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瓷的地域文化特色之解析

2016-05-30肖烽

江苏陶瓷 2016年5期
关键词:釉层釉面官窑

肖烽

0 前 言

青瓷,是因在坯体表面敷有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青色釉而得名。在中国古代灿烂的陶瓷文明史中,青瓷一直被称为母亲瓷,早在商、周时期已出现了介于陶、瓷之间的原始青瓷制品,经过漫长的工艺积累,约至东汉晚期,成熟的青瓷终于诞生。

青瓷拥有了一份厚重的传统积淀,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载体。历代文人雅士皆以青瓷为贵,奉为文房雅玩之上品,取其明净温润淡雅之美。青瓷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最终在宋代达到自身演进的顶峰。青瓷之美已成为一种共同的文化价值与审美意识取向。

1 青瓷的地域文化特色

青瓷的文化性是具体的,更多表现在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种特色是不可复制的地方资源与特定的人文背景相结合的产物,是经过长期的艺术与生产实践逐步形成的,具体又体现为成熟的装饰风格与各自的技术特征。下面对國内几个代表性青瓷窑口的装饰风格与技术特征作一解析。

1.1龙泉青瓷

(1)装饰风格

龙泉窑属于南方青瓷类型,常采用刻花装饰,釉色呈淡青色,器物造型以日用瓷为主。北宋中晚期龙泉窑青瓷釉色逐渐转为青黄色,造型变得更加规整。此时,釉面装饰普遍使用刻花、划花、印花等手法,纹饰主要有花卉、游鱼、飞雁以及婴戏等。北宋晚期还盛行浅浮雕莲瓣纹。

南宋时期龙泉窑生产空前发展,器物品种迅速增加。南宋中期以后烧制成功的粉青、梅子青釉,达到我国青瓷工艺的最高水平。由于釉层较厚,难以透出釉下刻划纹样,因此在装饰上,多采用堆贴装饰,形成一种浅浮雕效果。同时更加重视器物的造型设计,以衬托釉色之美。南宋中后期是龙泉窑青瓷鼎盛时期,无论器物造型的尺度、体量、形态,还是釉面色彩和质地效果达到青瓷艺术上的高峰。

在造型方面,借鉴青铜礼器和祭器的形态,并简化了配饰、部件和纹饰。追求端庄、稳定、和谐、高贵之美,体现出宋人文质、典雅、平和的审美观念。胎骨硬性,和厚釉的柔软性形成对比。厚釉消减了青铜器造型的锐气,化解了距离感。有许多造型融入自然形态的因素,如在造型上吸取天然植物的花、叶和果等生命形态。把文人的审美意识融入青瓷器型体量和比例关系之中,化为文人意趣,使青瓷臻至生命意识与审美情感合二为一的境界。另外,为突出釉色,装饰方面用极单纯的直线,加上瓷器成型时留下突起弦纹,增加稳定而幽静的感觉。为了突出厚釉特点,减少了南宋以前的刻划纹饰,装饰上充分考虑造型与厚釉的因素,将刻划工艺转变为突起的贴、捏与塑等浮雕和立体装饰。如在盆盘内贴饰首尾相对的浮雕双鱼纹,用釉与无釉、青绿与胎的暗红色形成对比,产生新的装饰品种。总之,这个时期器形具有简约而单纯、端庄而精巧的造型艺术特征。南宋时期青瓷巧妙地使造型与釉色这一对主要因素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结合。

南宋末期至元代,釉层变薄,这时盛行的是釉面装饰,除继承五代、北宋时常用的划、刻、印、堆、贴等技法外,还大量使用褐色点彩、镂雕、刻、印等手段。最突出的是露胎贴花法,即在瓶腹部或盘心部位,先模印或贴塑纹饰,不上釉,烧成后露胎部位呈现火石红色,与青釉相映成趣。这种装饰是元龙泉窑独创。

元代龙泉窑的工艺也与宋代有所不同。器物的每个转折处,常做成棱角或凹槽形,盘多做折沿式,外口沿也常做成花口状,碗底圈足一般垂直,足底齐平,圈足足墙较矮。此外,形体巨大的器形,造型规整,釉平如镜,都说明其工艺技术确有独到之处。

(2)技术特征

南宋龙泉青瓷胎的化学成分(%)为:SiO2 60~74,Al2O3 19~32,Fe2O3 2~5,CaO<1,MgO<1,K2O3~6,Na2O<2。

南宋龙泉青瓷釉的化学成分(%)为:SiO2 61~69,Al2O314~19,Fe2O30.8~1.8,CaO9~17,MgO<1,K2O3~9,Na2O<2。

瓷胎、釉物相组成与显微结构:

