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精妙对比,悟言语精髓

2016-05-28金晓静

考试周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比一比原著词语

金晓静

统观高段课文,一篇篇佳作跃然纸上,作家们用一个个绝妙的词,一句句精妙的句,描绘出令人回味无穷的篇章。一词一句架起读者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但深厚的文学底蕴如何解读?笔者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发现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使用对比的方法,既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感悟,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又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几个例子,谈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词句进行理解感悟的想法。

一、“一字一语未宜忽,比词对句悟其神”——巧用“换词”对比

字词的理解是阅读教学深入开展的奠基石。如果词语理解不到位,阅读效果便会如空中楼阁般虚无缥缈。高段的学生对于词语的理性理解并不缺失,但理性的诠释只能给学生留下苍白而平面的印象。基于这个特点,通过运用“换词”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在对比不同词语的表达差异中,丰富词语所产生的意境,从而调动自身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

如换个词比一比:教学老舍先生的《猫》时,笔者在引导学生对“用身子蹭你的退,把鼻子伸过来让你抓痒”一句的解读时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即把“蹭”字和“摩擦”进行对比,使得简单的字立体生动起来,丰满起来,展现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在教学时像这样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对比品读,不但能让学生读到词语本身的信息,启发开去,还能使其收获更深刻的感受。

又如删去词语比一比:课文中每个词语必有其用处,缺一不可。从这点出发,笔者得到对比教学的灵感。如五年级下册课文《杨氏之子》,教学重点是体会杨氏子说话的巧妙:客人以杨梅对应杨氏,杨氏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回应,既体现杨氏子聪明机智,又感受到他的知书识礼。学生对杨氏子以孔雀对应孔氏的机敏,在熟读之后便能很快领会,可是他的说话识礼呢?对此,笔者将未闻从原句中删去,让学生领会其奥妙之处:既反驳了孔君平的调笑,又对长辈不失礼。

很多东西,在失去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她的美好。词语一删,一对比,“未闻”的作用便在学生的感悟中显现出来。

二、“一情一景不可戏,情境对比悟其真”——善用“换位”对比

学生感悟文章语言的精妙往往都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因此,如何让学生自主领会那些可意会、难言传的语言精髓,是提高阅读效率至关重要的方面。抓住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抓住具有表达特色的句式,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对比前后的不同。

如换个位置比一比:“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五年级上册课文《慈母情深》中的这段话非常特别,既有排比,又有倒装,犹如电影中的一组慢镜头,这与学生平时惯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要引导学生说说平时会怎么写,然后在大屏幕中将句子改成: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让学生对比读,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感觉。经过对比朗读,各自体味,学生感受到原句的感情更深,表现出母亲的疲惫和劳累,这让“我”一下子无法接受。作者那种见到母亲的瘦弱和辛劳的复杂的酸楚之情,便在对比中在学生的心里油然而生。经过这样的阅读活动,学生必然会在今后的阅读中注意文本中的特殊句式。

又如改个句式比一比: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这篇课文时,通过改动名著原句进行对比教学,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孙悟空是一个多么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形象,他的性格特点为人熟知,那这一形象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呢?秘密就在语言中,人物的语言节奏和人物的特点是有机统一的,“我进去”与“我进去吧”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名著表达的准确、细腻、传神,这些难言的妙处学生自会在对比中体会。

三、“新知旧识紧相连,新旧对比塑其形”——妙用“换文”对比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过程其实是新旧知识同化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寻找与把握新内容的生长点,使学生的阅读所得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并以此作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实现教学高效性的切入点。那么如何把这个“切入点”运用在对比教学中呢?

如跟原著比一比:小学课文中有许多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如《将相和》、《草船借箭》等,这些课文的原著对于学生而言可能过于艰深,但难道不能对比吗?不是的,通篇不行,句子可以。比如五年级下册课文《晏子使楚》,在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交锋中,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时,晏子有一段精彩的描述,用夸张的说法描绘齐国的人之多。而《晏子春秋》中这段的描写同样精彩,笔者在教学时,将课文句子与原著句子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课文一下子就成为原著的译文。如此学生对原著文言的理解就变得简单。两相对照中,学生既能体会原著用词的精妙,又能感受文言文行文的简约精练,从而丰富语感。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阅读,巧妙地运用对比进行教学,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有效增强阅读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力。

猜你喜欢

比一比原著词语
读原著学英语(三)
容易混淆的词语
比一比
一起比一比
漂流瓶
找词语
比一比
比一比
拔牙
水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