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剑同辉:中世纪欧式大刀

2016-05-25江小宁

轻兵器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刀身纹章诺曼

江小宁

提到中世纪时期流行于欧洲的冷兵器,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西洋剑。从罗马短剑到法国骑兵剑,从德国双手大剑到英格兰笼手剑,各类剑占据了欧洲大陆冷兵器的半壁江山,而欧式大刀却很少被提及。这是因为,欧式大刀的古董实物及文献资料存世很少。即使如此,并不意味着大刀在欧洲冷兵器发展史上未有一席之地。在11~16世纪,曾出现过欧式大刀的辉煌——

欧式大刀起源追溯

在英格兰杜伦教堂(Durham Cathedral)的藏宝库内,珍藏有一把科尼尔斯大刀(The Conyers Falchion),该刀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欧式大刀实物。在英格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的壁画中,也展示有与科尼尔斯大刀相似的刀型。

杜伦大教堂始建于1093年,1130年建成,其是英格兰第一座完全用石头砌成的教堂,也是英格兰著名的十大教堂之一,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也是英格兰著名的十大教堂之一,始建于公元960年,1065年建成。1066年,诺曼人威廉从法国率军征服了英格兰(史称诺曼征服)。1066年圣诞节,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举行盛大的登基仪式。从那以后,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在内的英格兰历朝历代君王,大部分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登基的。也就是说,该教堂是英国王室御用教堂,王室的加冕礼及婚礼庆典大部分都在该教堂举行。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英格兰众多教堂中地位显赫,可以说是英格兰地位最高的教堂。除了王室成员,英国许多领域的伟大人物也埋葬在此。如科学家牛顿,生物学家达尔文,著名政治家丘吉尔、张伯伦等许多知名人士都埋葬在此。此外,两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英国官兵的花名册也保存在该教堂内。教堂中的壁画详细记录了11世纪诺曼公国威廉公爵率军侵占英格兰的过程。

有一个关于科尼尔斯大刀的传说,它讲述了法国人约翰·科尼尔斯爵士在1063年挥刀杀死双足飞龙的情景。双足飞龙是西方国家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在欧洲纹章学中,它象征着瘟疫等不祥之兆。双足飞龙的英文为“wyvern”,该词源自撒克逊语“wivere”,法语写为“vouivre”。

约翰·科尼尔斯杀死双足飞龙之后,在英格兰杜伦郡获封土地,他的整个家族随后在诺曼征服时期(1066年)从法国移居到英格兰定居。约翰·科尼尔斯使用过的那把大刀后来就被陈列于杜伦大教堂之中,随后的每一任王子主教(Prince-Bishop,也称为枢机主教、红衣主教)上任时,都会从科尼尔斯家族的长者手中接过大刀,以表示其地位获得认同。这个仪式一直持续到1771年,但在随后的两百多年间没有再进行过。直到1994年,该仪式重新启用。

科尼尔斯大刀总长度为89cm,质量为1.3kg,全刀由刀身、刀柄及护手组成。

刀身

刀身长度为73.4cm,刀背平直而厚钝,刀刃锋利并带有弧度。刀身宽度从靠近护手的一端向刀尖一端逐渐扩大,然后从距离刀尖14cm的位置开始收窄。最窄的部分宽约3.9cm,而最宽的部分则达到10.9cm。刀身最厚处为6mm,在刀身最宽的位置,厚度只有1.2mm;在刀尖位置,厚度更是薄至1mm。对科尼尔斯大刀来说,如此的薄刃可令切割能力大为增强。刀身两侧各设有一道浅浅的血槽,血槽的位置靠近刀背,从护手向刀尖方向延伸,长度约为刀身长度的四分之三。

