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苏航手风琴独奏作品《瞬间》与室内乐作品《海湾》

2016-05-30苏杨

音乐生活 2016年7期
关键词:手风琴低音大提琴

苏杨

内容提要

苏航手风琴原创新作品《瞬间》是为自由低音手风琴而创作的独奏作品。室内乐作品《海湾》是为手风琴、大提琴、钢琴而作。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形象、乐曲结构的分析进而提出演奏技术上的要求,并通过对音乐意境的具体描绘来清晰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内容。

关键词

独奏 室内乐 手风琴 艺术形象 结构 声音 音色

苏航创作的《瞬间》是一首为自由低音手风琴而创作的独奏作品。作者看了很多著名画家所创作的西藏题材的画作,尤其是为很多绘画作品对西藏大自然的真实描绘和对画中人物的细致刻画而深受感动。激起作者对这些画作艺术人物命运的关注。其中有一幅画作捕绘的是中午的阳光强烈地照射在一座破旧的房屋的窗户上,有一位藏族少女的形象。这个艺术形象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存他的脑海中多次出现了这个鲜活的画面,并成为创作的动机。

手风琴独奏作品《瞬间》在曲式结构上采用了混合曲式,全曲由三部分构成,各个部分在速度、力度、节奏、调性、织体上都有不同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画的三个瞬间的印象,但三个部分又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并无章节之分。其目的是使乐曲的整体表演保持紧凑的关系,使《瞬间》在结构上既有清晰的画面,又能够展示出远景、近景的描绘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在曲式上各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成为整体的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描绘的是巍峨壮观的西藏群山,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夺目。这一部分是三部曲式结构。A段是g小调,速度是广板,在织体上运用柱式和弦进行较长时值的强力度的演奏,使用了相对丰满的音响。在用小调连续的和弦进行中,使和弦在结构上又不断地加以变化,表现的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山川面貌,也可理解为人们为战胜艰苦的生存环境而向命运发出的呐喊声音。运用小调更加突出了在强烈的音响下赋予音乐作品的内在情绪。整个A部分使用了齐奏变音器音色,音响丰富色彩饱满。在风箱设计上可用长风箱的形式,两小节一换风箱。B部分在速度上是中速,手风琴左手自由低音以和声音程和单音的三连音形式进行,摇荡式音型,在相邻的音反复交替变换中,形成微微的波动。整个和声色彩变得飘忽不定,描绘了阳光四射的情景。音乐在小凋和大调及一些不协和音程及和弦中交替变换,形象地描绘了中午阳光的强烈。手风琴右手部分使用巴扬加短笛变音器音色,这是一种复合的音色,声音比较锐利、清晰、直接,有强烈的穿透力,使左手演奏的部分在层次和音色上得以分开。这一部分右手是很强烈的旋律进行,在旋律的高潮上从小调转成大调。这一部分的风箱可以按照旋律的起始来进行划分,当再现A段时,再次使用齐奏变音器音色,用强烈的音响再现A部分。

第二部分是二部曲式结构,速度是小行板。从降A大凋A段开始发展到整个乐段的高潮处,直接转入A大调。B部分在A大调上进行演奏。开始的部分旋律充满着诗意,并在三连音组成的摇荡式的音型中,通过反复地交替形成微微波动的情景。这段音乐描绘的是美丽的西藏少女的形象。仿佛她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在水中摇曳。旋律既朦胧又不断有新意,仿佛是作者对画面主人公美丽的幻想和真挚的祝福,仿佛看到她翩翩起舞,过着愉快幸福的生活。这一部分左手自由低音的写作,充分考虑到了演奏者在演奏技法上的一些问题。比如:利用短暂的休止符完成远距离的技术动作的衔接,同时在节奏上用不同的变化形式使音乐虚虚宴实,富于空间感和色彩性,使得音乐充满了动感和变化。

第三部分是二部曲式。这一部分描绘的是画中西藏少女美丽的眼睛,这是一双水汪汪的纯洁明亮的眼睛。当阳光照射在她的眼睛上时,眼神中发出一种倔强仿佛是对命运的呐喊。在右手的旋律音调上,采用向上和向下的半音进行,并不断地变化模进,表现出一种音乐的语调,并在相同音型的不断变化和进行中,表达出画中主人公生活的艰难和对生活的渴望。在长时值的和声音程上,横向的声部进行起到了音响上的烘托作用,音响静谧仿佛是向苍天祈祷。左手自由低音部分有一个不断进行的四分音符,是表现了时间的进行,同时制造出一种压抑的气氛。这一部分的结尾不断重叠的下行半音,表现了主人公悲伤的心情,但是最后一个和弦从极弱一直持续到极强,就像少女眼神中喷射出的一道闪电,表现了对命运的抗争并直接进行到第三部分的B段。这一段落由不断模进的和弦构成,音调充满动力。一个不断向上的进行与另一个下行半音的进行相互斗争,因为这一段是主人公内心的话语。在开始的时候,整个力度的进行要按照整个乐段统一安排完成,体现出语调的层次安排。在左手低音上使用传统低音部分。在手风琴技法上运用了抖风箱的方法,丰富了表现音乐的手段。抖风箱时手风琴音响上要丰满柔韧,富于弹性,像是黑暗势力的阴沉险恶,展现出戏剧性的音响效果。最后两小节使用自由低音演奏,音乐达到高潮时音响明亮,表现了美好生活的到来,并在F大调上结束。整个和弦在高音区明亮纯净有光彩、清澈温暖,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整体速度回到广板,显示出音乐的力量,在辉煌的音响中结束。

