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理念下的新媒体教学

2016-05-23黄超平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90

关键词:新媒体大数据互联网+

黄超平(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江门 529090)



“互联网+”理念下的新媒体教学

黄超平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90)

摘要: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互联网+”作为当今时代非常热门的两大话题,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个概念的提出对于电子商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在教学的一线实践过程中,也逐步被人们进行加以利用,希望发挥其最大重用,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对于现代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 互联网+ 教育传播学 新媒体

一、“互联网+”的产生背景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已经阔步进入了互联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的我们注入了无限的青春和活力。互联网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人们的思维也在促进着互联网在前进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以求更好地融入人们地生活。

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

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表达了对经济社会的创新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等重大项目,把一批的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1]。

二、“互联网+”的产生意义

现代社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互联网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人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工作、学习、生活,一张无形的网在整个星球上铺开,让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系在一起。计算机与互联网地迅速发展,使教师在一线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吸引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这样层次的教学仅仅是停留在“互联网+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并没有把“互联网+教育”的真正效能发挥出来。

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中显示,2015年6月网民总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8.8%。

三、“互联网+教育”的衍生

1.“互联网+教学媒体”的实现

从黑板加粉笔,到幻灯片、投影仪的出现和使用。教育技术呈现出飞越式的发展,以信息技术发展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在互联网还没普及的年代,课堂上虽然已经开始了信息化的教学,但是在课后,由于技术与设备的局限性,学生却依然采用传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做作业。互联网的作用并没有很好地从课堂教学转移到学生的课后学习中来。因此,更实用的、更廉价的、更便于携带的适用于学生在课后学习的多媒体设备(移动终端)亟需开发出来。

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还未普及之前,笔记本电脑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移动终端,但是它的便携性、性价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008年,从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3G开始,智能手机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候,平板电脑也逐步开始普及。移动终端的多媒体设备至此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容量不断增加、运行内存不断扩大、CPU的性能不断增强、互联网的上网费用逐步降低,使得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一代媒体设备(智能移动网络终端)在全求范围内普及起来。

正如媒体定义所指,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于是,许多产商瞄准这一块在新媒体技术下未完全开发的教育领域,生产一系列教学软件、教学平台。通过安装相应的软件,使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及时与教师及时沟通,交流分享知识,完成作业任务,把课堂延伸到校外,实现了碎片化学习,把脱了以往在课后学习中依赖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计算机设备,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

2.“互联网+教师”的实现

在现代的教育理论中,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主要面向教师的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以及“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这三大类[2]。在教学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演员”逐步向“导演”开始转变[3],教师应当设计好教案,在教案里应该体现到学生如何在互联网条件下进行信息化的学习。通过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在课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家里或者宿舍通过互联网,搜索到自己喜爱的教师,进行听课,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互联网+学生”的实现

这一代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他们对于新鲜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学习与运用新媒体设备的速度也非常快,很容易接受新生的事物,在初中高中时代,对于手机、MP3、MP4等电子设备的使用,学校都会有严格的限制,而到了大学,这些设备对他们来讲是“开放使用”的,因此,许多的年轻大学生都非常热衷于高科技的电子产品。

此时此刻,教师需要抓紧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可以借助移动APP、微信公众平台等新技术,进行教学和开展课后学习。

总结

“互联网+教育”必定在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让学习变得更加简单、便捷。

参考文献

[1]腾讯.“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一张图看懂http://www.sheitc.gov.cn/http://www.sheitc.gov.cn/gydt/666007.htm

[2]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7):14-21

猜你喜欢

新媒体大数据互联网+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