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山城塑新景 枫林城郭属本溪
——本溪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2016-05-19刘倩玮

绿色中国 2016年19期
关键词:本溪市枫林本溪

文|本刊记者 刘倩玮

绿色山城塑新景 枫林城郭属本溪
——本溪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文|本刊记者 刘倩玮

Maple City Benxi Creates New Scenery

上世纪80年代,本溪市因丰富的煤铁矿资源在我国工业建设中大放异彩,但也因过度的资源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成为卫星拍摄图片上一片被烟尘笼罩看不到的地方。“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阻碍着本溪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本溪市开始实施林业强市战略,拂去烟尘,用绿色装扮自己,走重工业城市生态化改造之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本溪成功摘掉了“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的黑帽子。站在平顶山环城森林公园的山顶上,一览本溪全貌,放眼望去,满是绿色的山林,森林和绿色植被将本溪环抱其中。“本溪的绿色越来越多,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成了卫星上看不够的城市。”本溪市副市长黄力强对记者说。

据了解,本溪市目前的林地总面积达1021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80%,森林覆盖率达到76%,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活立木总蓄积5400万立方米。本溪俨然已成为辽宁东部山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中部城市群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实现了“煤铁之都”向“绿色林城”的华丽转变。

矿山复绿,打造绿色钢都

本溪是一座山城,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的1200余座,其中1000米以上的40多座。城周是山,城中有山,林在山上,矿也在山中。本溪作为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曾几何时,高强度的开采使山林遭到严重破坏,矿山满目疮痍,裸露堆积的废矿渣更是污染土壤、水源,严重危害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矿山复绿势在必行。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2012年,本溪市实行一山一策、一矿一策的治理方式,全面启动了以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对已破坏的山体和植被进行生态修复的青山工程。工程主要包括闭坑矿山生态治理、生产矿山生态治理、退坡地还林等九项重点工程。

截至到2015年底,全市累计完成闭坑矿山生态治理160处、8197亩;完成生产矿山环境治理78处、7596亩;完成围栏封育1055公里。“‘消除灾害利在当代,再造青山功在千秋’,虽然治理矿山投入很大,但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是必须而为之的。”本钢集团矿业公司歪头山铁矿矿长李彬对记者说。

通过工程治理,本溪市的生态环境特别是重点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比如本钢歪头山铁矿下盘排岩场,经过两年的生态治理,栽植刺槐、紫穗槐、毛樱桃等苗木60余万株,过去尘土飞扬、寸绿不见的排岩场如今成为沈本产业大道一道绿色风景线,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现在的本溪比以前建得好太多,尤其是这矿区的环境,以前一刮风,矿山附近到处都是灰尘碎屑,现在树栽起来了,不仅不怕刮风了,空气也新鲜了很多。”家住铁矿附近的退休职工王建力欣慰地说。

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矿山生态治理与土地整治和工业园区相结合,整理出了工商业用地0.3万余亩,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地方政府用地指标紧缺的难题,解决了部分招商企业无法落地的土地瓶颈问题,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地进驻落户也促进了当地农户的就业。其中,明山区将欢喜岭与大浓湖交汇处的16处废弃矿山进行填筑、平整土地936亩,建起了工业园区,着力打造以汽车零部件加工为主的钢铁深加工产业。

而随着工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青山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矿山治理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其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正逐步凸显。本溪县城居民目睹了原小市水泥厂和231石灰石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县政府的资金支持下,水泥厂和231的复绿不仅改善了县城周边的生活环境,而且对于提高县城自然景观效果和推进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变“卖木材”为“卖景观”,成就“中华枫叶之都”

“神奇大石湖,秀美老边沟。”金秋时节,辽宁本溪老边沟森林公园,红叶披山,山川如染,流水潺潺,呈现出“一湾河水映山光,两岸红枫惹人醉”的迷人景象,美不胜收。

9月26日,本溪市今年的枫红指数首次发布,据本溪市枫树研究所发布的“枫红指数”显示,老边沟、枫林谷景区枫红指数均为Ⅰ级。“根据本溪市内各主要枫叶分布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树叶变色的程度等,将枫红指数分为三级。一级指枫叶变色率为10%~35%之间,处于初红状态,较适宜观赏,而三级则表示全红。”本溪市林业局副局长周厚富介绍。

虽然枫叶只处于初红状态,但仍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观赏。“我们一家是从北京来的,虽然现在还没完全红,但还是很美啊,不敢想象全红了该有多美。如果说香山的红是小家碧玉,那本溪的红应该就是大家闺秀了。”游客张秀芳兴奋地说道。

“春有百花夏有绿,秋有枫叶冬有雪。”大石湖(老边沟)风景区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风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已达45万人次。

而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乡境内本桓公路新开岭至大凹岭之间的“中华枫叶之路”则是本溪观赏枫叶的著名公路,长30余公里,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枫叶观赏公路。

五年来,本溪市共投入资金4000万元,建设景观园108个,栽植枫树、火炬树等以红叶树种为主的绿化苗木80余万株。打造出森林景观优美、季相色彩丰富、生态系统多样、服务设施完备的“中华枫叶之路”,其沿途有林下参专业村南营坊村、画家村洋湖沟村等,是辽宁集体林改的摇篮,林业生态文化在这里彰显,树立了本溪“枫叶之都”新形象。

