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平二跳跃活动与游戏

2016-05-25王妙香

体育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游戏发展

王妙香

【编者按】:正是学习观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发了课堂教学革命性变化和实质性进步。学习成了课堂的中心,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课堂成了基于学生学习、展示学生学习、交流学生学习、深化学生学习的真正平台。在这样的课堂上,体育教师的教也要找到最准确的定位:促进学练、指导纠错、组织练习、提高技能、展示成果、欣赏成长。'

关键词:水平二;发展;跳跃能力;游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3-0058-02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利用轻便、安全的海绵棒,引导学生借助海绵棒,通过自主体验,自我尝试,合作探究,互相帮助,发展下肢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形成“以学促思,以思促练”的自我锻炼意识。

二、教材分析

跳跃是一项发展学生身体弹跳、灵敏、协调、平衡等能力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下肢力量,增强爆发力的教学内容。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跳单落、单跳双落以及双跳单落、双跳双落的动作方法,并逐渐向远处和高处跃起并轻巧落地,提高跳跃能力,增强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力量,也为学习急行跳远和跨越式跳高打好基础。同时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以及团结协助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了解,该班级学生课堂学习常规较好,体育课堂学习中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同时课堂上已经初步具有小组合作意识,并懂得互相帮助,但对同伴的指导评价意识还未建立。通过了解,该年级学生在水平一已经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和单双脚跳跃活动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课堂专注力及持续练习的坚持性还不足,在练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倦怠心理。考虑到借班上课,师生之间的队伍调动以及课堂常规要求还未建立默契感,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以示范和提示为主,以讲解为辅,通过引导学生小组设计多种多样的单双脚跳跃游戏,进行变化花样趣味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让学生自己设置不同的远度和高度,进行挑战练习,激发学生持续练习的积极性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教学效果预计与评价检测

1.预计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单双脚起跳的动作并轻巧落地,有50%以上的学生能跳过3根海绵棒的远度和1根海绵棒的高度。

2.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平均心率140~16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60%左右。

3.课堂学习评价检测见表1。

【点评】:

一、一物多用,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技能

本课充分发挥海绵棒的功能,一物多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体验与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勇于思考、团结协助精神。

1.在课的开始部分,充分利用海绵棒引导孩子用手指托棒平衡趣味活动,让学生体验手托棒不掉棒的平衡原理,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拉近由于借班上课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随后利用海绵棒师生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严谨的准备活动。从宽松的自由体验托棒追逐游戏到严谨规范的海绵棒活动操,让学生耳目一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

2.在课的基本部分,借助海绵棒轻便、变换灵活的优势,改变练习场地和跳跃形式及方法,促使学生在自主尝试练习、合作探究练习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我设置高度和远度,开展挑战练习,检测自我的跳跃能力,树立自信,激发勇于挑战、互相竞争的精神。此外,教学中充分利用海绵棒进行吸腿、控腿跳及仰卧起坐传递海绵棒的比赛活动,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腰腹肌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

二、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学习

本课以问题思考入手,引导学生在运动中学会思考,领悟体育运动的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首先,在课的开始提出“如何做到海绵棒不掉地?”一问题,让学生在自主体验活动中,感悟身体要和海绵棒保持一致性,做到上下肢的协调才能保持海绵棒的平衡不掉地,同时也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体育运动需要高度的专注力,为课基本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在单双脚跳跃活动中提出“如何跳得轻松,落地声音很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动作,体验落地屈膝缓冲,掌握跳跃的基本动作要领,培养健康锻炼意识和能力。再次,在小组合作摆放场地时提出“如何根据摆放好的场地进行各种方式的跳跃?”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场地的摆放引导学生开展前、后、左、右跳以及单、双变换跳的练习,增强练习的密度和练习的强度。

猜你喜欢

游戏发展
游戏
区域发展篇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图说共享发展
爆笑游戏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