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心城市中考体育项目的对比研究

2016-05-25扆铮王姣姣翁丽

体育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考体育

扆铮 王姣姣 翁丽

摘 要:本文通过对2014年我国中心城市中考体育项目设置、项目组合方式以及测试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跑、跳、投等基本运动素质仍是中考体育项目设置的重点;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组合是目前多个中心城市的选择;过程性考核和统一测试是中考体育的测试方式,其中统一测试方式所占比重较大。根据我国体育中考情况提出以下建议:调整教学模式,增扩中考体育项目;提高中考体育考试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完善考试监督机制。

关键词:中心城市;中考体育;项目设置;项目组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3-0042-0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体质健康事关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家庭的幸福和个人的前途。初中学生作为青少年的主要构成群体,因其处于未成年阶段,可塑性强更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自1985年以来,国家进行的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却屡屡传递出一个令人心痛的结果: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趋势。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育部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健康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相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举措也应运而生,而中考体育也成为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体育中考制度自1979年试行至今经历了局部试验、全国试点、全面实施和全面推进四个重要发展阶段[1],而中考体育项目的发展也是伴随着中考体育制度的发展在不断的调整。本文以2014年全国中心城市中考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对中考体育项目设置以及考试项目的组合方式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中考体育的科学化发展进程做出贡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为了统计分析之便,本文以2014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心城市的中考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以“中考体育”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2014年各省、市、自治区中心城市的中考体育加试项目,并查阅体育中考相关网站、文件等资料,以期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

2.2 逻辑分析法

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心城市2014年中考体育加试项目进行归纳、整理和对比分析,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共性和区别。

2.3 数理统计法

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心城市的体育加试项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中考体育考试项目设置

考试项目指规定考生考试选择的考试内容。经统计,2014年我国中心城市中考体育项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表1),各中心城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

从表1可以发现,中考体育项目设置选择频率较高的是800/1000米跑、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仰卧起坐、篮球运球等;从各中心城市选择的项目来看,排名靠前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跑、跳、投类基本的运动素质上,而在运动技能上,“篮球运球”成为诸多中心城市的不二选择。

此外,从中考体育项目的选择频率中可以发现:体质健康测试的内容也成为中心城市中考体育的考试内容,这些项目主要考察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等素质,对于中考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一方面,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贯穿整个中学阶段,对于测试方式和某些应试技巧学校都会在体育教学中涉及,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中考体育考试中的成绩;另一方面,即使个别学生在某些测试项目中存在问题,经过三年的调整练习,这些项目也都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从而照顾到了多数考生的利益。

其他选择频率较低的中考项目多为技能类项目,其中较为引人注意的项目为:游泳、乒乓球、羽毛球以及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项目和冰雪项目。这些项目的选择频率虽低,一方面归因于地域因素,但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应出中考体育除了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外,也在慢慢的倾向于发展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这大大调动了学生练习体育的积极性,并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2]。此外,在众多中考体育项目中,各中心城市也会根据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提供多种选考项目,这也体现了中考项目的人性化设置方式。

2.考试项目组合方式

从运动训练学角度来看,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心城市的考试项目可以分为身体形态机能类、运动素质类、运动技能类[3]。身体形态是指身体及各组成部分的外形及状态,如身高、体重等。身体机能,通俗地讲是指身体各器官的运转能力,通常可通过某些指标反映出来,如肺部机能可以通过肺活量的大小来反映。为了便于统计,本文将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归为身体形态机能类[4]。运动素质是指人体运动的能力,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例如800/1000米、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等。运动技能指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机能的活动能力,是掌握运动技能的前提条件,如健身拳、冰雪项目中的100米高山速降滑雪等。

通过整理发现:2014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心城市体育中考项目的组合方式有四种,即:运动素质+运动技能;运动素质;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运动技能;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其中,选择运动素质+运动技能考试项目的中心城市有18个,占全国的58.06﹪,选择运动素质作为考试项目的城市有7个,占全国比重的22.58﹪,选择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运动技能的城市有4个,占12.9﹪,而将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作为考试项目的只有宁夏银川一市。因为身体形态机能测试指标主要集中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相关项目上,多个省市中多采用相对指数进行比较,所以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身体形态机能测试是相对真实、客观和公平的测试项目之一。