《海湾》是为手风琴、大提琴、钢琴而创作的一首室内乐作品,创作于2015年6月,乐曲的结构是三部曲式。A段是c大调,速度是小广板。B段是a小调,在这一部分的高潮处转到升c小调。然后回到c大调完全再现A段。乐曲开始以平缓的速度在钢琴上,以分解和弦的三连音的形式奏出宽广的琶音音型,充分发挥了钢琴音域宽广的特点,并在整个A段一直持续不断的进行,声音朦胧描绘了微风下海面的景象。在音响上和音色上突出了对海描绘性的展示。钢琴低音区和高音区的音色整个融合在一起,音响塑造出薄雾弥漫的海面,并荡漾着点点的波光。在这里流畅的和声进行不断地创造出一股清爽的气息,可以看出和声的进行对音色效果的推动作用。手风琴以流动而悠长的旋律从高音区舒缓地开始,在谱面上作者没有标出手风琴应选用的变音器音色,这里建议使用巴扬变音器音色,这一变音器音色在这一段音乐上的展现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仿佛是面对大海而产生的心旷神怡的心情。大提琴以长短不同的乐句呼应手风琴的旋律,使整个旋律逐渐丰满起来并有生动的流畅性,还有歌唱般的抒情性,音乐非常亲切动人。在手风琴、大提琴、钢琴的结合中,既包含着织体中纵向声部间的音量比例,也包含声部横向进行的力度变化。从纵向上手风琴音色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变音器音色运用在各段落产生不同的色调,并在乐曲的整体结构中保持适合于音乐强弱关系的比例,使音乐的声音流动起来。在某个地方也可以打破声音的平衡,突出某一乐器的特点。A段的整个气氛是非常融洽的,手风琴、大提琴逐渐发展出一段激动人心的旋律,两种乐器齐奏所产生的音色使这段音乐的色彩极为鲜明突出。并达到了这一部分的高潮。B段以钢琴在高音区奏出悲伤的音调,左手在低音区奏出波浪式的三连音上下翻滚,音乐的情绪逐渐激动起来。大提琴以一种短小的动机不断进行模进,语气急促。这个急切的音乐语调和钢琴的音调相互呼应,手风琴则用颤风箱的方式奏出一种声音效果,烘托了紧张不安的情绪。这一段大提琴的音乐动机虽然比较短小,但这是整个乐曲高潮部分的旋律动机,大提琴为这个高潮作了铺垫,之后大提琴声部奏出了一段悲伤而优美的旋律,音色近似人声中的男高音,发音饱满嘹亮,音质华丽极富歌唱性,忧郁暗淡,强奏时富于动力色彩,强力弱奏时柔和而十分神秘,音色明亮、辉煌。音色近似人声中的基本音色,温暖而富于表情,特别是在表达主题旋律上有着或清新或浓烈的色彩。钢琴以柱式和弦的织体形式为大提琴伴奏,手风琴则以快速的琶音来表现不断涌动的波浪。密集式分解和声音型,沿着密集排列的分解和弦作上行或下行的演奏,在以很弱的力度进行时,这种琶音的进行造成一种扑朔迷离的音响背景。手风琴可以使用大管变音器音色,这一变音器音色在高音区声音纯洁而不过分明亮,能较好地表现海面波浪的形象。B段运用混合音型,大提琴旋律音型化,手风琴、钢琴则以不同层次的力度和音型,融合在一起,塑造音乐的背景创造了音乐的气氛,并产生海面上微波荡漾的画面感受。整个这一段的重点在于表现旋律,旋律应像人诉说的话语充满倾诉性,整个旋律细腻、感伤、温柔,在乐曲的高潮处充满激情的爆发,之后音符在波浪式的音阶上平缓地结束。在钢琴部分谱面要求用一个踏板完成从高潮到这~段的结束,音响丰满,之后完全再现A部分,乐曲结束。结语

鲜明的音乐艺术形象是音乐作品《瞬间》和《海湾》的主要特点。在塑造音乐形象时,两首作品在音色、旋律、织体、力度层次上都有独特的构思,并准确地体现出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

(责任编辑 霍闽)

猜你喜欢

手风琴低音大提琴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能量强悍就是最大的优势 Proficient Audio FDS-15有源低音音箱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搭载革命性Uni-Core技术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扬声器
What it's like to be a deaf DJ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简单、好用、承传贵族血统 SUMIKO S.9超低音音箱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五)手风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