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视唱练耳有效教学方法

2016-05-30丛韵涵

音乐生活 2016年7期
关键词:声部音乐会音乐作品

丛韵涵

内容提要

随着现代教学环境的提高,如何更行之有效地进行视唱练耳教学,如何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效果,这是我们教师不断探讨和深思的问题。伴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从一些传统课堂教学、集体视唱教学逐渐改变到以形式新颖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中去,加强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视唱练耳 教学形式 有效 方法

视唱练耳的教学大体分为两个内容:练耳与视唱。其中视唱这部分可分为单声部、二声部以及多声部作品的练习。视唱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熟练掌握调性感。准确把握节奏节拍等对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视唱与练耳这两部分相辅相成。其中多声部的音乐作品如果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会出现一些时间上的矛盾,每学期各个专业的课时有限,因此也就把练习的内容局限化,但是如果把视唱用音乐会的形式列入我们教学环节之一,形成教学中一种常态的形式,那我们就需要整体对教学大纲以及课时上进行重新安排,尽量合理地规划好每学期的内容和着重点。音乐会可以安排存比较靠后的学期进行,当然也可以在每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时间,这样一是对学生的基础训练比较扎实,二是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接触与练习也会增加很多。

1.初选阶段

首先,音乐会选择的学生不管是什么专业一定要相对高一些的年级,因为无论是识谱能力还是掌握音准的能力都会比较稳定,在学生刚入学的阶段需要的是多一些基础的训练,当基础的能力有所提高以后才适合把训练的侧重点放在多声部的视唱。

其次,选取视唱作品也是比较关键的环节,作品的难度一定适合学生专业的特点,扬长避短也是选择视唱曲目需要重点考虑的,器乐专业的学生由于嗓音条件的限制尽量选择一些音域音区不是很高的作品,演唱专业的学生选择多一些调性比较传统,旋律流畅的作品,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视唱水平也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之后就进入练习排练的阶段,首先分配好声部,然后进行单声部练习,逐渐地进入两个声部,三个声部或四个声部混搭的练习,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练习的侧重点,一定做到每一个声部每一名学生的音准节奏质量,不能求快。

2.教学中的必要性

2.1音乐处理与技术难度

课堂上的视唱练习受时间的局限,每一课练习的次数与处理音乐花费的精力非常有限,根据课时与其他内容的安排、在处理音乐表现的精力也就是少之又少,有些视唱只能一带而过地练习两遍,视唱的篇幅也发挥不出音乐真正的本质。单纯视唱的曲目有其优势的练习技术难点,但是从整体的音乐发展考虑,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技术性会更加的丰富。音乐会选取的一些曲目会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对作品精致处理的方面得到体现。

2.2作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我们传统的视唱教材,有些是教师自己编写的练习,这些练习对于调性节奏都是有针对性的训练,还有一些是截取实际音乐作品的片段,这些片段对于作品来说表现出的音乐情感肯定是不完整的,所以如果是一部相对完整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在调性上。音乐表达与陈述上,都在音乐整体的完整性方面要比单纯的视唱作品具有优势,对于学生掌握的技术全面性也有很大提高。每个专业学生由于学习接触的作品范围有限,通过视唱作品也是一个了解丰富作品好的途径。如果没有音乐会的这种形式,局限在课堂上的练习,达不到全面的训练。

2.3练习时间决定对音乐理解的沉淀

课堂上的练习只是视唱练习的最初阶段,如果需要学生对调性节奏掌握的标准有更高的要求,那就需要在练习的时间上做调整,一段音乐从开始接触到对其理解的深刻,是需要一段时间甚至更长阶段的反复练习揣摩,每个练习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音乐体会,随着时间的沉淀,音乐作品表现的完整性也会逐渐的理想,学生通过阶段性的训练也会在音乐积累方面得到提高。

2.4多声部作品的和声听觉

在视唱教学中,单声部作品应该占有很大比重,所有的视唱练习都需要从单声部作品开始,多声部的训练会根据学生的情况酌情加入课堂练习,因为多声部作品需要练习的时间远远高于单声部视唱的练习。也需要集体长时间的磨合,所以现有的教学环境和多方面因素促使多声部视唱练习在课堂上比较缺乏。

