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2016-05-30于洋

音乐生活 2016年7期
关键词:检索课题钢琴

于洋

“只有了解了本课题范围内全部研究成果,才能确保在此基础上做有创新、有价值的音乐研究”,这是李虻教授在近三个小时的讲学活动中,给现场听众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

2016年5月18日下午,作为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系列活动之一的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李虻教授的讲座“音乐研究与论文写作及科研课题之间的关系”在沈阳音乐学院长青校区第一教学楼16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张晓燕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活动,来自沈阳音乐学院、东北大学音乐学院等高校的近百名师生,在现场聆听了李虻教授的讲座,并针对自己在科研、论文及教学等方面的问题与李虻教授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讲座伊始,李虻教授以“研究、论文与课题的相互影响”为序曲,开始了他的讲学。他认为“创新性研究与科研课题、论文写作及成果申报”是四位一体的,要做科研就必须要创新,而课题的成果都是以论文的形式申报,有了论文就可以申报成果奖,这是一个封闭的圆环结构,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开宗明义之后,他以肖邦《前奏曲》No.1的“塔式结构”研究、陈培勋钢琴曲《思春》的粤曲“苦音”在钢琴改编曲中的研究、小提琴协奏曲《粱祝》的“边缘性自由奏鸣曲式”研究、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复杂化复三部曲式”研究、叶小纲《地平线》的“由雅乐G宫系统与清乐bE宫系统综合形成的十二音序列”研究等五个实例,详细说明了音乐研究究竟该怎样创新。在肖邦《前奏曲》No.I的“塔式结构”研究中,以其中4个小节为例,在看似伴奏织体的音型中,隐伏着5个声部的线性旋律,这5个声部的旋律在纵向关系上构成了一种“塔式结构”。如果没有这样的分析,在弹奏时就很难将肖邦的音乐风格完全表达出来。

就在现场听众沉浸在怎样进行音乐研究创新之中时,现场的焦点又聚焦到了教学与教材编写上。李虻教授以他本人编写的《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钢琴实用教学法》两部教材为例,详解了“培养对象的需求、教材现状的分析、以有效教学为目标的课程设置、教材特色”等四个问题。以钢琴即兴伴奏为例,现有的大部分教材中,都在使用大量篇幅讲授和声和曲式分析的理论,在事实上造成了学时的浪费、教学效率的低下及教学无果。因此,在即兴伴奏的教材中,用到多少就涉及多少,以使用有效为标准。使用区别于传统斯波索宾“四部和声”体系的“三部和声”来应对钢琴即兴伴奏的需要,这就是以有效教学为目标来编写教材的典型例子。

接下来是对于如何做好有创新、有价值的音乐研究论文与科研课题的问题,在李虻教授看来,核心词汇只有一个——“知网”。对知网等现代文献检索系统的使用,是自我提高的最有效手段,是写论文的前提条件,用好了知网,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因此说,知网检索等现代检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论文的查新、现状分析与综述的基础。“只有了解了本课题范围内全部研究成果,才能确保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这句话在现场引起了大家的共识。李虻教授反复强调在写作论文、开题研究课题之前,为了避免无意抄袭,为了能够有创新价值,一定要首先对知网中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和查阅。论文与课题的关系也是现场很多听众都关心的问题。李虻教授认为:写论文与做课题,资料检索、整理等准备过程相同,都需要分析该领域研究现状。只有对研究现状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到创新有据、有的放矢。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句出自《论语·子罕》篇中颜渊对于孔子学问和道德的叹息,用来形容本次李虻教授的讲学真是毫发不爽的。做学问的学问,正如颜渊所说,越往上看越觉得高远,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在力求创新的音乐研究之路上,只有在掌握了海量的学术信息、论文成果之后,才能真正做到有价值的音乐研究。

(责任编辑 李浩)

猜你喜欢

检索课题钢琴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纸钢琴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