传道授业遍撒雷锋种子

“感谢中建电力的活雷锋们,是他们给了孩子们一双飞向梦想的翅膀……”2015年8月15日,在中建电力协办的“记忆与传承”纪念雷锋同志牺牲53周年活动上,来自辽宁省瓦房店市红沿河镇红核希望中学的校长蒋和余格外激动地说。

2014年初,中建电力所属20余个项目纷纷以“雷锋学堂”为载体,与当地中小学开展校企联建活动,即“雷锋学堂·属地联建”,红核希望中学就是受益方之一。“雷锋学堂”的学员们走进中小学,担任义务辅导员,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育。他们通过自身扎根一线,勤勤恳恳工作的实际经历,教育孩子们艰苦奋斗、刻苦学习。同时,还会不定期为学校送去书籍、文具等慰问品。活动开展两年来,“雷锋学堂”与项目驻地周边26所中小学的4万余名师生开展了联建活动,为各联建学校赠阅《雷锋》杂志及各类学习书籍1万余本。

“雷锋学堂·属地联建”活动还为贫困地区或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物质和经济援助,如新疆戈壁滩一家四口仅靠母亲的菜园维持生计的阿娜尔、江苏省连云港市出身低保家庭誓要以知识改变命运的方丹丹、广西大山深处“不管怎样都要读书”的小学霸等等。

宣传阵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如今的“雷锋学堂”不仅是中建电力的企业文化品牌,更是中建电力在基层项目基地建设的雷锋精神宣传阵地。对于“雷锋学堂”未来的发展,聂宏凯表示,公司将在持续开办“雷锋学堂”的同时,完善“雷锋学堂”的开办机制,加强企业文化与雷锋精神的进一步融合,“中国建筑的核心价值观是‘品质保障、价值创造,我们希望通过‘雷锋学堂,让这八个字在各项目基地中扎根、落地,得到全体职工的广泛认同。”

针对公司内部及基层项目中,80后、90后职工逐渐增多的情况,中建电力还将把新媒体宣传纳入“雷锋学堂”的活动内容。“纸媒、讲堂的教育形式受众面比较窄,也受时间限制,但是新媒体打破了这一限制。”聂宏凯说,如果每天职工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看到一两条关于学雷锋的消息,对他们的思想、工作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此外,中建电力还将拔高教育的高度、宣传的高度,通过加强“雷锋学堂”在总公司内部的推广,扩大影响,争取成为总公司的文化品牌,继而向全社会推广,形成“涟漪效应”。

通过“雷锋学堂”的开展,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及广大职工,对雷锋正在由感动转化为行动,由怀念转化为信念;学雷锋活动也正在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由外在推动转化为内在需求。通过对学习雷锋返本开新的“五种精神”的感知感悟,公司的发展有了更为丰厚的文化滋养;通过与周边学校“属地联建”,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同时,彰显央企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使雷锋精神得到广泛传播。记者深信,积小流成江河,社会将因充满道德而美丽,企业也必将因充满美德而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中建丹丹学堂
相距多少米
高中数学之美
新年感怀
林丹丹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Suffix—ive
三角板“牵手”直尺
中建五局广东公司“十三五”瞄准新目标:打造“三个数一数二”
森林学堂
中建三局一公司:技术革新的先行者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