①粒状石英和针状莫来石与玻璃质组成玻晶混杂结构,其中莫来石在玻璃质中呈交错网状分布。

②制品中矿物组成与显微结构均匀一致,没有发现局部粗粒集晶现象。

③石英含量都在20%左右,并且均匀分布,大小不太悬殊。

④气孔含量约为1%,同时没有分枝状和链状气孔存在。

⑤釉层中的析晶物均为钙长石,呈纤维状或放射状。釉层一般较厚,釉内有石英晶体,胎层中的石英晶体较细小。

⑥胎、釉之间的过渡带(中间层)均极明显,析晶物多数偏集于釉层和胎层交接处, 这一宽约0.2mm的浅色带,都呈浅黄色,胎、釉之间的接触线呈相互渗透状,晶相中石英颗粒较之胎有所减少,而莫来石针状晶体则有增加,而且晶形完整,光性明显。

根据以上这些特点,可以说明南宋龙泉青瓷在机械强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质,已达到瓷器的要求。

从南宋瓷胎的化学成分范围来看,其成分极近似于现在大窑的瓷土和紫金土原料的成分,故推断当时的朱砂胎制品,其胎泥很可能是只用一种瓷土原料加上10%~25%左右的紫金土原料配合而成的;坯料配制时采用含铁量较高的紫金土原料是南宋朱砂胎产品制备的工艺特点之一。

从釉的化学成分可以看出,化学组成中SiO2和K2O含量高,而CaO含量较低,应属石灰碱釉。釉的氧比在2.8%~3.3%左右,而且釉的外观色泽均极晶莹滋润,这说明当时釉的配制具有丰富经验,釉的配制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南宋龙泉青瓷的烧成温度,从釉的化学成分来分析,推测釉的熔融温度是不会超过1 300℃。从胎的化学成分来分析,胎的烧结温度也不可能超过1 300℃。

1.2汝窑青瓷

(1)装饰风格

北宋时期,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

汝官窑天青釉色为主,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为“诸瓷之冠”。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彻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蓝色的汝器称之为“雨过天青”,而汝之所贵,也正在于这种青蓝闲澹之中,含有深远无穷之味,这种釉色还有卵青、粉青、灰青等等,都略偏兰色。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汝瓷釉面的光泽,不如官、哥瓷晶莹,更逊于龙泉青瓷,玛瑙入釉,致汝釉的玻化程度及釉质的抗腐蚀性均有所下降。

汝窑器釉厚,釉质肥厚莹润若堆脂,釉面因施釉不匀、显高低不平、棕眼,并有少量气泡和缩釉现象,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大的如星斗。汝瓷在其胎体釉层间,有一排肉眼可见的大小气泡,是玛瑙为釉的一个重要特征。

汝瓷釉面上密集如网状的片纹,称为“开片”。这些片纹有的只局限于釉的部分,而未到坯体上,称作“开片”;有的则是釉层到坯体都发生裂痕,则称作“过岗”。汝瓷大多为深层次的“过岗”,开片纹理较大,其形状犹如冬日里江河冰面上,突然开裂的冰层,层层相叠,效果突出。

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文字虽不是装饰,但反映了一种自然典雅的趣味。

(2)技术特征

使用当地原料,合理地选择配方是汝窑天青釉的首要因素,经等离子光谱分析汝窑天青釉料中含主要化学元素十种,微量元素28种以上。在烧制过程中各种元素,特别是变价元素互相融合而又互相制约,才使釉面呈现出淡淡的天青色和“汁水莹厚如堆脂”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精选本地原料是合理配方的前提。

天青釉的化学成分(%):SiO263.51,Al2O3 15.47,Fe2O31.78,CaO10.62,MgO1.03,K2O6.01,Na2O0.16,TiO20.24,MnO0.037,P2O50.5。

汝瓷胎质细腻,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古文献中记载,“汝窑以玛瑙末为釉”,釉料中加入玛瑙,增加了游离态石英的量,使釉面乳浊,出现乳光,表现出滋润、纯粹、脂感强的艺术特点。又由于SiO2与玻璃相在冷却过程中膨胀系数的差异,产生应力,便出现蝇翅状开片。

控制气氛与烧成曲线是关键中的关键,大量历史资料证明,汝瓷可以柴烧也可以煤烧。不管是柴烧或煤烧,都必须采用还原焰。煤烧还原剂以CO为主.柴烧除CO外还有一定量的H2作为还原剂,810℃以上H2的还原能力大于CO。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

