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兴青瓷装饰工艺的研究

2016-05-30张荣法

江苏陶瓷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承装饰创新

张荣法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宜兴青瓷的传统装饰方法及特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宜兴青瓷工艺传承与创新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宜兴青瓷;装饰;传承;创新

0 引 言

在中国灿烂的古代陶瓷文明史中,青瓷被称为母亲瓷。宜兴是青瓷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商代前期就已出现原始青瓷。古代宜兴青瓷工匠根据本地资源及时代风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出青瓷的各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以古朴典雅的造型、优美多样的纹饰、精美绝伦的釉色为我们留下了精美的艺术瑰宝。装饰方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艺术特色,经过不断的积累与创造,宜兴青瓷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但是,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包括审美层次也随之改变,装饰也需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积极适应变化。

1 宜兴青瓷的传统装饰方法

青瓷最大的特征就是釉质温润、釉色青翠、光泽柔和、类冰类玉。因此,青瓷最重要的装饰手法就是利用厚釉装饰来取代人工装饰,追求釉面柔和类冰类玉的美感。宜兴青瓷早在东晋就已经采用二次烧成工艺,目的也在于尽可能增加釉层厚度。当然宜兴青瓷之所以蒙受世人垂爱,不仅仅因为其完美的釉色;也因为丰富的装饰工艺,如刻花、划花、贴花、印花、堆塑等。这些方法有的借鉴了本地釉陶,有的与其它青瓷窑口手法不谋而合。各种方法有时单独使用,有时组合使用;手法灵活、变化多样,并在不同时期又演变出相应的特点。宜兴青瓷的装饰工艺按类型可分为坯体装饰、釉装饰两大类。

1.1青瓷的坯体装饰

坯体装饰主要是指以刀具在坯体表面直接进行装饰,以满足不同造型的装饰需要。

1.1.1刻、划花

这是一种利用竹针、铁针或是用篦梳状工具在半干的瓷坯上刻、划出线条、花纹或图案的装饰手法。坯体刻划处比其表面要深,因此施釉后下凹部位积釉多而颜色深,所刻纹样就清楚呈现出来了;再加上刻划时刀法有宽窄深浅的变化,运刀也有轻重缓急的不同,体现出刻线的节奏与韵律,从而赋予了刻纹以艺术魅力。刻与划的有机结合,使线条富有变化,具有层次感;从刻划线条的交错现象来看,是先划后刻,即先在坯体上划出纹样,然后再紧挨纹样外轮廓刻出一道粗线条。刻划的内容或一花一叶,或一组云纹,力求达到自然简约的装饰效果。

1.1.2印花

这是一种用刻或雕有装饰纹样的印模在干湿适当的坯上印或拍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型制坯直接在坯上留下花纹的工艺。印花装饰在宜兴原始青瓷上就已出现,是宜兴青瓷最早出现的装饰手法,之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印花有阴纹、阳两种,以阴纹印花为主。东晋以后宜兴青瓷普遍采用二次烧成工艺,釉层增厚,印纹效果不明显,因此该装饰方法逐渐式微。

1.1.3剔花

这是一种用刀具将事先在坯体表面勾画出的纹样轮廓以外的部分全部剔除,使花纹凸起达到浮雕效果的工艺,因此也称“雕花”。剔花装饰与刻花装饰相比立体效果更为强烈,此工艺由其它窑口引入,宜兴青瓷應用较少,适用于工艺品制作。

1.1.4镂雕

这是一种按设计好的图案将瓷胎镂成浮雕或将图案外的空间镂空雕透的工艺,也称镂花、镂空及透雕。此工艺元代才出现,因此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应用此种工艺的宜兴青瓷器,直到当代才应用于瓶、熏炉、笔筒等器物。

