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熬茶的味道

2016-05-26马云龙

雪莲 2016年5期
关键词:阿妈奶茶高原

马云龙

弟弟一进门,就喊,快搭茶,快搭茶,渴死了!

一个长期出门在外的人,一进门就这样大喊,除非是这茶有特别的吸引力或非凡的解渴能力。

在西北农村,在青藏高原,这茶再也普通不过了,只是喝习惯了,离不开它了,才会这样惦记。

内地丰富多样的茶叶永远也抵消不了家里的熬茶,无论是西湖龙井,还是信阳毛尖,或是安溪铁观音,亦或是其他什么茶,也比不上香醇浓郁的熬茶的味道,也许这更多的是对故乡的眷恋和难舍。

母亲在炉子上搭上清水,待水将开时,放入湖南益阳砖茶沫,再加上盐、荆芥、桂皮和花椒等辅料。一会儿,熬茶的香气就扑鼻而来,直沁入人的心脾。弟弟就着锟锅馍,喝上一口滚滚熬茶,一会儿,全身就都热了。

青海气候高寒,在漫长的冬季里人们的吃食多是酸菜、洋芋和粉条,牛羊肉和细菜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在大雪纷飞的寒冷日子,几个人搭一壶熬茶,抓几把炒大豆,吃着,聊着,一天就过去了。

春耕秋收季节,人们到田间地头去劳动时,都要从家里沏一壶茶。沏茶在程序上有一定讲究。先将开水灌入暖瓶,随后加入一定量的砖茶沫和盐。俗话说,茶无盐,淡如水;人无钱,不如鬼。这就是在说熬茶,无论哪种熬茶都要加入适量的盐,否则,茶就没味。沏好的茶等拿到地里,差不多在开水的煎熬中也熬好了,拿出杯子,先倒上一杯,晾着,干一会儿活,在休息的间隙,熬茶淡淡的香味,祛除了一身的疲惫和劳累,好像又给身体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有时候,人家里行干事时,熬茶就派上了大排场,没熬茶不行。隔壁三阿爷家的阿西亚打发时,请的是我们村里最会搭茶的尕胡塞。尕胡塞搭茶有一手,村子里不论谁家打发丫头都少不了尕胡塞的身影。

尕胡塞搭茶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就是他自己要盘茶水灶。他先用碎砖合着长草泥在通风较好的地方,最好迎风靠在墙上,砌出离地10公分高的灶基,再一间隔1公分密排用做炉梯的细钢筋,之后再往上砌10公分,面子用长草泥抹光抹平,晾半天或直接生上火烘干。这样一座好的茶水灶就落成了。尕胡塞一直认为,要想搭出好茶,就要有好的茶灶,好的茶灶才能不误工,才能按搭熬茶的要求、程序、时间搭出好茶。尕胡塞搭的熬茶色香味俱全,不酽不淡,不咸不甜,恰到好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对安排的任务,十分尽责,从不耽误,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就连茶水灶也要自己亲自做,怕别人做的火不利,影响主顾家的干事。其实这是尕胡塞除了搭的茶好喝之外受人们喜欢的最主要原因。宴席的场合里,尕胡塞搭的熬茶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彼此间的距离不断地缩短。也许,在这场亲事的背后,又有许多亲事不断衍生。

婚嫁或娶亲时,熬茶有时候也会演变成奶茶。但这奶茶有熬茶做底子搭成的,这样搭出的奶茶糊一点,也更有味。先搭出熬茶,熬茶在茶壶里沸腾跳跃时,再加入新鲜的牛奶,为了去腥,加入一点花椒粉。这样,清香飘逸的奶茶上面飘着几颗大红枣,就被端上了亲家母的炕桌上,砸吧砸吧地喝着,事情就成了。

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是穆斯林最重要的两个节日。每逢节日,各家各户都要宰牛羊,念亥听,请阿訇。阿訇和隔壁邻友被请到炕上,在一个个白瓷印花的小弓碗,倒上熬茶,摆上金黄的油香和雪白的馒头片。众人一边品尝,一边闲暄,村子里的奇闻轶事,家长里短,国家大事都随着吃喝装进脑子里去了。节日里,一般不太喝花茶,因为节日里你请我叫,吃喝较多,喝了花茶,性凉,吃的油腻食物不易消化;而熬茶,恰恰相反,不仅性热,而且帮助消化。