刀柄

科尼尔斯大刀的刀柄制作精良,长度为9.5cm,采用硬木制成。刀柄由柄首、握柄组成。柄首呈圆环状,由青铜制成,两面均刻有纹章图案。柄首直径为4.2cm,厚度为2cm。柄首内部设有展翅黑鹰图案,柄首环上设有象征着英格兰的3头狮子图案。在欧洲纹章学中,狮子的重要性仅次于鹰。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因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而在中世纪的英国、法国成为一种流行的动物纹章图案。在12世纪,法国人成功实现诺曼征服,并将原诺曼地区的2头狮子纹章图案带到了英格兰。后来为了与法国2头狮子纹章图案区别,英格兰的纹章图案上又增加了1头狮子,构成3头狮子纹章图案。3头狮子纹章图案也称为三狮军团图案,至今仍是英格兰男子足球国家队的队徽。

护手

护手呈长条状,采用与柄首相同的青铜材料制成,全长为16.8cm。护手表面雕刻有许多龙形图案作为装饰。

诺曼征服

公元1066年1月,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去世,具有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的大贵族哈罗德二世(1022~1066年)继承王位。法国诺曼公爵威廉(1027~1087年)闻听哈罗德继承王位后怒不可遏,遂决心发动战争,意图夺取英格兰王位。

威廉为什么要发怒呢?因为当时欧洲各国之间的征战、协约和联姻众多,使英格兰与法国、挪威、丹麦及瑞典等国家之间的统治家族关系变得非常复杂。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王后之兄哈罗德没有循例进行全国会议审议通过,便集合党羽给自己加冕。而法国诺曼公爵威廉是爱德华的表亲,爱德华的母亲是威廉父亲的妹妹,在1051年威廉访英时,爱德华曾许诺让威廉继承他的王位。另外,当哈罗德二世于1064年乘船去诺曼公国时,遭遇风暴而被他人扣押下来,勒索天价赎金。威廉急速派遣使者将哈罗德二世救出,并热情款待哈罗德二世,哈罗德二世假意支持威廉,宣传自己对王位没有觊觎之心,甘愿辅弼威廉成就王业。这让威廉非常高兴,为了彻底笼络住哈罗德,威廉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他,且敦促他立下誓言。

哈罗德抛弃誓言继承王位后,威廉积极进行战争准备,运用外交手段,争取更多的同盟者。首先,威廉派使节前往罗马,游说当时在欧洲最有影响的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二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争取他们的支持。教皇赐给他一面“圣十字旗”以示支持。亨利四世也表示出兵帮助威廉。然后,威廉又去说服丹麦、挪威国王,许诺共同瓜分英格兰。很快,威廉就组成了一个由英格兰、丹麦、挪威等国家组成的欧洲联盟军。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威廉拉开了攻打英格兰的大幕。

哈罗德将军队驻扎在英格兰南端,对敌船的动向保持严密的警戒。却一直没有发现法国人的入侵船队。同年9月,挪威人突然在英格兰北部登陆,并在福尔福德(Fulford)战役中击败了哈罗德的北方部队。此时,威廉率领军队在英格兰南部登陆,并在黑斯廷斯(Hastings)建立了城堡作为据点。10月,哈罗德从伦敦率领部队到达了这一地区。从伦敦到黑斯廷斯的距离为55英里,而哈罗德的部队花了48小时才赶到。因为当时英格兰的路况很糟糕,基本上是一条条泥泞的道路,部队跋涉艰难。

双方在黑斯廷斯展开激战,战斗持续数小时,难分胜负,直到哈罗德被杀,胶着状态才最终被打破。威廉的部队以逸待劳,摧毁了哈罗德的疲惫之师。黑斯延斯战役结束后,诺曼人继续挺进,最终夺取伦敦城。1066年圣诞节,诺曼公爵威廉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国王,史称威廉一世,也称为征服者威廉。在随后的几年中,威廉统治着他的新领地,从此开始了英格兰历史上的诺曼王朝时期。

在描写诺曼征服时期军法两军作战的中世纪手抄本中,有英军手持欧式大刀征战的场景。

欧式大刀的种类及形制

欧式大刀的英文名称为“Falchion”,其源于古法语“Fauchon”。欧式大刀的种类及形制较多,有的与中国宽刃大刀非常相似,有的与欧式佩剑相似,有的又像是现代砍刀增加了护手。但欧式大刀的形制在不同时代及区域内,具有的共性则是均为单刃,刀身带有微弯的弧度,并且都设有护手。