多声部视唱练习除了在时间上有些客观的要求,对学生在听觉习惯以及听觉感受上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对于接触合奏合唱机会比较少的学生来说,这种训练是一种听觉上的弥补,也是对和声听觉的实践。

2.5音乐形式的多样性

当视唱以音乐会的形式展现,表现方式也就更加丰富多样化,单声部作品的弹唱,二声部多声部的无伴奏演唱,多声部钢琴以及其他乐器伴奏的演唱,还会有配合视唱的一些体态律动的曲目等等,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其演唱的形式,发挥专业优势,既能把学生的专业能力体现出来,又会增加学生的自信感,把视唱从训练阶段过渡到表演阶段。

2.6集体合作经验

我们学习的每个表演专业除了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独立演奏演唱的能力,还有一项就是集体合作经验。除了在声音配合上的合作,平时练习中的坚持排练,互相督促学习,舞台上集体合作的力量,这种磨练的过程也是在学校学习期间难得的经历。

3.与合唱混淆昀误区

视唱音乐会看上去好像与合唱音乐会相似,都是以演唱多声部作品为主。演唱形式也都大同小异,其实不然,这两种音乐会在内容形式和训练重点上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1)视唱音乐会的曲目除了实际音乐作品,有很多都是专门为视唱练习而写的曲目,还有带专项节奏训练的视唱作品。而合唱音乐会的曲目都是一些声乐作品与器乐作品改编而成的,更具欣赏性。

(2)视唱音乐会的训练目的主要在于音准的把握,节奏的准确性,在这个基础之上加入一些音乐的处理,而合唱音乐会的艺术性要求很高,对声音的要求,处理音乐细腻的程度远远高于视唱作品。

(3)视唱曲目主要演唱音符的唱名,很少演唱出歌词,合唱作品正好相反,所以对咬字口型方面要求更加规范,学生演唱音名或歌词所体现出来的音乐本质是截然不同的,归根结底也是各有各的侧重面,各有各的训练目的。

4.音乐会形式应该列入教学环节中的一种常态

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除了训练学生听觉能力的部分,视唱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其每个学期期末考试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练习,何不去尝试换种方式来完成这项考试,既能达到考试的目的,又能更精致地完成音乐作品,把视唱考试开放化,让学生得到多一些的舞台锻炼,对于多声部音乐作品的了解与完成得到一些弥补,当然,这样做无形之中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对学生练习也是高质量要求。

现有的上课教室作为日常练习使用,但既然是音乐会就需要对声音有更高的要求,后期练习中如果能在小型排练厅进行练习,学生对声音的音色音量控制会有很快的提高。排练的时间单单靠上课的时间也是不够的,需要老师与学生协调好,练习的时间决定完成的质量,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提高练习的效率专注于表达音乐的本身。

视唱练耳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收集一些适合学生练习的多声部作品(包括声乐和器乐改编的多声部作品)。现有教材中的曲目对于音乐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可以的话,把每场音乐会演唱的曲目收集成一套正规的教材,列入我们的教学体系,那样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也可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某个专业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行一些作品的创作,这样的作品无论是训练的着重点还是练习的目的,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把这样的教学方式形成一种教学常态化,逐渐让教师学生在其中得到锻炼学习,形成良性的教学习惯,完善各方面的条件之后,对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结语

无论是课堂的视唱练习还是音乐会,都是以提高学生视唱能力为前提和目的,课堂练习有它的优势,可以大量浏览曲目,但是想精益求精深入的练习,音乐会是一个最好的督促和结果。可以以练习为目的,通过大量的排练,用表演的形式展示视唱的过程,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对于教师能力也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在学生练习中也要不断地学习,增加自身的音乐修养。教师最好也能参与到音乐会中,无论是指挥还是钢琴伴奏,都是对教师能力的展现,只有自身不断的进步才能不断地完善视唱练耳的教学。视唱音乐会这种形式需要常态化,作为这门课程结业的一部分,成为良性的规律,每个专业学生都参与到音乐会中,发挥所长,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自然也会从中得到满足的喜悦。

(责任编辑 霍闽)

猜你喜欢

声部音乐会音乐作品
搞砸的音乐会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失败的音乐会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