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给患者带来福音

2016-05-16谭书

科学养生 2016年5期
关键词:外科教授腹腔镜

谭书

近年来,在外科手术治疗中,有一个新的名词经常出现,就是“加速康复外科”。这个“加速康复外科”涉及到医疗手术的各个领域。有人说,这种治疗方式效果很好,加快了病人的康复,明显地缩短了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既减少了患者痛苦,又减轻了患者负担,利国利民。那么,“加速康复外科”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对患者到底有哪些好处呢?笔者就此采访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贾云鹤教授。

贾云鹤教授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副主任,曾师从我国著名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教授,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出博士后流动站以后,又到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癌症中心留学,回国后到哈医大任教。2013年获得黑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名);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名)。如今是《胃癌诊断与治疗》主编,《胃病诊断与治疗》副主编,《全结肠切除术》视频音像教材副主编,《肿瘤营养学》编委,目前还任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营养代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5年,贾云鹤教授所在的结直肠外科做手术1628例,数量和手术质量名列全国各家大医院的前三位。

据贾云鹤教授介绍,“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简称ERA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外科治疗新理念,这个新理念是在2001年由丹麦的一位医生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

英国21世纪初就引入加速康复项目,到2011年,英国已经建立14个加速康复外科创新试点,并探索在整个国民健保系统中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路径。目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已经成功应用在结直肠、骨科、泌尿、妇科、乳腺等外科手术中。

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教授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引入我国,并在世界上率先开展了胃癌手术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使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在围术期(即术前、术中、术后期)获益不少。

贾云鹤教授在研究了大量的“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和实践案例以后,把这种治疗理念和微创手术结合起来,在他所在的结直肠外科率先应用,取得了不错的、甚至是惊人的治疗效果。手术时,仅需在病人患处打几毫米的小洞,用一支长长的腹腔镜探入患处,把肿瘤切除就完成了手术。整个手术过程患者几乎不出血。

有一位63岁的刘先生,开始总是肚子胀、不舒服,类似消化不良。接着,出现了便血,而且“里急后重”:频繁地想便,又便不出多少,有的时候就是便出一点脓血而已。家人和他自己都感觉不好,赶紧送他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过各种检查,确诊为进展期结肠癌。家人和患者自己知道以后思想负担很重,忧心忡忡。贾云鹤教授劝慰他心理负担不要太重,如今医学进步很快,结肠癌治愈率逐年提高,如果采用腹腔镜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基本上没有多大痛苦。

据贾云鹤教授说,“加速康复外科”的要点就是:术前与病人交谈交底,告知手术计划,取得病人和家属的合作;也需要适当的术前营养支持;选用合理麻醉方法,一般是胸段硬膜外麻醉;采用微创技术;不按照常规应用鼻胃管和引流;术前应用非阿片类镇静止痛剂;应用持续胸段硬膜外置管止痛;术后早用缓泻剂、促肠蠕动剂;术后早期经肠进食;术后早期病人就可以下床活动。

前面提到的那位刘先生手术后的第二天就下床出病房活动了,一位护士看见了惊讶不已:你怎么出来活动了?昨天没做手术啊?刘先生坦然回答:昨天我做手术了,医生说当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今天都是第二天啦!其他患者看见刘先生恢复得这么快,也十分惊讶。不少患者和家属纷纷前来探究“腹腔镜结合加速康复外科”这种治疗方式。

48岁的岳女士,因便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痔疮,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以后,便血没有缓解,好像还更重了,无奈来到哈医大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就诊。经过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癌。经过充分准备以后,应用“腹腔镜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术后第一天病人下地并且能够进食流食,术后第二天拔除引流管和尿管,术后第三天进半流食,并且能够在平地行走2小时以上,术后第四天就出院回家了。

“腹腔镜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手术最大的长处就是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以往手术前24小时不能进食,术前晚上就不能饮水,病人处于半脱水状态;而现在采用这种新方式就没有这么多禁忌了,术前可以自由饮食,术前2小时可以喝点含有离子的水。传统手术后需要插上胃管、导尿管、引流管;而现在采用新方式手术就可以早期拔除这三根管了。在传统全身麻醉基础上,结合硬膜外镇痛以及术后应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几乎无痛苦。传统手术方式术后两小时需点滴1500毫升液体,还需要滴注多日营养液;而现在新方式仅需点滴500毫升液体,不需要长时间的肠外营养了,避免了消化道水肿的发生。传统手术后需要4~5天排气以后方可喝水,而现在新方式术后6小时就可以喝水。以往手术后至少需要三天以上时间病人才能下地行走;而现在当天就可以下地行走,第二天就可以拔掉所有的管子。以往病人术后需要10多天才能出院;现在术后3~5天就可以出院。由于时间缩短、用药减少,治疗费用也随之大幅度下降。以往做这种手术需要7~8万元,现在采用新方式最少降低费用20%以上。前面提到的那位刘先生住院期间仅仅花了4.5万元。

微创手术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有如此之多的优势,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疼痛强度和疼痛时间,加快了机体功能的恢复,生理及心理创伤较小,患者满意程度大为提高。但是,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对“加速康复外科”这一理念和操作方法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再加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格外小心谨慎,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加速康复外科”作为一种医疗常规的推广应用。

贾云鹤教授认为,为了减轻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应该大力推广“加速康复外科”这个理念。国家有关部门在2015年出台了治疗规范,对大范围推广具有极大意义。微创手术结合“加速康复外科”利国利民,不仅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推广,也需要广大患者和家属进一步知晓、认识这种治疗方式,认可这种有利于患者及医院床位周转的好事儿。有利的是,去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提出用3年的时间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通过加强医疗管理,改善服务流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并提升大众看病就医的感受。让患者享受到优质、高效而廉价的医疗服务。这个宏观上的有利条件,有利于在医疗机构中普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也有利于在群众中逐步普及“加速康复外科”知识。

猜你喜欢

外科教授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