运动素质作为中考项目的主要考试内容,它的关注度是毋庸置疑的,这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考体育项目中,跑、跳、投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当然,近些年来运动技能类为主的项目也逐渐在中考体育中崭露头角,除了篮排足三大球类项目外,健美操、健身拳等相关项目也加入了中考体育项目中。此外,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如广西的抛绣球、踢毽子、武术,黑龙江的冰雪项目等也逐渐开展起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同时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易于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

3.各地考试项目测试方式

研究发现:我国中考体育的考核方式主要有“统一测试”和“过程性考核与统一测试”相结合的两种方式。其中,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统一测试相结合的城市有上海、山东、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黑龙江、辽宁,占全国的29.03﹪,过程性考核方式多采用初中阶段学生体育课成绩、学生体育课堂表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使得中考体育考核范围大大增加,并将中考体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统一测试方式由三个类别组成: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与必测项目相结合、规定类自选项目[5]。通过表3数据可以发现,必测项目的中心城市有江西、河北、海南、重庆、四川、西藏、陕西、甘肃以及湖北、宁夏10个中心城市,约占32.25﹪。而31个中心城市中有15个省市选择选测项目与必测项目相结合的方法,约占统一测试类的48.38﹪,必测项目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基本运动素质上,对于选测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来选择,这与规定类自选项目有点类似,规定类自选项目选择范围较大,考生选择余地也大,浙江、福建、广西、上海、江苏5个中心城市采用这种考试方法,约占统一测试类的16.12﹪。后两种考试方式是现阶段中考体育比较流行的测试方式[6-8]。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对我国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中心城市体育中考项目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1 从全国中考体育项目设置上来看,跑、跳、投依然是各中心城市的优先选择;对于技能类项目,篮球是诸多城市的主要选择,此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项目也逐渐成为中考体育项目。

1.2 在项目的组合方式上,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考试项目组合方式主要是运动素质+运动技能、运动素质、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运动技能、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组合方式是目前多数中心城市的选择。

1.3 在考试项目测试方式上,主要采用过程性考核、统一测试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三种方式,其中统一测试方式所占的比重较大。统一测试方式通过设置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与必测项目相结合、规定类自选项目来实现。

2.建议

2.1 调整教学模式,增扩中考体育项目

中考体育的目的是从速度、力量和耐力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这些素质可以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中得到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单纯枯燥的跑、跳、投。尤其对于初中生而言,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学校体育应思考如何从应试化的模式中走出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性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真正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作为教育和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中考体育项目的设置和组合方式上也应该给予考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增扩中考体育项目,形成一种“你玩啥,我考啥”的良好氛围,而不是“我考啥,你学啥”的被动局面。同时在项目的设置上更要遵循初中生生长发育特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能够反映课标的实施情况。

2.2 提高中考体育考试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完善考试监督机制

中考体育制度的实施在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水平,随着制度的不断推进,它也成为衡量学校体育成绩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对学生中考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不排除个别学校的学生通过非正当途径来获取高分。针对这样的情况,相关部门在做好必要的法制宣传的同时,也必须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来整治这种行为,不仅要通过电子计时、计数等手段来保证体育成绩的公平、公正,同时也要将学生的平时学校成绩做好备份,以备监督之用。

参考文献:

[1]陈德钦.我国中考体育考试的审视[D].重庆师范大学,2012,1,1.

[2]刘世睿.2010-2012年我国中心城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方案比较研究[D].广州大学,2013,6.

[3][4]邢静文.湖北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5.

[5]陈德钦.全国2012年中考体育加试实施状况与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3,25(2):133.

[6]谢靓.试析中考体育项目拓展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3,12(3).

[7]王兆锋.基于项目设置与监督组织机制因素对城市体育中考的影响分析—以广西城市体育中考调查情况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1(6).

[8]李元.新课程改革下福建省体育中考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11.

猜你喜欢

中考体育
论重庆市中考实心球投掷
试论如何提高中考体育项目训练的有效性
中考体育备考方法探微
中考体育考核原则及评分标准制定研究
论中考体育项目加试背景下体育教学策略
浅谈体育中考“摇号”
中考体育立定跳远高分攻略及训练技巧
宁德市蕉城区高效组织初中毕业升学体育测试工作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中长跑成绩
中考体育考试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