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诗·药(一)

2016-05-16吕鹏

科学养生 2016年5期
关键词:月季花瘀血牡丹

吕鹏

对于花,千百年来许多文人雅士为之泼墨吟咏,许多医药古籍对其药用价值倍加关注。人们之所以如此爱花,不仅因为它们可以美化环境,点缀生活,愉悦心情,而且还因为它们是治病的良药,能为人们的健康带来福音。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占人间第一香。

——唐·皮日休《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的牡丹,花大形美,色彩鲜艳,富丽堂皇,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牡丹性凉味辛苦,现存最早的中药学古籍《神农本草经》指出其可“除症结瘀血,安五脏”。事实上,牡丹确实是我国广泛使用的重要药材,牡丹花瓣含黄芪甙成分,有调经活血之功用。牡丹的根皮叫丹皮,是常用中药,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清热、止痛、通经之功能,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之作用。以牡丹花、红花各6克,水煎饮服,可治妇女月经不调。用丹皮15克、丹参15克、桃仁12克,水煎服,每日2次,可治神经衰弱。

不是人间种,疑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宋·杨万里《咏桂》素有“花中月老”之称的桂花,虽没有绚丽的色彩,也没有妩媚的姿态,但却清馨素雅,浓香远溢,沁人心脾。明代重要本草文献著作《本草汇言》记载:桂花能“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凡患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病,蒸热布裹熨之。” 中医实践和药理实验证明,桂花的确是一种天然药材。桂花性温味辛,具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散痰平肝的作用,能治痰多咳嗽、肠风血痢、牙痛口臭、食欲不振、经闭腹痛。用桂花子3克研末,玫瑰花1克,开水冲泡,一日分2~3次温饮,可治胃寒疼病,暖气饱闷。另外,用桂花酿酒,馥郁芬芳,有健骨强身之效;用其子实或根皮捣碎敷之,可治疮疖毒及牙痛。

只道花无十日红,

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

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

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

忘却今晨是季冬。

——宋·杨万里《腊前月季》

被誉为“花中皇后”的月季,一年四季怒放,花容娇艳,香味浓郁,集诸多优点于一身,世间之花无可比拟,是世界著名花卉。《本草纲目》载,月季花可活血、消肿、解毒。中医认为,月季味甘、性温,入肝经,有活血调经、消肿解毒之功效。由于月季花的祛瘀、行气、止痛作用明显,故常被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临床报道,妇女出现闭经或月经稀薄、色淡而量少、小腹痛,兼有精神不畅和大便燥结等,或在月经期出现上述症状,用胜春汤治疗效果好。胜春汤的药物组成有:月季花10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白芍10克,加红糖适量,清水煎服。其汤味香甜,无难咽之苦,每次月经前3~5天服3剂,每次加鸡蛋一个同煮,其效可靠,是调经、理气、活血的妙剂。另外,月季外用捣烂敷患处,可治烫伤及疮毒肿痛诸症。

众芳摇落独喧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唐·林和靖《山园小梅》

被誉为“花中魁首”的梅花,盛开于隆冬时节百花凋零之际,斗霜傲雪,风姿高雅,冰清隽永,历来备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梅花性平味酸涩咸,有舒肝除烦、和胃化痰之功。《神农本草经》就指出了梅花的药用价值:“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 近代医学界研究表明,梅花的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乌梅肉具敛肺涩肠,杀虫生津功能,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梅花煮粥食可治肝胃气滞、胸闷不舒及慢性咽炎。

猜你喜欢

月季花瘀血牡丹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月季花开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三不够”牡丹节
月季花
月季花
牡丹的整形修剪
绿牡丹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部采血后瘀血减少的影响