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2016-05-16周博

职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指导精细化

周博

就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口,关系到高校乃至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2014年连续发布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通知中也特别提到了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的重要性,需要高校就业工作者不断创新方法,充实内容,实现针对毕业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

一、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内涵

“精细化”作为一个管理概念,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以运行程序化、标准化及信息化为手段,以规则的系统化和精确化为主要特点,以全体员工高效协同、不断超越为表现形式,以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模式。而精细化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就是借鉴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为目标,在职业指导全程注重指导体系建设和标准化流程建设。将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标准化、系统化、个性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建立适合专业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二、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意义

1.加强校企对接,实现人职匹配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对即将从事的行业、职业认识不足,无法合理定位自身的价值;同时,很多毕业生缺乏对自身的客观认识,求职心态高于自身能力。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企业招聘与毕业生就业不匹配问题的出现。精细化职业指导以加强自我认知和了解就业环境两个方面入手,搭建校企交流的平台,更好地帮助毕业生了解自我、了解环境,实现人职匹配。

2.解决就业困难,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成果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不同就业困难的学生,特别是针对零就业家庭的学生、残疾学生、后进生等更需要个性化的就业帮扶。通过就业资金、心理辅导、职业能力训练等多个方面提升困难群体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

3.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

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是高校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服务目标只是将毕业生送到合适的岗位,笔者认为精细化职业指导除了“扶上马”,还要“送一程”,除了关注就业质量,还要关注发展质量,而后者更能反映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通过对毕业生职业发展质量的跟踪,追溯学生在校时的培养情况,有利于高校更全面地了解人才培养情况,对于学科发展方向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进而可以推动高校资源合理化配置。

三、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探索

1.建立标准化的就业工作流程

建立“一把手”就业工作领导机制,成立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三全”就业格局。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院长任组长,学院各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系主任、就业工作专职老师、毕业班班主任、年级辅导员组成,形成教学、科研、行政和专职人员协同配合的就业工作小组,并定期研讨就业形势、制订策略。

2.开展系统化的职业指导

(1)校、院就业辅导与个性化就业服务相结合。邀请校、院就业专职教师,开办就业指导课。从就业形势与政策解读入手,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环境;开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帮助毕业生进行自我认识与职业选择;开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讲座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结合公务员、出国留学等专题讲座提升毕业生择业能力。

开设分专业就业指导课,针对各专业就业特点,分析就业形势,结合多年积累的就业情况汇总信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建议;对不同就业类型的毕业生,提供“一对一”职业辅导。对毕业生自我定位、职业生涯发展、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指导;旨在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实际掌握求职方法和就业途径,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提高毕业生的求职能力。

(2)就业指导理论课与就业实践相结合。把握毕业生就业时间节点,合理设置就业指导课及就业实践。根据就业高峰期及公务员、基层就业等工作的时间节点,设计就业指导课程,突出就业指导的时效性;以“职场日”等活动形式加强毕业生职业体验;通过“优秀学子访谈”“新老生交流会”“就业经验分享”等活动,树立良好的就业榜样;举办“模拟面试大赛”“考研、保研面试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赛事,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的实践效果。

(3)多层面的就业信息。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相结合,整体信息与点对点信息相结合。依托学院网站、人人网、微博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定时推送就业信息;利用飞信、QQ、微信,结合毕业生求职意向发送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确保就业信息的全覆盖和实效性。

3.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1)“六位一体”的就业工作模式。笔者学院结合就业工作实际,继续完善“六位一体”就业工作模式,强化专职、兼职和学生就业队伍建设,贯彻和实施全员服务学生就业的方针,加强导师、就业专职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老师之间的联动协作,采取积极引导、指导、辅助和推荐等方法促进毕业生就业。

(2)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进档案。6月初面向毕业生发放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对每一位毕业生择业的地区、行业、职位和薪酬期望等情况进行细致摸底,鼓励有工作意向的学生进行暑期实习。9月再次面向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关注去向选择有变化的毕业生,重点跟踪指导。根据两次就业意向调研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通过毕业班班主任、年级辅导员、班级就业信息员定期跟进毕业生就业状况,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进系统,实现空间以及时间的全方位跟进。

(3)建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C—MIS系统。以生物学院国家理科生物学理科基地为试点,探索职业成长记录体系的建立。从 “四点、两迹、两体系”入手,通过四个着眼点,即入学起点、毕业节点、职业起点和事业锚点,把握大学生成长轨迹和人才发展轨迹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培养跟踪和反馈。从职业起点到事业峰点,研究校友的发展路线,从校友的工作经历、学术成就、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和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体系的建立。并在跟踪评价过程中形成人才培养成果展示,为在校生的成长发展提供范例。

(4)总结可供在校生参考的发展轨迹。通过对在校生培养过程的全程记录,结合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为在校生提供可参考的人才发展路径,为他们更好地树立目标、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5)建立可循环的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发展培养体系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始终,是一个关系到培养质量的系统工程,对学院培养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职业发展的全程记录,在跟踪评价过程中进行人才培养成果展示,为在校生的成长发展提供范例,发挥优秀人才培养的辐射作用,推动学生发展培养体系的建设,进而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实现两个体系的循环互动。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指导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