1.1.5贴花、堆塑

这是一种将手捏、模制、雕塑的立体人物、动物、亭台楼宇的部件等黏贴在器物坯体上的装饰工艺。器皿上的耳、系和盖纽等,既是造型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装饰的重要部位。这些耳、系和纽被制成不同题材的浮雕或圆雕,粘接于器物的颈、肩及盖上,如“凤耳瓶”(见图1)以直线为主要造型,身矮、颈长,在颈部对称地塑贴一对凤首,形成了一定的虚空间,和腹部的实空间形成对比,使形体变化丰富而适度,加强了造型的装饰效果。该工艺东汉始用于明器,代表作有南朝“莲花尊”(见图2),现代更是被宜兴青瓷创作广泛应用。该工艺更适用于薄胎厚釉,釉色晶莹如玉,贴塑轮廓分明。

1.2青瓷的釉装饰

釉装饰是指以青瓷本身的釉色或釉上、釉下彩绘对产品进行装饰,通过不同的烧成反应后获得不同的美感。由于所用材料、装饰、烧成制度各方面皆不同,所获效果也不同。

1.2.1点彩

这是一种将含氧化铁或铜、钴等着色剂的釉料点绘在釉面上的装饰手法。由于变化随机、具体效果无法掌控,适于大写意题材,窑变釉点绘则变化更为自然丰富。这是宜兴青瓷特有的装饰方法,如铜红窑变釉点在青瓷釉上流淌自然,青红相映,表现力很强。

1.2.2釉上彩

这是一种在青瓷产品成瓷后,用低温釉上彩料在釉上绘画,再以低温烤烧的工艺,是从白瓷的装饰手法借鉴而来的。由于色料与釉没有明显的反应,画面效果变化不大,因而适于工笔内容,缺陷是显得有些呆板。

1.2.3开片釉

这是一种以蟹爪纹、鱼子纹、冰裂纹等作为装饰手段的工艺,胎分白、紫二种,是从哥窑借鉴而来。紫胎则局部浮雕露胎,古朴典雅,但没有哥窑 “紫口铁足”的效果。

2 宜兴青瓷装饰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历史地看,创新贯穿于宜兴青瓷的整个发展过程。正是一代代青瓷人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宜兴青瓷才能一次又一次获得重生。

釉色是宜兴青瓷美感的根本,装饰工艺的使用以及造型的设计很多时候都是为了配合釉色的装饰需要。因此,宜兴青瓷装饰应注重传承传统的自然主义装饰风格,以施厚釉为根本的装饰手段,追求青瓷釉面特有的类玉效果。但是总体上讲,目前宜兴青瓷釉较少类玉质感,釉色也不多。当下许多作品质感更接近玻璃,难免给人一种浮的感觉,而缺少了古代青瓷稳重凝练的气质,走进了误区,因此无论釉本身的质感及品种的发展都仍有很大的空间。

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在青瓷的装饰工艺上进行了一些创新,以不同的坯料、釉料、色料,通过浮雕、深刻、堆塑、彩绘、镂空等手法的组合运用,追求青瓷造型、釉色、纹饰及题材之间统一的视觉之美,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在釉本身的开发中有不少收获,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功了许多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特征的青瓷作品。我们认为宜兴青瓷装饰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

2.1坯上刻划花加釉下彩绘

坯上刻划花虽然属传统装饰手法,但一经与釉下彩绘装饰结合,就变成了一种新的技法,表现力大幅提升,既可写意,又可工笔,甚至可与书画家合作,把国画与书法移植到坯体上予以表现。使用特制的高温色料,配专用粉青釉,透明度高,对色料的高温侵蚀性小,这保证了画面的清晰度。进行这种装饰,除对刻划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外,更需合理安排装饰面的位置及其内部的画面感。在装饰过程中要追求塑造绘画的意境,通过刻划与色绘相结合的手法,融书画与青瓷两种艺术于一体。刻与绘相补充,注重画面的虚实处理,中心部分精刻而层次分明,虚处浅刻直至消失,染色填补,从而虚实相生,意韵尽显;而线面结合得灵动自然,恰到好处地表现出青瓷装饰艺术的象外之象与境外之境。