1.3南宋官窑青瓷

(1)装饰风格

南宋官窑瓷既继承了北宋汴京官窑瓷、河南汝官窑瓷等北方名窑的造型端庄简朴,釉质浑厚的特点,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龙泉窑等名窑的薄胎厚釉,釉面莹沏,造型精巧之精华。北艺南技的结合,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顶峰。

南宋官窑青瓷,在艺术风格上以釉色取胜,以造型见长,以纹片著称,这些制品反映出东方民族谆厚朴实,崇高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官窑所烧的都是宫廷御用器,因此,要求制作都尽量完美,多以垫托垫烧,虽然是底留下一道无釉的痕迹,但涂上一层铁质护胎浆成“铁足”,使制品更富特色。

南宋官窑瓷的釉色,主要是粉青色、极浅的蓝绿色、黄绿色。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感,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南宋官窑瓷的胎土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及红褐色等,但以黑褐色占大多数,所谓“紫口铁足”是由于黑胎上釉后,口部及凸棱部位釉向下流,因而造成口棱部釉薄,而显现了胎色,这就是“紫口”。至于“铁足”则是指圈足部份的黑铁色了,南宋官窑的釉极厚,故便有“厚釉薄胎”之说法。

南宋官窑瓷多有纹片,有大小开片,亦称文武片。纹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浅,以冰裂纹等大纹层为主。南宋官窑瓷器型多仿自周、汉古制。造型严谨肃穆、古风朴朴,又配以“紫口铁足”更显得风韵别致、古色古香。官窑瓷器以小型器为多见,体积不大,但是它所表现的气度却仍然不可漠视。

(2)技术特征

从偏光显微镜测定得知,南宋官窑具有下列特征:

①胎中的石英晶粒粗大,均为残留石英,一般为0.08mm,大的可达0.14mm,其表面多有裂纹痕云母晶体,呈黄瓜形状出现。

②釉层中的析晶物大部是细小的石英晶体,呈粒状;也有的呈纤维状,但其析晶物细小。釉层中有较多量的小气泡,分布均匀;中间层有毛发状的小析晶物体。

南宋官窑胎中SiO2含量较高,一般都在66%~70%之间,Al2O3含量为22%~24%,Fe2O3含量为3.5%~6.7%。由于胎内氧化鐵的含量相差很大,因而胎的呈色深浅不一,官窑产品大多数为铁足。

南宋官窑釉内SiO2含量在62%左右,Al2O3含量一般为16%~19%,CaO含量为13%~15%, K2O、Na2O含量为3%~4.5%;

釉面出现的纹片原是一种缺陷,它由于制作过程中工艺处理不当,胎釉膨胀系数相差过大,使釉面发生裂纹,但我们的祖先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美,作为装饰瓷釉的特殊手段,使这种釉面纹路通过工艺的调整,控制裂纹的大小和疏密,形成纹片碎路纵横交错,极不规则又在规则之中。经过人工染色,从而达到所谓“金丝铁线”的艺术效果。

1.4宜兴青瓷

(1)装饰风格

商代前期,宜兴就开始出现原始青瓷,历经西周、春秋至战国中期已达到较为成熟的地步,器型多为钵、罐、盂之类,内外均施薄釉,釉色偏黄,光泽欠佳,器底无釉,器底与器壁多有内弦纹圆圈。胎质坚致,断面呈灰白或黄灰等色。采用陶轮拉坯,形制规整,美观大方,是当时原始青瓷的主要产区。

秦代至西汉,坯体细密坚硬,多数呈淡灰色,釉层增厚,有较好的透明度,一般仅在肩口及内底局部上釉,上釉改为刷釉,装饰纹样有凹玄纹,水波纹。东汉至三国,釉色为淡青色,偶见黄色或青黄色。其装饰趋向繁复,出现小方格纹和堆塑。

西晋时的宜兴青瓷较前代有很大不同,胎体都比较厚重,胎色较深,釉层厚润均匀,釉色以青灰为主,装饰精致繁复,采用刻划,堆雕等装饰手法,青釉下多有酱斑点彩,器型复杂精巧。

东晋中期后,大量烧造青瓷日用品,造型趋向简朴,由肥壮向瘦高发展,装饰纹样减少,一般以弦纹为主,也有水波纹与褐色点彩。东晋的宜兴青瓷胎质颇为坚致,断面呈青灰,黄白等色,纹饰较为复杂,出现环口沿外二边弦纹,弦纹下常有一道网格纹组成的装饰带,其上贴印铺首。釉色淡青,晶莹润彻,胎釉结合好。