随着本溪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中华枫叶之路”已经汇集大石湖-老边沟、洋湖沟画家村、湖里森林公园、大地森林公园等景区,形成辽宁省景点最密集的枫叶旅游观光带,成为辽东地区最为火红的森林旅游路线,每年十月游客达500多万人次。

近年来,到本溪观景、赏枫、吸氧的游人逐年递增。去年仅“十一”期间,来本溪看“枫”景的游客多达80万游客,带来直接经济收入近1亿元,带动10万农民增收,年增幅20%,成就了“一片枫叶、一个传奇”,让本溪市成为了当之无愧、名符其实的“中国枫叶之都”。“仅枫林谷景区,今年1至9月的游客人数就是去年的5倍,预计全年的旅游接待收入能达到1500万元。”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林业局局长汪立功对记者说。

枫林谷是枫叶自然分布海拔最高的地区,也是辽宁欣赏枫叶最早的地方,被誉为“中国赏枫胜地”。谁能想到,几年前枫林谷所在的和平林场因产业结构单一,长期过度依赖森林资源消耗,导致可采资源枯竭,收入锐减,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举步维艰。

当时的枫林谷虽然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树种多样,森林覆盖率高达98.75%。拥有辽东最大的枫树群落,枫树占公园总面积的70%以上,枫树品种最全,火红最早,却也只能“养在深山人未识”。

“和平林场是桓仁县最偏远的林场,当时交通不便,从县城过去得四五个小时,比去沈阳还远,根本就没人去,于是成了全县最贫困的林场。”桓仁县副县长朱祥林说。

2011年,桓仁县林业局决定,由8家国有林场共同出资,依托和平林场优美的景观资源,举全局之力开发枫林谷,发展森林旅游。实行完全公有制的股份制改革,以和平林场控股、7家国有林场入股的方式,组建的桓仁枫林谷森林公园旅游有限公司,着力打造集红叶观光、避暑度假、休闲养生、山地运动为一体的辽宁首个森林生态旅游度假景区。

枫林谷森林公园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2015年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平林场在保护国有森林资源的同时,走出了一条国有林场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子。开发建设枫林谷3年来,到2015年末,枫林谷森林公园收入1500万元,相当于林场一年采伐森林的收入,保护了森林4000亩。改变了国有林场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经营模式,变“卖木材”为“卖景观”,实现了“树不倒,钱不少”。和平林场一名老职工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感触地说道:“原来站着的树更值钱”。

枫林谷森林公园运营后,职工收入大幅增加。枫林谷发展旅游前景一片光明,职工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枫林谷成为了国有林场职工的“定心丸”。收入的增加、待遇的改善、工作环境的好转,职工都把枫林谷当成自己的家,当成自己的“金饭碗”。枫林谷员工在竞聘票务部长演讲时说:“几年来,我亲历了枫林谷的成长和发展、规范和壮大,做为枫林谷的一员,我自豪!”

“和平林场已经彻底转型为森林公园,干部职工成为景区的管理员、服务员和护林员。发展森林旅游后,收入骤增,变成了最富裕的林场。枫林谷成功开发,带动了其他7家林场发展。去年枫林谷还承接其他林场富余职工77人,为各林场节约开支224万元。”汪立功对记者说。

砬门村几年前是桓仁县最穷的村庄,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在开发建设公园前,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几亩地和外出打工。现在,看到如织的游客,家家户户开起了农家乐,路边摆上了森林食品和土特产品。依托森林公园,户均增收3万元。当地一名经营农家乐的老板说:“真没有想到,我们这样偏僻的小山村,每年能来这么多游客,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收入,再也不用外出打工挣钱了,现在可以坐在家里数钱了。”

本溪市林业局局长汤永广介绍,本溪市共建设省级以上森林公园9处,森林旅游面积110万亩,年总收入超过20亿元,森林旅游成为全市旅游业的主渠道,“枫叶之都”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靓丽名片。

亲民绿化,深入开展森林城市建设

本溪市成功创森以来,出台了《关于在全市继续深入开展森林城市的建设意见》,大力实施“森林七进”绿化工程,推进森林进社区、进村屯、进校园、进库区、进路网、进企业、进公园。

“城市森林是公共生态产品,要搞好对市民和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和生态公益组织的宣传,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

“森林进校园”作为“森林七进”中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本溪市积极开展生态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通过编写生态文化科普教材,组织生态文化体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专题活动,将珍爱自然、崇德向善的行为规范种在孩子们的心底。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的操场上,几百名学生正在排练节目。操场边,一排排柳树随风摆动。该校副校长张俊华介绍,这些树都是近几年毕业的学生亲手栽下的,树上挂着的牌子记录着他们的年级和小组。“学校每年都会安排毕业的学生在离校前进行植树活动。一方面是给母校留个纪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告诉他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为拓展生态文化传播渠道,本溪市建立了标本馆、生态博物馆、科普馆等30余处生态文化普及场所,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化教育基地3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5个。大力开展各项生态文化建设宣传活动,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共守森林文明、共享森林环境、共建森林城市。截止2015年底,完成全民义务植树4000余万株,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

目前,本溪市全市绿地总面积达到7998.4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5.5%,公园绿地面积1.2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19平方米,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集体林改综合试验示范区……

猜你喜欢

本溪市枫林本溪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做好“加减乘除”法持续开展文明提升巩固行动
你来问 我来答
你来问我来答
红枫林
红枫林
枫林建社30周年
本溪市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研究
本溪博物馆藏金代铜镜再认识
王宠智作品
本溪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