2.2釉中彩

这是一种使用含氧化铁或铜、钴及适于还原烧成的色料的彩料直接在釉面上进行书画创作的工艺。烧成后画面沉入釉中并与其融为一体,效果自然、独特,对烧成及釉层厚度的控制要求较高。釉中彩装饰的应用可以表现一些工笔细节。所用的彩料应稳定性好,既须能承受气氛的作用,又能适度沉入釉中从而保持画面稳定。我们采用的是一种半化妆土组成,同时对着色剂也进行了严格选择。

在设计创作具体画面时,粗犷与细腻往往交织在一起,因此在同一画面中用窑变釉表现写意,而用釉中彩来勾画写实的细腻部分。传统艺术的“格调”、“气韵”与现代艺术的“象征”、“表现”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画面层次丰富,营造出广阔的主观审美空间。同时,该装饰手法讲究表现内容的形态、主题、韵味等要素,与作品的器型、釉色以及烧成效果相协调,显著提高了宜兴青瓷的装饰意境。

2.3跳刀加粉青釉

该技法从紫砂的装饰方法引入,这是一种在机械转盘上放上坯体,并使其快速旋转,操作者将刻刀固定于某一位置,在坯上均匀刻划,从而在其表面留下均匀刀痕的工艺。纹理自然且极富装饰效果。此法一般用于器皿的局部装饰。由于跳刀痕较浅,因此只有特制粉青釉才能与之相配,效果独特。

2.4开片釉绞胎

这是一种把开片坯泥与一般泥料相绞合后制坯、上釉烧成后得到开片与不开片两种釉面自然结合在一起的獨特釉面艺术效果的工艺。片纹有粗有细,有大有小:大片则伸展扶疏,如踏雪寻梅般潇洒;细小则密如鱼籽;无纹处莹如青玉。大小粗细不一的裂纹交织,营造出了恣意迷幻的风格,让人叹为观止。

2.5釉色的完善与开发

应用新技术可丰富与完善宜兴青瓷的釉质及釉色。我们通过引入铬、钡、锌等元素开发出从梅子青、豆青、灰青、粉青、月白等各种青釉品种,并通过釉料组成、釉厚及烧成控制实现了青瓷类玉如冰的特有质感。我们也在工艺技术路线上进行了许多创新,比如采用高粘度底釉与高质感面釉复层釉。底釉采用浸釉,而面釉采用喷釉的方法,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厚釉层既不流釉又具有很好的釉面质感的效果。我们还专门开发了窑变铜红、钧花、乌金兔毫、铁锈花红、钛晶黄等独特效果的窑变釉。这里所用的窑变釉除须自身效果独特外,还须与青瓷釉在艺术风格及高温性能两方面互融,这样才能使产品的装饰风格和谐完整、融为一体。因此我们大多以铁、锰、钴、镍的金属氧化物或其组合为着色剂,以分相系统为基釉组成,高温变化丰富、自然。

2.6露胎

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或坯体局部不施釉,烧成后素胎呈红褐色;或于素胎施其它色泽化妆土。露胎与青釉色泽相互映衬,产生色彩与质感上的强烈对比,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广泛应用于艺术品的装饰。

3 结 语

纵观宜兴青瓷装饰艺术的发展过程,它的每一次演变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可以说宜兴青瓷的装饰艺术演变过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特殊表现。在现代,多元化已经是艺术发展的必然,宜兴青瓷的未来也必须融入到多元化的艺术氛围中。这就需要新一代的宜兴青瓷艺术工作者们,在学习古代宜兴青瓷及其它青瓷窑口装饰技艺的同时,掌握适合本地本时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将其不断融入宜兴青瓷的装饰艺术,从而实现宜兴青瓷古意与新韵的和谐统一,把最完美的青瓷艺术呈现在世人面前,力图使观众最大限度感受到美。希望以后的青瓷作品能在不断尝试中涌现出更多新意,让更多的人喜爱青瓷、走进青瓷。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古陶瓷研究[M].科学出版社.1987

[2]徐建华,邱永斌,等.陶瓷花釉与装饰技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史俊棠.宜兴青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传承装饰创新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圣诞树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