到了唐代,胎骨精细轻盈,呈色灰,淡灰或淡紫色,釉质匀净如玉,釉色有浅青,青绿,茶绿,翠绿,釉层较厚,也有“飞青”效果。多种碗盘仅在口边上釉。晚唐五代,器形较薄,釉色由青灰变成茶绿,釉面光润,产品大量为民用品。

南宋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宜兴青瓷开始进入800年的断层期,直到解放后才得到恢复生产。宜兴现代青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胎色白里泛青,釉色青中泛蓝的特色。装饰除传统的刻划花,点彩外,创造了薄膜堆花,窑变点彩等方法。被誉为“东方蓝宝石”。

(2)技术特征

对宜兴古青瓷产品胎的电镜观察发现:胎中残留石英颗粒大小不等,一般为30~100μ,数量少,有少量石英转变成方石英,呈蜂窝状。二次莫来石均布于基体中,数量较多,一般尺寸为1.5×0.2μ;云母数量一般,尺寸细小,大部分在10μ以下。对釉的电镜观察发现:釉中存在大量的钙长石和假硅灰石,都以针型分布。其颗粒的尺寸范围能使釉产生高度的半透明性,赋予釉有玉的外观。

青瓷碗釉的化学成分(%)为:SiO2 61.30,Al2O3 11.30,Fe2O3 1.87,CaO 17.92,MgO 2.03,K2O 1.23,Na2O 0.54,TiO2 0.97。

宜兴原始青瓷与印纹硬陶几乎同时出现并同步发展。即使到古青瓷阶段,在原料应用、加工、装饰、烧成等方面都有与宜兴釉陶相互借鉴的痕迹。

宜兴西南山区蕴藏了丰富的陶土原料,古代都是因地取材,甲泥白泥瓷土是当地的主要原料。坯料主要以当地的陶土甲泥、白泥为主,就地取材,也引入当地的瓷石,但考虑到成型性能,故用量较少。也因如此宜兴青瓷胎体的白度与其它窑口产品相比较差,呈灰色或黄紫色。青瓷釉料采用太湖边特有的白土、窑汗、石灰石及瓷石配制,属于石灰-碱釉,流动性较小,易于厚釉层,五氧化二磷的含量较高,使釉具有一种分相的脂状光泽,色泽偏蓝。

东晋的宜兴青瓷已开始采用低温素烧高温釉烧的二次烧成工艺,使釉面质量与产品品质有了明显提高。

到了唐代,施釉有浸釉与荡釉二种方法。装烧采用粘土加砂制成的外套钵提高了装烧密度与釉面光泽。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宜兴的青瓷历史是与其制陶历史是相伴而行的,由于宜兴在制陶方面有更大的优势,无论成形,烧成,装饰等在技艺上对青瓷的发展都有较大的推动。

2 结 论

具有脂玉般莹润而微微带透明质感的青色,是青瓷的显著特点,青瓷独到的质感与色泽是青瓷特定内在组成在一定条件下的外化。组成中的铁的氧化物是关键的成分,一正是由于氧化铁在气氛作用下的还原才成就了独特的青色。二也正是过程中氧化铁分解出的氧以微气泡的形式保留在釉层中,赋予了釉层类玉的质感。这种色与质的独特融合难能可贵,其明净、温润、淡雅之美几近自然之美玉。

通过解析可以发现,国内各主要青瓷窑口在装饰风格及技术特征二个方面彼此间有明显区别,而正是这种不同的地域特色才使青瓷更显得风格各异,丰富多彩。从汝器的“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龙泉窑粉青、梅子青的登峰造极,到南宋哥窑瓷的“紫口铁足”,“冰裂纹”效果,以及宜兴青瓷窑变的独特效果,都从视觉上营造了难能可贵的艺术观感。而文人雅士在这过程中的推波助澜,使青瓷更多地融入了人文氣息,扩大了其美学意蕴。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Nb4AlC3 by Silicon Pack Cementation[J].2014,97(2):552-561

[18]Hu C F,Sakka Y, Tanaka H,Nishimura T, Grass S.Low temperature thermal expansion,high temeperatur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and mechniacal properties of Nb4AlC3ceramic synthesiz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J Alloy Compd,2009,487:675-681

[19]赫晓东,柏跃磊,朱春城.Nb4AlC3块体陶瓷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200910073097.8[P].2009-10-27

猜你喜欢

釉层釉面官窑
北京故宫南三所琉璃瓦釉层腐蚀过程探究
光伏玻璃釉料反射率和附着力的影响因素*
一种无光黑釉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一种抗菌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西夏官窑瓷器
一种高温镁质无光釉的研制*
工艺参数对日用陶瓷镁质无光白釉的影响
此“官窑”非彼官窑
一种陶瓷釉配方的调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