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

2016-05-26徐文玺

考试周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辩证素材时代

徐文玺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初三历史的人物评价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人物评价方法。

关键词: 初三历史教学 历史人物评价 素材 时代 辩证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关于初三历史教学的要求是: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对学生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尊重,是对学生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发展的正确引导,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而且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塑造。因着《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近些年的中考中,很多省市增加了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题型,而且所占分值较大,比如2011年滨州有一道试题是让学生对秦始皇、唐太宗、忽必烈的历史作用进行比较。所以不论是为了学生的思想发展,还是为了成绩,教师都必须把历史人物评价这个环节抓起来。

一、善用素材

三年的教材学习,学生从中所获材料有限,不过区区六本教材,千张纸,就横跨七个大洲,纵穿古今六千年,所以对很多历史人物及相关历史事件都是匆匆带过。在这有限的材料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某个历史人物的合理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掘并恰当提取素材。

学生正式接触的历史材料有限,但学生无意接触的历史材料不少:在影视剧中,存在大量相关人物与相关事件,《秦始皇与阿房女》中的秦始皇,《武媚娘传奇》中的武则天,《西游记》中的唐玄奘,《甄嬛传》中的雍正……在文学作品中不乏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和评价,杜牧有批判唐玄宗劳民伤财的“一起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元稹有盛赞诸葛亮才华的“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与“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苏轼有赞扬周瑜之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些影视和文学作品虽然内容丰富,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都进行了戏剧化和主观化的处理。

因此,教师可以一方面要告诉学生借鉴这些影视和文学素材,并且在自己的课程讲授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讲解拿破仑及法兰西帝国时,可以利用《拿破仑》激发学生学习趣味。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这些经过认为加工的材料。仍然以《拿破仑》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剔除那些虚幻的部分,比如拿破仑爱情的美好及接受罗伯斯庇尔等人鬼魂的嘱托担起革命重任,从可信的事件中分析拿破仑的性格及由此造成的必然结果,比如决战英国及同意大利交锋等。

二、以时代为大背景

对历史人物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不能离开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所在的时代大背景,以今人今时的眼光和情况分析彼时彼人所为,脱离时代背景的人物评鉴是不合理的。

在一次教学中我给了学生这样的几则材料,让他们对拿破仑与希特勒进行比较评述。

材料1: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法西联合舰队全军覆没。

材料2:“特拉法尔加海战把拿破仑征服的梦想给打碎了,对于英国的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选自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

材料3:1812年,拿破仑亲自率领60余万军队远征俄国,迫于压力回到法国时,却只剩下不到3万人。

材料4:“1812年的莫斯科大火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佛朗茨·梅林

材料5:1940年,希特勒开始了对英国发动空战和海战的“海狮计划”,后迫于陆上压力,宣布“海狮计划”无限期推迟。

材料6:“大不列颠在这次斗争中,用鲜血拯救了文明。”——丘吉尔

材料7:1941年6月,德国开始入侵苏联,1943年初,德军的22个师团被苏军歼灭。

材料8:“斯大林格勒是希特勒灭亡的决定环节,侵略与反侵略的力量就此翻转。”——毛泽东

有学生这样评价拿破仑,拿破仑是个同希特勒相似的野心家,意图以一国之力称霸欧洲,但野心家的愿望是不切实际的,他们在英国与前苏联遭遇了挫折;还有的学生说,通过拿破仑和希特勒相似的命运轨迹可以知道,军权压制下的屈服只是暂时的,没有思想的统一,只会物极必反。不得不说,这位学生的分析上升到了理性高度,但是没有考虑拿破仑与希特勒二人所处的历史背景。

拿破仑是在法国大革命取得了初步胜利却面临着封建力量复辟的背景下进行的,是为了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果实,并且将资产阶级革命向整个欧洲大陆推进,具有历史进步性;希特勒是因为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想,希望强化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并德意志化东方其他民族的生存空间,于是在基本和平的欧洲大陆掀起战火,这是对生命的轻视。在此不同的背景下评价拿破仑与希特勒,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观点:拿破仑是时代的英雄,而希特勒则是时代的祸首。恩格斯曾有言:“拿破仑把前无古人的优秀法典带到了他所征服的国家中,推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丘吉尔评价二战“是一场不需要的战争”。

三、辩证分析

对某个历史人物,不能仅仅依靠某个点进行评价,这是一叶障目,褒奖时全无缺点,批判时一无是处,这是非理性化,时代是发展的,人也是在变化的,而且每个人都不仅仅有一个面,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分阶段地具体地全面地评价某个历史人物,既要看到他的贡献,又不能忽视他的缺陷。

对于前苏联杰出领导人斯大林的评价,前苏联曾经陷入片面评价的误区,二战时期及二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前苏联对斯大林奉若神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度过了最为艰难的阶段,是苏联的‘上帝”,因为他实现了前苏联经济的发展并且领导苏军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同丘吉尔、罗斯福一起被世界誉为“杰出领袖”;而戈尔巴乔夫之后,则是一味地斯大林化,斯大林转眼间由人人敬仰的领袖变成了臭名昭著的恶魔,“斯大林是红色法西斯,他推行集权统治和霸权主义”。

这种评价方法是不科学的,斯大林确实推动了前苏联的建设和领导,前苏联取得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确实推行了大清洗和领土扩张,对于他的正反面都要进行考量。丘吉尔的评价是中肯的:“不论斯大林有多少缺陷,不能否认的是,他接受的是木犁时代的俄罗斯,放下的是原子能的俄罗斯。”普京的评价是客观的:“即使农民排着长队购买粮食,即使卫国战争的损失很大,但没有斯大林,俄罗斯会面临更加悲惨的命运。”学生评价斯大林时也应该是这种辩证的理性分析,才能对历史人物正确认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熊佳才.初三历史复习策略与方法[J].新课程学习,2013(02).

猜你喜欢

辩证素材时代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e时代
e时代
试论《周易》中的辩证思维
e时代
浅析气候变暖与人类的过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