只有一个季节,熬茶的需求可能少点。那就是夏季,气温较高,再喝熬茶,就易上火。在这个季节,喝惯了熬茶的人们不得不让我们的肠胃适应茉莉花茶的味道,而且是在里面加了冰糖的味道。到了秋季,天气转凉,人们又逐渐被熬茶的味道深深的吸引。

同一种茶叶,有的人搭的茶好喝,有的人搭的不好喝。人们都说是手禀的原因。我看不尽然,对于同一种茶叶,其实搭茶的顺序、火候的大小、水质的异同、佐料的多少,才是影响熬茶味道的最主要因素。家里人一直认为我手禀好,不论是搭出的熬茶,还是奶茶,味道总是香郁醇厚,不由的要多喝两杯。殊不知,我是在严格恪守搭茶的顺序、掌握好火候,控制好水量,水即将要开时加入茶叶、佐料,直到熬茶出壶。就这极其一般的操作,有的人却手忙脚乱,前后顺序颠倒,不顾火候大小和茶叶、佐料多少,一个劲地乱放一起,茶也溢了,火也灭了,还能搭出怎样的好茶来?

另外,搭茶的器皿和烧的柴禾对搭出的茶也有一定的影响,就我们乡下人来说,一般觉得在大铁锅注入甘醇的清泉水,再用麦秸秆烧火,搭出的熬茶最香,其香味远非铝壶、铝锅熬出的茶可比,也与液化气、大煤烧的茶以及用井水、自来水搭的茶有一些口味上的不同。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次在西藏那曲草原喝的熬茶了,那是藏族老阿妈用干牛粪烧的熬茶,那种味道、那种场景、那种记忆,经过多年岁月的洗礼和冲刷,始终盘踞在脑海深处,难以驱除。那次,我们在经过那曲草原的路途中,有多人尽管含着、吃着红景天,但陆续有多人高原反应厉害,呕吐不止,浑身发烧无力,随车带的几个氧气袋早已干瘪。不得已我们只好停在路边,以缓解症状和不适。就在这艰难的时刻,一位在附近放羊的藏族老阿妈,在得知我们的情况后,把我们请进了路边搭建的小毡房,立刻用干牛粪熬了一壶熬茶,大家喝着喝着,身上的一些不适逐渐褪去。除了高原反应,其他人还品尝到了草原上地地道道的在熬茶上面飘着金黄色酥油的酥油熬茶。道谢了老阿妈后,我们又奔驰在去拉萨的路上了。

如今,喝的茶也多了,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口袋鼓了,眼光高了,茶的品种多种多样,红茶、普洱茶、绿茶、果茶、苦丁茶等一一不胜枚举,就连熬茶也懒得熬,被制作成小包装上市出售。这哪里是熬茶,我不相信,泡着还能喝成地道的熬茶味道来。

外地到高原腹地旅游的游客,有时,为了适应高原气候,融入当地生活,也在找寻原汁原味的熬茶喝,一来可消渴解乏,祛除水土不服和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二来可借此了解西北地区和高原生活的饮食文化,增知长识。对外地人来说,熬茶的确是一个迅速融入当地生活,了解参与高原人文环境的极好的窗口。

望着杯子里上下飞舞的菊花茶的叶片,我想着小时候,我们在杯子里倒上一杯熬茶,里面的茶叶也是这样上窜下跳地飞舞不止,要是突然发现有一根茶梗竖立着,久久不倒,那那天肯定有亲戚来家里。竖着几根,就会来几个人。有好几次,竟然挺灵验的,家里真的来了亲戚,但人数却没那么准。

想念童年时的熬茶,这辈子都离不开熬茶的味道!

猜你喜欢

阿妈奶茶高原
阿妈叻嚒
小编与奶茶的日常
阿妈的草原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地下奶茶店
阿妈 阿爸 嘎洒坝
同样是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