欧式大刀与欧式双刃剑不同,其存世藏品数量极少,目前已知有10余款实物,可分为屠夫式大刀、尖头式大刀、伞柄式大刀三大类型。

屠夫式大刀

屠夫式大刀的形制像一把非常大的屠夫用切肉刀,这种大刀的典型实物是科尼尔斯大刀。此外,在西方早期的艺术作品中也能够见到,比如威斯敏斯特教堂大厅的壁画上。屠夫式大刀的流行年代大约是在13~14世纪。

尖头式大刀

尖头式大刀的形制类似于德国梅塞尔(Messer)大刀,这种大刀在西方早期的艺术作品中较为常见。在存世的藏品中有一把尖头式大刀来自13世纪的英格兰,其质量不足0.9kg。整个刀身长为95cm,其中80cm为直刃,刀尖部分突兀地加工成尖状,故名尖头式大刀。

伞柄式大刀

伞柄式大刀刀尖部分弯曲弧度较大,刀柄由30~60cm长的木材制成,刀柄末端像雨伞的伞柄一样向上弯曲,故名伞柄式大刀。在意大利米兰斯福尔扎城堡的雕塑中能看到这种刀的形制,在13世纪中期的圣经插图中也能看到其身影。

欧式大刀的使用及地位

对于中世纪的骑士来说,冷兵器的使用技巧是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一个骑士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才能擅长使用大刀,从7岁到21岁,骑士需要花费14年学习兵器的使用及骑士礼仪。训练骑士的基地叫作“佩尔”(Pell),骑士们在那里学习各种兵器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欧式大刀。在佩尔基地训练中,骑士们学习熟练地使用大刀进行劈、砍、划、切等技巧。

欧式大刀的形制决定了它的使用方法以劈砍为主,多用于近身步战,对抗身无铠甲或轻甲装备的骑士。

欧式大刀的地位通常被误认为比那些昂贵的长剑要低,工艺水平也不及后者,其原因是在和平年代时,欧式大刀被当作生活工具来使用,与劈柴刀和斧头的功用无异。事实并非如此,在许多中世纪手抄本的插图中,能够看到在欧洲战斗场面中使用大刀作战的骑士形象。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欧式大刀曾经与西洋剑一样,是骑士装备的兵器之一。

在欧式大刀流行时期,其制作增添了更多华丽的装饰工艺。在伦敦华莱士收藏馆(The Wallace Collection)就有一件藏品,其是1560年代打造的欧式大刀,带有精美的雕刻和镀金装饰,并铭刻着拥有者的爵位与姓名。

华莱士收藏馆建成于1897年,馆中主要收藏15~19世纪欧洲的知名美术作品以及家具、兵器、盔甲、瓷器等。这些藏品是赫福特侯爵和他的私生子理查德·华莱士爵士的收藏。赫特福德侯爵阔绰的身家使他几乎能赢得每次拍卖,他最终将收藏品赠送给了理查德·华莱士,理查德·华莱士于1890年去世后,他的遗孀将这座收藏馆捐赠给了国家。

中世纪手抄本是公元5~15世纪欧洲主要的文化和艺术载体,其内容以圣经、福音书、祈祷书、文典、历书见多。中世纪手抄本通常有以下特点:由贵金属和象牙雕装饰的华丽封面,有些还会镶嵌宝石,内页有些会设有精美框边,通常有彩色插图。其大概可分为加罗林手抄本、奥托手抄本、罗马式手抄本、哥特式手抄本,早期设计制作者多为修士。中世纪晚期,手抄本的制作商品化,有许多西方女士参与抄写制作。手抄本中绘有许多欧式大刀插图,亦可见欧式大刀在那一时期非常兴盛。

编辑/曾振宇

猜你喜欢

刀身纹章诺曼
纹章瓷
纹章的用色法则与视觉效应的研究
那一阵风
切割部件用途及制造方法的探究
外销欧洲的中国纹章瓷释读
——以荷兰阿姆斯特丹海军舰长定制的联姻纹章瓷盘为例
小孩的世界
浅谈色彩法则对纹章瓷装饰工艺的影响
《通灵男孩诺曼》
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