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课堂我做主

2016-05-28林海涛唐艳华

考试周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合理运用语文教学多媒体

林海涛 唐艳华

摘 要: 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抽象内容用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呈现,使多媒体教学更好地服务于课堂,而不是我们成为多媒体的奴隶。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合理运用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我国古代有名的教育家孔子也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浓郁的学习情境。

但是,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包打天下包治百病的。它代替不了语言文字的主观性,代替不了“可意会但不可言传”的多解性,代替不了教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代替不了学生之间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激励感染。人的许多能力是在自由环境下无意识形成的,教师恰当的手势、表情,惟妙惟肖的描摹,有情味有品位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多彩的语文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感情交流,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网络教学的符号系统,无论声、色何等丰富,也弥补不了这一个性化的教育的不足。

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使用多媒体。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使课堂结构个性化,让学生在变化美中求新求异呢?

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但是,很多时候,过于直观和形象生动,容易走向反面,即学生只是机械地看,缺乏思考和想象的意识。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产生浓厚的对话兴趣和热情为重要的目标取向。因此,教师需要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意识的处理,使其在直观的同时具有更多的悬念,具有更多的空白,具有更大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教学《观潮》时,我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了巧妙的处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阅读“吴儿善泅者数百”这段文字时,我播放一段朗读的录音,只有声音没有图片和场面,让学生通过听读闭上眼想象吴儿弄潮的场面,达到了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而激发对话热情的效果。

二、制作符合自己课堂教学的课件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很多时候是以课件的形式体现的。课件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是一种创新劳动。不是授课老师制作的课件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够。因此,课件的制作最好由上课教师自己完成。而且课件不能制作得过于花哨,追求标新立异,强调声、光、电等效果,因为这样除了要花费教师过多的备课时间外,可能还会失去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课件的制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尽量遵循简约而实用的原则,尽量少花制作时间。

三、注重课堂的实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要追求“真实、朴实、扎实”。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由于一些老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没有吃透,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化简为繁”的“风景”:一节课上,一会儿合作学习,一会儿探究学习;一会儿表演课本剧;一会儿讨论对话……声光电多媒体,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一拥而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在这热闹景象的背后,却是对语文本体的迷失。

当今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教学是否做到了扎实有效的语言积累、语感训练,是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不能回避这个现实,要么用在该用的环节,要么就不用,要实实在在地根据客观条件,根据课文的实情,合情合理地在语文教学中加以运用。

四、要注重语文课的本真

(一)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和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领悟力。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以语言和文字为本。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将视觉、听觉有机融合,提供教学所需的视听形象。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能力的转化阶段(语言文字内化阶段和语言文字的外化阶段)的不同特点,合理使用多媒体。

语言文字的内化阶段就是由接受语言文字的刺激,经过理解和识记将语言文字转化成一种语言思维,经过对语言思维的分解剖析归纳整理到最后形成审美共鸣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慎重使用视听形象,如果不合理使用视听形象可能就会剥夺学生感悟语言的机会,使他们跳过对语言的理解、识记,错过对语言思维的分析整理,直接通过视听形象获得对课文内容的审美感受和评价。其次,会使审美感受趋向统一,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学生经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识记,经过对语言思维的整合分析,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审美主体的大致形象。这一形象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不同的人心目中所形成的形象各不相同,这种审美形象的个性化和不确定性正是文学之美的体现。使用多媒体视听形象后,虽然学生心目中模糊的形象清晰了、确定了,但学生的审美个性却泯灭了。文学艺术的美感就此消失。“明湖居的书声”响在耳边,“大观园的林黛玉”出现在眼前,心目中不确定的形象终于有了着落,但想象发挥的再创造空间同时被这统一的形象填满了,这样是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的。

语言文字的外化阶段就是经过语言文字的具体应用,使主观情绪外现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视听形象激发学生的情绪兴趣,为语言表达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当教师的语言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视听形象,为学生创造立体的、多方位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在强烈的刺激下充分调动内在情感,展开无限遐想,推动语言思维和语言文字的组合。

也就是说,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文字内化阶段要慎重使用多媒体提供的视听形象,以避免视听形象对语言文字的冲击;在语言文字的外化阶段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视听形象激发学生的情绪兴趣,为语言表达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二)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课文的朗读。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多读是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因为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记忆力最旺盛的阶段,这个年龄智力和技能的主要优势是记忆。学生读的次数多了,对课文的内容理会逐渐加深,不但可以锻炼记忆能力,而且可以发展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往往会形成教师的“一言堂”,由于人机交流方便,界面好,操作方便,教师往往只注意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上很少注意到朗读这个重要环节,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需要注意屏幕上出现了什么就可以了,很容易形成疲劳,也不能有节奏地调节课堂气氛,不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学生的印象自然不深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做出自己的特色与个性,制作符合课堂教学的课件,更不要被多媒体完全霸占了语文课堂,使语文课成了花架子,从而失去了语文课的本真。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伊为民.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3]朱芒芒.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合理运用语文教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浅析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游戏的合理应用
涉众型寻滋案中视听资料的运用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科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